學渣和學霸到底差在哪裡?


我是雲霽了,很榮幸來此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來看看這兩個詞語的解析吧!

學霸:

學霸,是指專注於學習,很少參加社會活動,分數很高的學生。也指在期末或重大考試中,通過臨時複習能取得好成績的人,寓意“學界中的霸主”。通俗一點講就是第一學習厲害,第二熱愛學習!

學渣:

學渣,指那些平時不努力學習,期末時才開始突擊、臨時抱佛腳的學生群體。與學霸相反,是學習不理想的學生對自己的一種自嘲,也成為學校壓力釋放的一種方式。

這兩個詞語的解釋很清楚,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在於學習的好壞!

所以我想大家看一組圖片,也許這樣會更加直觀的,明瞭的瞭解到什麼叫學霸什麼叫學渣!

往下看吧↓


人家在學習,你卻在玩手機娛樂!

人家積極起床上課,你卻在睡懶覺逃課!

人家下課繼續學習,你卻在肥皂劇!

人家只能在一邊靠,你卻在盡情揮灑!

人家認真聽課,你卻在玩,水過鴨背!

哈哈,我覺得這樣的對比,更能夠體現出學霸和學渣的本質吧!


雲霽了

學霸和學渣,究竟差別在哪裡?我也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

學霸在很早的時間裡,就已經嚐到了讀書好帶來的紅利,也學渣則自始至終都沒有嚐到過這種滋味。

什麼是讀書好帶來的紅利?

你可以這樣子試想一下:

同樣都是正在讀小學六年級的兩個小學生,一個的家庭是城市的中產階層,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另外一個家庭則是四五線縣城的農村地區,父母都是農民。

這時候兩個孩子都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城市裡的孩子,由於父母都享受著讀書好,有文憑帶來的好處,他們深知孩子只有努力讀書,未來才擁有參與到社會競爭中的門票,所以他們一直鼓勵著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不要放棄。

而農村的孩子呢,則沒有那麼多的運氣了。

他的父母都是沒有享受過讀書好帶來的各種好處,他們的眼裡,往往只有短時間內的各種收益,所以不會去琢磨怎麼督促孩子把書讀好,而是琢磨如果孩子恰好不喜歡讀書,要不就趕緊出來幫幫忙吧,還能交情下自己的負擔。

我想,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很大情況下,會決定一個人是學霸還是學渣。

除了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同年齡之間的對比。

學霸之間,互相對比的是各自的成績還有將來要去哪所名牌大學深造,而學渣之間互相對比的,往往是誰的頭髮染成什麼色,誰的王者榮耀段位高,誰的零花錢多。

對比會帶來深深的不安全感,於是學霸因為比不過別人,會更加努力學習,學渣也因為比不過別人,會更加消沉和墮落。


曾少賢

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目前,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就讀於我校雛鷹班(最好的班),我的排名絕大多穩定在年級前十,我將要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學霸和學渣的區別。

我要說明我所說的是統計結果,不是所有的人都滿足這樣的情況。


學霸和學渣最大的區別就是是否主動去學習

這一點非常明顯。學霸的學習一般是非常主動的,他們大多數會緊跟老師的進度,甚至有一部分學霸會超越老師的進度。他們一般不會被學習壓的喘不過氣,因為他們是主動地去應對。我們班的學霸A,常年年級第一,我只超越過她兩次。她的學習進度一般是遠超於老師,所以,對於她來說,學習從來沒對她造成很多負擔。而相對比,我接觸到的平行班的同學,在高一高二時,都看起來有很多的時間到處浪,很明顯,很多時間是從學習中擠出來的,到了高三,他們才開始主動去學習,因為他們意識到了,高考的確很重要。

學霸大都有目標,有鴻鵠之志,而學渣的想法,相比之下顯得平庸或是不切實際

就拿學渣A舉個例子,他喜歡打遊戲,覺得自己打的非常好了,以後可以參加戰隊去打過lpl,進入全球總決賽。有夢想是好事,但他的表現總是會讓人覺得他只是不想吃苦,假如有一天…他發現打遊戲讓他很忙碌,很累,他可能也會毅然決然放棄這條路,而選擇其他的看似輕鬆的東西。而學霸B卻不一樣,他一直夢想著當一個化學家,所以他學習得非常努力,吃了不少苦,教材他都反覆地背,經常自己設計一些實驗流程給老師看,我們都稱他為“拉瓦錫”。志向往往催化這一個人的成長與努力,這也就是決定了學渣和學霸誰更能努力吃苦。

然後我要說一句得罪所有學渣的話:學霸比你們優秀的絕對不只是成績

學霸成績好往往不是因為他們聰明,更多的是他們努力並且專注(當然我也見過個別是因為真的太聰明而成為學霸的),光是這兩點,學霸便已經超越了很多人。有的人說,學霸以後都是給學渣打工的,因為學渣敢做敢闖。這實在是太荒謬。很多人都被比爾蓋茨、喬布斯之類的輟學當大佬的人矇蔽了雙眼,以為學渣真的很牛掰,但是他們可知道,輟學難道真的就意味著是學渣嗎?你覺得喬布斯、比爾蓋茨不學習或者是學習能力不強,也能看到未來的世界趨勢和支撐起一個分分鐘幾百萬上下的企業?有的人可能會用馬雲做例子,馬雲不也是二本學校畢業當首富了嗎?但馬雲好歹也是一個英語老師好吧,他也是在不斷地努力學習,才掌握了英語,後來也掌握了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的潛力,你以為別人學習很差?大家也可以去搜搜雷軍、李彥宏、俞洪敏、馬化騰等等他們畢業的院校和學習經歷,再來判斷他們到底是學霸還是學渣。

學霸往往都會有自己熱愛的科目,而很多學渣是單純地討厭學習

學霸B喜歡化學,這個我已經提到過。學霸C則是很喜歡數學,他經常自己推導證明一些解析幾何的定理如何老師交流,喜歡同一道題用多重解法,喜歡交流數學,雖然在高一的時候陰差陽錯地當了語文科代表,但他對數學的愛,一直很單純,雖然數學對他來說並不簡單,但他始終熱愛。再拿我自己舉一個例子。本人熱愛物理,以後相當一個科研工作者。經常推導物理定理,並且喜歡把物理和數學結合。我的物理推導證明紙疊起來有一本小說那麼厚,我也經常推導書本不要求掌握的東西,比如為什麼正弦交流電電壓最大值是等效值的根號2倍,我用定積分結合三角函數證明了這個定理。因為平時喜歡自己研究,所以參加全國物理競賽的時候,即使半數內容沒有學過,我也拿到了二等獎,有照片為證:



這些就是我三年學習生涯總結出來的一些規律,學霸和學渣並沒有什麼不可逾越的分界線,學渣只要養成了學霸的一些習慣和品格,也可以變成學霸。畢竟我還是相信心之所向,無所不成。


Pilgrim151790085

1.學霸是一貫的,初中是學霸的人,到了高中還是學霸。

你知道為什麼嗎?

“自尊心”。

可能是在某一個時間點,一個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有一天因為自己取得的好成績而得到了表揚和獎勵,ta嚐到了成績好帶來的甜頭,從此熱愛上了學習之間事情。但是後期熱愛不熱愛我們就不知道了,比如到了高中這種高壓的情況下,很多學霸學習並不是因為熱愛學習,還有另外的原因。

一個是因為剛需,高考是獨木橋,這是競爭的需要。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霸”這個詞,因為過去他們是學霸,過去他們一直很努力,過去他們在別的同學眼裡、在老師、在家長的眼裡,他們屬於優秀學生,環境對這他們所持有的印象以及他們對自我的認知綁架了他們,所以,為了保持一貫的“學霸”風格,他們就一直維持著形象努力著。

相比較之下,“學渣”遇到這種改變的契機少一些,或者更可能是晚一些。

比如說我,小學的時候基本不學,尤其是英語,我26字母都拼不全,那時候都對英語絕望了。但沒想到我在初一上學期遇到了一次突然的事故,我剛好因為無聊背誦了一篇課文,後來回答問題的時候,當堂把背誦的課文背誦了出來,著實“牛逼”了一把,從那以後,我就像吃了興奮劑一般狂學英語,後來成績一直處於優秀狀態。

辛虧我在初一就遇到這樣的契機,我在想,如果我是在初三才遇到這樣一個改變我的契機,我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對英語建立起信心,因為中考就在眼前,初三一年對我來說,根本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所以,學霸和學渣差在哪?在我看來,可能在較早階段,差在一個意外的契機吧。

2.學霸更能享受學習本身,學渣享受不到學習的快樂。

學霸那麼努力學習肯定不是傻吧,你說他們從學習中感受不到一點兒快感,他們能整天揹著書包跑嗎?

當你的成績上升幾名,那個興奮啊,因為你從這些排名裡面看到未來的希望:你可以進入更好的大學!

學渣呢,可能就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了,反正看到自己距離心中的目標比如本科、重點啊太遠,所以寧願混日子,做學渣或者是真的快樂吧,但大部分還是內心煎熬度日如年的。

什麼人最努力,是那些在本科、重點、名牌邊緣的人,他們就會更努力,鞏固自己未來的希望。

除了這些,學霸還能從解題中感受到樂趣。

對於他們來說,思考是一件上癮的事情。


白詩詩

我作為教育者其實非常不喜歡“學渣”和“學霸”這個劃分。這種說法把太多的學習效果壓力放在了學生個體身上,而沒有去研究和強調老師、環境、甚至家長、國家至關重要的作用。

1.舉例來說,美國的教育界最近一直在批評“Grit”這個概念,也就是很多人可能在表揚所謂“學霸”的學習方法和能力中的成長思維和社會情感技能,但是這些能力的變革潛力可能更適用於基本需求已經滿足的學生。當問到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學校成功而另一些孩子沒有成功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往往高估了這個人的能力,低估了情境的力量。我現在接觸的一些學生從小就經歷著很多家庭矛盾,經濟困難,不僅心裡有很多壓力難以專注學習,而且還可能實際上需要經常去打工、操心生計,學習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有著比很多所謂“學霸”更多的困難要去克服。這時候單純去談這些成績受影響的孩子與成績優異的孩子之間的差別,去批評他們不會去進取,實在是不公平甚至殘忍。

2.上一點如果我們再繼續說,很多時候所謂“學霸”和“學渣”不是天生智商的差距(如果是智商的差距那就是天生的,父母的問題,更加不能用這樣的有等級劃分的標籤來限制孩子的發展),而是很多學習方法和情緒情商能力的差距。比如很多開朗的孩子可能會更喜歡問問題,喜歡和老師和同學溝通,那很可能他們的學業進步就會很快,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相反,一些性格偏內向又本身就不是很靈光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缺少外界的幫助吃很多虧,學業成績無法特別優異。這一現象在很多美國的文科學習中非常顯著,雖然很多留學生靠著刻苦能夠得到不錯的成績,但是最終學業最棒的,往往很難是留學生,因為光在語言表達和社交上面,留學生就很吃虧。

3.我說這些不是為了給不同的學生找藉口,而是希望大家在看待自己的孩子,以及別人的孩子時候,要多考慮他們的背景,他們經歷了什麼。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而作為教育者,我總希望大家能抱著包容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每個學生的潛力。

4.關於“學霸”和“學渣”這個劃分,還有最後一點誤區我很不喜歡,就是以為學習成績是評價學生的唯一重要因素,這實在是一種短視的教育理念。一個學生的課業成績不好,依然可以很幸福、成功、做出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過於強調“學霸”的光環,反而可能會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這實在不是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


圖書館員丁丁

學渣和學霸的差距並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僅僅是智商和努力程度的差距。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一些人明明很聰明也很努力,卻仍然還是一個學渣。

那麼學渣與學霸除了智商和努力程度之外,還可能存在哪些差距呢?

1. 學霸更能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

相比於學渣,學霸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更有自信,所以會更投入地學習,從而更有可能獲得良好的學習結果。

此外,學霸對學習結果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因而他們在遇到挫折時更傾向於堅持下去,而學渣在遇到困難時更傾向於放棄。比如,學霸在遇到難題時更願意花時間鑽研,而學渣可能就直接跳過了。

2. 不含偏見,思維開放

學霸不太會急於對一些事物做出好惡的判斷,不會對知識抱有偏見。有研究發現,當你厭惡一個東西的時候,你也很難把它學好。比如如果你討厭一個國家,在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時,你會更容易遺忘,也就更難學會它。

可以說,學霸往往思維更開放,更少抱有對事物的偏見,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更少受到個人好惡的妨礙,所以學得更好。

3. 接受“自己會犯錯”

學霸更懂得接受“我會犯錯”而不是一味地拒絕承認錯誤。這有助讓人在學習中通過自我檢查,及時地查漏補缺、調整學習方法,從而減少再次犯錯的機會,提升學習結果。

相反,很多學渣往往不願意承認“我會犯錯”,反而容易失去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更有可能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反覆犯錯。

4. 睡眠充足

很多學霸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沒日沒夜、起早貪黑地學習。相反他們懂得合理安排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和休息。

而研究也證實,這對於學習效果是有積極作用的。一方面,這可能是因為充足的睡眠能讓人更有精力、更專注於學習。另一方面,通過睡眠,大腦會將新學來的知識和舊有的知識進行關聯,將新學來的信息整合進知識體系中,從而提升對新知識的學習效果。

5. 不斷在思考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思路

學霸之所以在學新知識時學得更好,可能是因為他們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思路。

比如,在學習一個新概念之前,先問自己“如果要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我是不是需要去了解背景知識?”,而在學會一個概念之後,反思一下“如果換個角度或者換個前提來思考,之前的結論還成不成立?”

通過這樣的反思,學霸能夠檢驗思考的方式是否存在錯誤和遺漏,從而能夠不斷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不妨嘗試一下學霸的方式,開始新的學習吧!

References:

Boser,U. (2017). Learn better: Mastering the skills for success in life, business,and school, or, how to become an expert in just about anything. New York, NY: Rodale.

Tamminen,J., Payne, J. D., Stickgold, R., Wamsley, E. J., & Gaskell, M. G. (2010).Sleep spindle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new memories andexisting knowledg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0(43),14356-14360.


知我心理學

我覺得大部分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謂成績好和不好的學生差別,主要還在學習習慣和勤奮程度上。我這裡就不提勤奮和努力的必要了,因為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勤奮刻苦的孩子照樣學習不好,所以我想談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興趣。很多時候,學生不愛學習、學習不好,真心不能怨孩子,而是老師教育無方所致。比如,有的老師對學生態度有很大差異,對有些孩子特別偏向照顧,而有的學生則很難得到必要的關心和保護。久而久之,後者就會趕到心灰意冷,甚至對這門課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成績自然也會一落千丈了。

還有就是學習方法的問題,很多人覺得自己懂得科學的學習方法,其實不然。應對高考應試教育,有一套非常科學的套路,包括預習複習的針對性、對知識點理解的程度問題,甚至包括考前訓練的針對性,都是很講究邏輯和方法的。這也是為什麼老師的孩子往往成績會更好一些,因為他們懂得教育的方法,知道在哪裡給孩子的知識添磚加瓦,直到哪裡是重點,那裡不是重點。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有了科學方法的指引,自然也會讓成績節節攀升的。

因此,我們要讓每個人得到好的教育,是幫助那些後進生最好的方式,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讓每個人都能在溫暖和鼓舞下學習,這才是好的教育應該做的事情。


黃帥

數學是最能檢驗學霸和學渣的學科了吧,分享下AB同學學習數學方法的不同,就能直觀的看到學霸和普通人思維的區別。


A同學是大家常見的同學,不是很聰明,成績中游,不是很努力,從小學到高中學的馬馬虎虎。

B同學是班上和年級的“數學王子”,數學天賦異稟,學習數學很有一套,成績年級第一不用多說,很多老師不知道的解題方法都知曉。

小學初中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把老師課後佈置的作業完成,大部分人考80分以上是一點難度沒有的,但是高中不同,讀過高中的都瞭解,高中數學的難度跟初中小學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A同學自從上了高中後,發現考試題都比老師講的難,課後習題難度增大大,課堂上聽懂知識點,課後按時完成作業這個條件都達不到了,學習比較吃力。他就陷入了題海戰術,別人打籃球的時候在學數學,別人聊天的時候在學數學,題海戰略雖然是對其他同學是有效的,但沒有給A同學帶來改觀,反而使A同學陷入了學數學的危機-導致了他考試得了生平最低分44分,這對A同學的打擊很大,不知道自己下了這麼大苦工的數學,卻還是比不上其他同學。

後來A同學去請教了B同學,B同學說,數學鍛鍊的是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果只是單純機械的做題,而不開動腦筋找規律作總結,數學成績是很難達到優秀的,因為制約你提高的不是你做題的數量,而是你的思想。接下來,B同學在自己的數學學習經驗方面傾囊相授。

1 每做完一個題目都需要仔細的思考和總結,遇到好的題可以寫下心得或者摘抄下來,遇到不會的難題,要多問老師,看下他們的解題思路和切入點和自己的不同。每個星期和月都要制定學習計劃,並且不斷反省,自己是否按照計劃進行。

按照B同學的方法,A同學進步飛快,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個學期以後,從44分飛躍到了100分以上,但是還是遇上了瓶頸。

2 B同學解釋,不管什麼學科都是和基礎有關的,如果基礎不好,而想考到很高的分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綜合題都是由很多的小問題組成,每個小問題都涉及一個方面,如果想考更高的分,就得打牢基礎。

簡單的題不再是要求會做就行,而是要求自己不光會做,而且還要快,強迫自己有意識的提高速度,只有基本的問題熟練掌握了才能應付那種難的綜合題。

從A同學和B同學學習數學的差別,我們可以得出學霸和學渣的最大的區別的結論:

浮於表面,不願深究,學霸在和知識的對話中,不是被知識牽著走,而是自己探索出了知識本身的真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學渣在於用數量衡量代表努力程度——很多學生刷題如流水,卷子做了一套又一套,單詞背了一本又一本,但始終沒有效果。主要原因是,這些同學他過於執著於題量,心理暗示自己努力了,得到一個虛假的成就感,卻沒有弄懂自己所做題的錯因,這樣的思想和策略是違背學習本質的。學透要比學多更為重要,無論對於考試還是對於知識應用都是如此。


超級課堂數學教學視頻

我是名中學老師,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一部分同學眼中的學霸。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差別在興趣。柏拉圖說:快樂有三種:過程快樂結果也快樂,過程不快樂但是結果快樂,過程快樂但結果不快樂。學霸能夠從學習中體會到快樂,他們對未知事物充滿了興趣,把學習當作是一件過程快樂結果也快樂的事。他們會比書本想的更深,並能夠主動運用書本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正因如此,他們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運用更加熟練。

學渣多數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學習的目的宛如在完成任務,即便強迫自己坐在桌子前,也感到萬分的痛苦,因此他們的學習以完成書本要求為最高限,不能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記憶時間也比較短。他們的興趣點可能在遊戲、在交朋友、在體育運動上,但是唯獨沒有把學習當成興趣。

第二,差別在習慣。學霸從小就培養了優秀的學習習慣,知道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他們不以一時的成就驕傲,也不因一時的落後而沮喪。他們能夠正確看待考試成績,能夠從一時的挫折中吸取教訓,獲得更大的進步。他們能夠從容的完成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等環節,能夠自我解決不清楚的問題。

學渣從小的學習習慣一般,他們以物喜以己悲,考試考好了就覺得自己了不起,考試考砸了就覺得自己沒救了,他們把考試成績看的比掌握知識更重要。他們總是試圖一口吃個胖子,希望有個神奇的老師或者教輔書、輔導班,能讓自己短時間內成為學霸,宛如中彩票一般從貧民變成富翁。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漸喪失了自己的信心。

第三,差別在家長。高智商的家長遺傳基因更好,孩子智商更高,這毋庸置疑。但是更重要的是家長是否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學霸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不僅體現在衣食住行的無微不至,更是要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承擔責任的勇氣,勇於解決問題的信心。學霸的家長大多數願意配合老師完成對孩子的教育,相信老師是他們培養孩子過程中的戰友,讓孩子也能夠信老師的話,配合老師的教學。

學渣的家長很多沒有正確的教育觀,要麼對孩子不聞不問,要麼管的過於嚴格,一切以自己的想法為準。遇到考試失利,不能心平氣和地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是非打即罵,這樣做的結果不光挫敗了孩子的自信心,更會造成與孩子的隔閡,最後學習提高不上去,還與孩子成了敵人。有些家長喜歡罵老師,只要孩子出了問題就是老師的責任,我可以理解家長的心情,這和生病了去看病沒看好罵醫生一個道理,但是我對於罵我的家長的孩子,實在是沒心情關心照顧了。同時,家長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也可能造成學生與老師的敵對,這樣對學習有百害無一利。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有偏頗請多包涵。

我教過很多學霸,這些學霸的能力比我強很多,我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不少,我在悟空問答中的另一個回答“真正的學霸是什麼樣子的”講述了我這些年遇到的兩個真學霸,大家可以移步閱讀。


李永樂老師

學渣與學霸的差別幾乎表現在了素質的全方面!

作為一名中學物理老師,我已經教過數不清的學渣與學霸畢業生。對於這些學生們之間的差距和感慨和其他各科老師一樣的。

題主既然問到了學渣和學霸的差距,那我姑且從他們學習中學物理的角度來說一下。

一、已經定型了的幾乎無法改變的“智力因素差距”和“家庭教育背景差距

這兩個差距是人所共知的,有些人一生下來其先天智力因素就已經超越凡人,比如愛因斯坦的大腦生下來就與眾不同;另有些人一生下來家庭教育背景就無人可及,現實中孩子的家長各有各的已經固化了的家教風格和方式,也就導致固化了的家庭環境,想從家教方面入手填平學渣與學霸的差距,幾乎不太現實,成人的世界觀以及教育方式已經固化難改了。所以,討論這些差距似乎沒有太大的現實指導意義。拋開這些,我們來討論一下最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非智力因素吧。

二、最具指導學習意義的“非智力因素

所有影響中學生學習的因素中,最能即時見效的就是“非智力因素”!

中學物理這門學科當然也是如此!

下面從非智力因素對

中學物理影響的角度出發,討論一下學渣和學霸的差距。

1.態度決定一切!

中學生們在學習中學物理時的學習態度最大的表現是在“認真”兩字上!主要包括上課是否認真聽講、課下作業是否按時獨立認真完成、字體書寫是否認真等。比如下面這幾位同學的物理課本筆記,誰是學霸、誰是學渣一目瞭然。

通過以上“物理課本筆記”情況,可以發現雖然是同樣一節課,有的學生能夠認真完成完整的筆記,反映了其聽課的認真程度,可是有的學生不但沒有完成筆記,而且字體潦草難以辨認,其龍飛鳳舞的書寫反映了其學習態度不是一般的差。

再看看下面這些學霸與學渣的晚間作業情況:

有的中學生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物理作業,有的中學生隨意亂蒙亂畫,有的中學生乾脆幾乎交了白卷。要知道晚間作業是消化當天知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誰的晚間作業不能認真獨立完成,他的物理成績就不可能好。

再看一下學霸與學渣的物理試卷答題情況:

通過以上“課堂課本筆記、晚間作業、試卷情況”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出學霸與學渣的態度區別!態度太重要!

2.方法決定效率!

物理學習方法有很多,具體的物理學法我已經在之前發佈文章裡的說了很多次了,這裡只再強調一下物理錯題本的重要性!擁有一個具有簡潔、創新性的有效錯題本是學習中學物理非常有效的方法。

請欣賞下面這兩位中學物理學霸的錯題集吧:

3.興趣決定持久性!

幾乎所有的物理學霸都是對物理非常感興趣,而學渣幾乎對物理毫無興趣,其實縱然一開始沒有興趣,通過後期的培養也是可以產生興趣的,關鍵是有沒有好學上進的心。

4.自控能力差異!

絕大部分物理學霸其自控力都非常強大,這一點突出表現在物理課堂上,物理學霸們的聽課特別高效專注!其所有的一舉一動都緊緊圍繞著物理老師的思路甚至會超前於老師的思路。而學渣的自制力極差,就連最基本的上課紀律都無法維持,要麼小動作太多,要麼走神太多。這樣的課堂表現最終造就了學霸與學渣的差距越來越大。而自控力其實也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只是要注意心理方面的疏導。

5.主動與被動!

物理學霸們的主動性非常強,學渣則完全相反!學霸們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學渣們學習物理則是被動的完成任務!其實物理本身是一門有趣並且有用的學科,一旦中學生們嚐到了學習物理的樂趣,就能夠主動的去完成所有的物理學習。

我曾經見過的物理學霸們大部分都有兩種最為明顯的優點,

第一:涉獵廣泛!

對於各種作業不但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能夠涉獵更多物理資料,做更多物理習題。

第二:主動提問,及時解決問題!

每一次上物理課,他們都會主動的找任何機會去問物理老師問題,把昨晚遺留的問題都在當天解決掉!這一點學渣們可以好好學習一下。

6.

堅持與毅力!自信心!

物理學霸們還有最明顯的非智力優秀品質之一就是具有強大的毅力和自信心,能夠在困境中越挫越勇,即使屢敗也能屢戰,善於堅持。而物理學渣們則破罐子破摔,遇難就退,遇到任何問題不想辦法解決而是迅速逃避。最終導致惡性循環!

7.目標和計劃!

物理學霸們都有清晰明確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通過目標設計出符合自身情況的學習計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漲知識,穩穩當當的前進。物理學渣們則東一榔頭西一棒追,偶爾興致來潮學上一會,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毫無目標的學習進程最終只能導致更糟糕的學習成績。

8.深思與廣思!有無學習的高峰體驗!

物理學霸們在走路、吃飯甚至睡覺中都在思考物理問題,而且其思考的深度和廣度絕不是一般學生所能體會的,他們能從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悅感,而這種成就感又推動他們能繼續思考在此之後遇到的各種物理問題,並且也會更加喜歡挑戰更有難度的物理題,從而能體會到少數人才能體會到的學習高峰體驗!從而形成非常良好的正向循環。學渣們卻永遠不能體會到這一點,他們從未體會過學習的高峰體驗。因為他們遇到問題就淺嘗輒止,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就結束了。

9.是否善於歸納與反思!

物理學霸們對於自己做過的物理錯題絕不會輕易放棄,都特別善於反思、歸納總結,剛才所展示的錯題集就是這些學霸們歸納總結的最有力的結晶。學渣們幾乎懶得思考、更懶得歸納。

10.習慣影響終生!

養成好習慣,終生都受益!以上所有的學霸們具有的優秀品質其實都是逐漸養成的良好習慣。學渣們養成的卻是諸多壞習慣。

以上十點就是物理學霸們和學渣們的各種差別和差距。中學生們可以取長補短,學習一下學霸們的優秀品質。

中學生朋友們,物理有趣且有用,養成各種優秀的學習品質吧。為了美好的未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