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對自己父母不滿意?

國字號白酒專家

焦建萍,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
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堂”,送您華大心理精品微課。


相信絕大多數為人父母者都會說養育孩子是多麼的不容易,也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說他們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花費了無數的心血,願意給孩子最好的飲食、最好的環境、最好的教育等等等等,但是說起父母的養育,總有很多人會講起父母的很多不是,更有近日熱傳的“北大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歸”。難怪有人驚呼“中國式爹媽,傾其所有,培養仇人!”且慢,這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嗎?非也,我們還知道喬布斯至死沒有跟父母和解,馬斯洛選擇不參加母親的葬禮


難道大多數的為人子女者都是“白眼狼”?

我們先來看一看養育孩子的四種類型:


1、權威型:這類父母對孩子即接受又控制,既能堅守原則,又能做到以溫和的態度來堅守原則。孩子會發展出較高的自尊和自我控制及較高的道德成熟性。


2、專斷型:這類父母對孩子即拒絕又控制,堅守自己的管教原則,但態度不會溫和。他們定有嚴格的規矩,要求孩子完全遵照,而且不屑解釋,孩子會感覺焦慮,退縮,不幸福感;遇到挫折易產生敵對感,自我調整和適應較差。


3、放縱型:這類父母即接受又容許,對孩子固然很慈愛很溫和,但是,卻不能做到堅持原則。他們把孩子照顧得很周到,卻也偏於縱容。他們往往不願意跟孩子發生對峙衝突,因此也往往推行不了家裡制定的規則。孩子可能表現得衝動,不服從,叛逆;苛求且依賴成人;缺乏毅力,且易產生不良行為。


4、溺愛型:這類父母即拒絕又容許,對孩子既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 因此親子間的互動很少。導致孩子在依賴、認知、遊戲、情緒和社會技巧方面都可能存在缺陷;成年後表現出攻擊性行為,自我控制差。

很多將要為人父母者可能會暗下決心:“如果我有了孩子,一定不像父母對我那樣對待我的孩子”,而更多的已經為人父母者可能會發現,自己又不知不覺中使用了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在對待孩子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父母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有太多父母並不懂得如何為人父母,所以武志紅說,“父母是我們最大的、終身難以擺脫的命運”。


那麼,作為成年人,我們如何理解父母,改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呢?

北大臨床心理學博士李松蔚說:發現自己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其實已經好了。因為看到即是改變,一旦你看到了問題所在,就會做出不一樣的行動。


其次,對此需要有一個哀傷的過程,正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沿襲父母的方式一樣,每一個為人父母者也都是沿襲了他們的父母,他們也是在發現了對父母養育方式的不滿後,做出了很大的改變,用自已認為最好的方式在對待我們。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

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歡迎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父母生養了兒女是大恩,做兒女的本應孝敬父母,可是,卻有不少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很不滿意,還大打出手,不孝不教不養又虐待,為何會這樣呢?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原因是多種多樣,也千差萬別的,一言又難概述之,但有幾點是很有普遍性的:父母太偏心,兒女太自私,教育不得法,溺愛嬌縱過甚,有代溝,思想觀點,性格修為,價值取向大不同等等而導致。


我說說我的父母吧,我對我的父母也有很大意見而不滿,認為父母太偏心而造成,但我始終認為父母生我養我是最大恩情,不可對父母不孝不敬不親不愛不養,所以妻子老說父母不好時,我都對妻子不滿,並不準妻與父母爭吵,不準在兒女面前說太多父母的不是,更不允許妻子在戚友或外人面前說太多父母的是非對錯,鹹鹹淡淡,特別父母進入八十高齡後,更應顯示團結和睦,少計較多順從,讓父母樂享幸福晚年。

我父算是老革命,九0是教師離休,我父中年也很坎坷,三十歲就從小學校長任上含冤入獄,離職達二十年之久,當年姐六歲我三歲,從此一家進入苦難深淵,在那腥風血雨歲月,親歷者都有感受,我之所受欺凌苦難尤多,受父親影響牽連,我經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侮辱及苦難,連升學的權利也活生生的被剝奪,七九八0年評反冤假錯案,父親被留尾巴復出工作,受條件所限,當時農轉非,先轉姐姐,後又轉弟妹,就是不轉我,當時能農轉非,就意味著什麼,過來人是明白的。因性格及認識價值觀取向,我常與父母相左,令父母總對我有意見,在我的婚姻上,我也不盡聽父母言,而使父母對妻子有偏見,如此積怨越來越深,父親落難時我跟著受難,而父親復出工作後,我卻憑不上福,既不幫我帶小孩,也不在經濟上給了我幫助,總說弟妹小要照顧,重心偏向弟妹,在極艱難時問借也不得,父復出工作至今近四十年了,我卻享不到父母的福,現在,我渡過了最艱難期,兒女也長大成人有了工作,而父母已老態聾鍾,就知道要大兒孝順了,他們長期不與我住,卻有上小問題就找我,與老親戚往來都只讓我代替,什麼都偏向溺愛弟弟,要是我沒有胸襟肚量境界,早吵翻天了,我也與父談到鄭伯克段於鄢,做父母的不可太偏心,否則家庭諸多不幸就來了,對父母不滿意事小,造成兄弟不和,家庭悲劇事就大,父母也反思了,對我的態度有所改變,而事實有許多證明我是對的,父母是有做得不妥的。我曾對父母輕輕說,我過去受父親事影響,受盡苦難,而現在我卻享不父母的福廕,幾十年,不給經濟支持,也幫我帶孩子,什麼都偏向弟妹,我不是親生?時到今日,連在老家也沒有給我半間房住,今領幾千元一月離休金哪去了?我沒工資領,連父母也不給支持,我卻要在市裡生活,養三個兒女,大學畢業,找到好工作,我還要買地建樓,當年我為弟出力不少,可今日我說什麼沒有!您做父母,我們也做父母,但做父母思想有偏,對兒女有偏私不公,往往會幾方不付好,甚至弄出大悲劇來,我妻對您倆不滿,我還能應付,可今日弟媳開始埋怨您們了,弟能把控得了麼?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是愛兒女的,兒女也應孝順愛敬父母的,但為何天下還有那麼多父母對兒女不滿,兒女對父母不滿呢?原因很多,各自反省檢點吧!


樹德漢碩


xianghonghong_ygv

1 在現代的社會當中,我們的認同和肯定都是基於對方的價值和功勞來評判的。這句話簡單來講,就是你對我越有價值,對我越有功勞,我就認為你是好的,你是善的,你是有能力的,我就可以尊重你,甚至我崇拜你。

2 因為我們受到了這些錯誤的價值觀的影響,所以在這樣的眼光下來看自己的父母的時候,父母對我們有價值嗎?可以給我提供更多的錢,更多的方便,更多的路嗎?父母對我們有功勞嗎?如果沒有,當然就對父母不滿意。

3 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是適者生存,強者為王。你越有能力,越值得尊重,越有權威。你越沒有能力,你就沒有價值,也不值得尊重,說話沒有分量。對父母也是如此。

4 這是把人當作功能性來看待。但是人不是機器人。人有獨特性,人有價值性,人有唯一性。

換句話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你。重要的是你是誰,而不是你做了什麼。父母也是如此。

5 非常有趣的是,如果從功能性來看父母,可能還可以引起人的反思。但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別人的時候都是這麼看的。這個人工作能力是不是很強啊?人際關係是不是很厲害呀?是不是很有背景和靠山呢等等。

但願我們教導孩子的時候,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用正確的眼光來看待別人。

我是阿土婆,與你分享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阿土婆

其實,就像父母總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好。孩子也容易看到別人父母身上的好,忽略了自己父母身上的優點。即使沒有忽略父母的優點,也是對於父母有更高的期盼,就像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也一直抱有更高的期望值。其實孩子心中懂得父母的各種好,但還是希望父母能以更好的方式對待自己。

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不會認為自己的父母不好。孩子開始不滿意父母的時候,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意識之後。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好,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理解。但其實,這種好的方式孩子接受不了,孩子更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而不是像小時候那樣只是被動地全盤接受父母的說教。

說到底,並不是父母對孩子不好,是兩代人出現了代溝。父母對於孩子捨不得放手,總喜歡干涉他們的生活方式。而子女不喜歡這種干涉,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所以往往忍受不了父母的行為。

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對於父母,子女會感恩,會孝敬,但這並不代表會完全接受他們的行為和做法。


應作如是觀

分很多很多種情況吧:

1. 兒女覺得父母窮/沒權利,簡單來說就是嫌棄父母沒有給他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呵呵,你的小命都是父母給的,要求不要太多哦!

2. 觀念、價值觀衝突。這個就是沒法避免的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舊的傳統與思想都會被淘汰。但是老年人一般都比較保守守舊的,所以。。。其實我覺得,老年人嘛,想開點,如果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這麼想的就隨他們去了,畢竟,再過十幾年,他們都是時代主流了,也沒你啥事了。

3. 生活習慣衝突。這個。。比如養生,比如泡枸杞,比如保溫杯,比如每天洗澡。。時代在改變,年輕人會接觸更多的知識,所以不願聽從老年人的建議。

4. 知識/階層不同。普及教育做的還是很棒的,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比老子文化程度高了。文化程度從某種意義上還是會改變一個人的觀念、習慣,以及很多方面。

5. 雙方都是暴脾氣。這個不用解釋,簡單來說,就是沒法處。

6. 缺乏溝通。大部分中國父母都是權威型的,比如“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小孩懂什麼”,小孩雖然是家庭的中心,但是從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參與權。這種教育的弊端,就是小孩長大以後,很難跟父母交心。哎。

7. 年輕人眼高手低。講自己父母最爽了,父母並不會打你啥的。等你自己做了父母。。箇中心酸,自己體會去吧。

8. 孩子在等著父母道歉,父母在等著孩子感謝。這就是……一個沒法說的事實……真的很可怕……大部分出現問題的家庭裡,都是這樣的現狀。大部分父母,養孩子都是費了很大心血的,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只有一次養育的經驗,難免犯錯。而孩子呢,這一代因為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慢慢大家都來重視家庭教育了。就出現很多“我靠這個我爸對我做過”這樣的發現,但是幾十年前呢,沒有人說這個。。。比如說,打小孩對孩子心理不好,但是幾十年前有這種說法嗎?沒有,人人都在打。如果父母知道打小孩對孩子不好,還會打嗎?我相信,至少有一半的父母不會。

與其等待道歉與感謝,不如自我提升與和解。

這就是我的觀點。

以上。


兜媽愛叨叨

為什麼對自己父母不滿?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來自從小的教育!

有些父母真的很不稱職只管生不管養,識孩子為包袱是自己的拖油瓶。

我一個朋友談起他父母就沒什麼好臉色,每次看到別人家和和睦睦而他逢年過節都不想回家!還好現在成了家自己有一家人,在哪漫長的幾十年裡他都是苦苦熬過來的。

他父親年輕時是個混混,母親是某廠的員工,具體怎麼認識的我就不多說了,反正他母親是奉子成婚,因為拍拖懷孕,最後沒辦法見雙方家長,那個時候算是比較丟人的,男方沒啥正經工作,女方打心眼裡不想自己女兒嫁給對方,但是自己女兒也不知道怎麼搞得就是對他死心塌地,酒席都沒辦就領了結婚證。

我那朋友就這樣在沒有雙方的祝福下出生了,由於有一個混混父親他從小經常捱打!

那說出來就是一部血淚史,他從小就是父親的出氣筒,打牌輸了回家打小孩、外面受氣了回家打小孩、喝酒多了繼續打小孩、喪心病狂的是萬一碰到喜事高興了回家也要踹兩腳!

他母親是沒啥指望了~~軟弱、膽小、還縱容自己丈夫所以各位看官可以想象我這朋友能活到現在也算是奇蹟了。

我朋友讀書那可是一等一,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年級前三...我經常在想那樣的環境下長大成績居然還這麼好?真是奇蹟中的奇蹟啊!

後來考上大學,父母不讓他讀了..本來高中就打算讓他不讀,理由是養了這麼大應該出去賺錢了,讀書沒啥用。早點賺點錢給我花才是王道~~~

攤上這麼個父母也沒啥可以說了~~

後來出門打工,每個月的錢大部分寄回家..如果廠里加班少工資少..他父親還會罵他..問他工資去哪裡?

打工第二年我朋友終於發現自己可以養活自己,不用靠別人!

每個月還是會寄錢回家,但是自己會留一部分存起來,存起來的錢報了自考本科,學了會計專業。

由於錢少了他父親打電話來罵他,不過這時候罵已經沒用了.....

我朋友說從小到大沒怎麼用過家裡的錢,他要把這些年他們養他的錢,還給他們!然後過自己的生活。。。

我想這樣的父母絕對不是個例!肯定還要很多不負責任的父母。。

只管生不管養,真是沒人愛也沒人疼!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能愛父母那就真的神奇了!


草根大熊



導讀:首先我對自己的父母非常滿意,至於很多人就不知道怎麼得來的數字了。對自己父母的不滿意根本上是對自己的不滿意,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自己不能通權達變,沒把事情看透看明白而已而導致的怨言。

說起父母與兒女之間的事關係,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國自古的孝。孝是子孫對長輩: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子女對父母並不是絕對服從關係,而是以禮相待,長輩和晚輩之間,都是獨立的人、平等的人。

修身齊家

對自己父母的不滿意根本上是對自己的不滿意,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自己不能通權達變,沒把事情看透看明白而已而導致的怨言。即便父母讀的書少,大字不識幾個,但是他們生了養活了你。等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會真正切身體會到養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為人必須是要懂得感激。 感激並不是說對父母錯誤的觀念和方法,也要言聽計從。要把感激和兩代人的關係分開看。父母好的東西,要接受,不好的地方,要清醒的意識到危害,並儘量規避其所帶來的傷害。

大多數家長養孩子,存在方法上的問題。當子女長大後,意識到父母有不好的思想,然後和父母對抗激化矛盾,導致反目成仇不是沒有可能。 比較合理的做法是理解他們的不成熟,互相諒解。

作為子女,不要在改變父母上面太苦惱。改變不了父母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組建自己的家庭,修身齊家管理好自己的家。 父母看著子女管好了自己的家,出人頭地了,才會把家的權杖交給子女,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教育孩子首先修身

時間流逝,子女也會有一天成父母的,那麼基於對父母的不滿意,自己成為父母后,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教育沒有捷徑,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比什麼都管用。孩子教不好,扔給老師,就跟自己身體都養不好,扔給醫生一樣。這就是懶,就是不負責任。

我們是天地所生,我們是天地之子,我們是龍的傳人。父母就是我們一個個家的天和地。敬天愛地,尊父愛母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應有的道義。


崇儒

往往一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偏激甚至總是感覺“恨鐵不成鋼!”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個方面出人頭地。但是,很多父母卻不為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意願去考慮,使得孩子只能順從家長的意見,而缺乏自己的主見。

我們想想,孩子有自己的歡樂、有適合自己的小天地,一旦被父母剝奪就會壓制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讓孩子在彷彿在“自閉”的道路中邁不開步子,不敢去想、不敢去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不能順心而作。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孩子的內心搏鬥或者是埋怨自己無能,都是父母在管教中過於太緊和太鬆所致。太緊腦神經始終繃緊無鬆弛之力,帶給孩子的是什麼?太鬆,就會毫無顧忌,天不怕地不怕,也就自由自在的我行我素。

可知,孩子的教育和培養需要學習+勞作+玩耍才能構成一個體系,缺一不可。學習可以增長知識、武裝頭腦、靈活多用;勞作能夠磨鍊性格、體驗感受、健身壯體;玩耍,可以改良性格、開闊思路、放鬆神經。總之,重點教育孩子在理解上莫有誤差。不管是學習要差不多就行,他,坐在課本前時間再長,眼睛在看,或許頭腦再轉;當然,靈活輔助、思想融合、推心置腹、以心比心才是對孩子的有力功效。

然而,父母有父母的心跡,在疼愛孩子的方式上容易拿自己的世界觀衡量孩子的心態,這是極其錯誤的。

不能排斥家長的教育方式存在著問題,也不可否認孩子的心理種下了“病根”。因為什麼事刺激到孩子,或者說孩子心裡的種種不滿意情緒的增大,她只會對父母產生牴觸的心理。這時候,孩子由於體會不深,根本不會把父母的養育之情放在心裡。只想到父母是如何“加害”自己,根本與父母的生養過程聯繫不上。有一種心理是最可怕的,那就是:父母生我養我是應該的,他們不給我帶孩子,我就不為他們養老!可是這個誤解在很多人心裡都有,就不會認真的思考父母的不易、父母的煎熬、父母的為了?

不滿,來自於自身頑固的思想,來自於沒有認識途徑的真面貌,來自於“只恨無愛 ”的錯誤感受。




992舒暢

子女有沒有對父母不滿,這個問題我想都在每個人內心的最深處有一個最真實的答案。我是一個70後,住在一個你來了就走不了的大城市。我和身邊的同學朋友的父母基本上都是退休工人,說實話大家都沒有覺得父母混得一般不能給自己買車買房是父母的缺點,相反都很理解父母,那個年代就那個條件,都是自己成年後努力工作自己置房車,平時孝順父母,帶他們到處吃到處玩買東西,我家每週末三個女兒帶全家回去陪他們吃飯,買菜做菜全是女兒,不需要老人花錢費力的。可是內心深處我也不滿父母的,不光是我,我兩個姐姐也覺得,我父母就是壞人變老了的現實版。先說我爸,年輕時脾氣暴躁,罵家人一整套,出去裝好人。老了以後天天撿垃圾,買藥,二老住進我姐90平米的裝修好的房子七八年,感覺現在進屋那個味兒實在不愉快,不管桌子還是櫃子,只是有平面的地方全是各種藥,實際我爸身體非常好,有抽屜的地方也全是藥,屋裡地上很多我們拿回去的喝完的酒包裝盒,吃完月餅的包裝盒,空醬油瓶,各種垃圾不準扔,他們兩的臥室我從不進,據說快下不去腳了。門口走廊上全是撿的別人家扔的各種包裝盒,酒瓶,木地板,煤氣灶,紙板,香水瓶,現在是樓梯口,走廊基本堵的只能側身過。我們三個說過他們好多次,你在家裡放垃圾不衛生,屋外是公共走廊,不能影響鄰居過路生活,可他們振振有詞就要放,誰也不許動那些破爛。我媽年輕時很乾淨勤快的人,對我們很好,人又善良,在外面精明能幹,可就是降不住我爸,現在老了,我們就和她說管管我爸,她居然說對面屋沒人,實際是有人住的,別人就是看他倆歲數大了讓著他們。我家有鐘點工每天做飯做衛生,我就說每週幫他們做衛生,他們堅決不讓,就怕垃圾被我們扔了。一直覺得我媽是好人,沒想到老了也變得和我爸一樣不講理沒道德。還有一次我們家電費用完了沒充就停電了,我爸就跑去營業廳把人家小妹兒罵了一頓,我媽還說該罵。很多這種事,我現在內心很瞧不起他們,我知道我兩個姐也這樣想,我們不在意他們有多少錢多少能力,我們也孝敬父母,但父母做事也要值得兒女尊重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