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我第一次拿起照相機的那一天到今天已有70年。七十年,攝影已成為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深深體會到,攝影與國家命運,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追逐的目標是,以攝影記錄時代、記錄歷史,以攝影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我的生命不息,我的攝影也不止。——陳勃

這是《攝影往事七十年: 陳勃回憶錄》開篇的一段話。在陳勃老先生看來,因為攝影,他經歷了不少國家和攝影界的大事,也是因為攝影,他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又是執行者。七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接下來的20張影像便選自這本回憶錄,每個瞬間定格出這70年的歷史往事: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出版日期:2018年4月;中國攝影出版社

人生第一部相機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45年陳勃得到一部繳獲日軍的相機後,用自拍裝置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有一天,總工會發給我一部照相機,供我使用。我拿起它,真是愛不釋手。這是一部德國名牌蔡司相機,每個120膠捲照8張,通常也叫它“大八片”,是皮老虎式的摺疊相機。沒事的時候,我總要打開它,撥撥它的快門,試一試從1秒到1/250秒,聽著它那脆脆的聲音,真是心花怒放。

當時報社還有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青年叫孫發祥,我們兩個便開始研究,應該用多大光圈,什麼快門,怎麼個照法。突然發現,這部相機上還有一個自拍裝置。研究一切就緒並大概學會操作之後,有一天我們邀了報社的6個人去拍照,居然開動了自拍裝置,拍下了第一張報社同仁合影照片,6個人的排列自左至右是:張正光、孫發祥、丁克辛、吳小武、陳勃和康濯。其中康濯、丁克辛、吳小武(筆名蕭也牧)3人都是作家。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第一次給毛主席拍照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49年5月在西山雙清別墅拍攝的毛澤東

1949年5月,華北總工會借天津耀華中學召開華北職工代表會議,劉少奇還在會上做了報告。會議還未開完,就接到上級通知:全體代表集合,到北京去。那會兒,沒有人告訴我們去幹什麼。一兩百個代表來到參加開國大典

了北京,住在前門打磨廠的一個小旅館裡,到了那裡,才知道,是要等待毛主席的接見。當得知是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要接見大家時,人人都興奮得像過年的孩子一樣。

參加開國大典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天安門廣場。

中國攝影學會的誕生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57年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的評選委員和工作人員。前排自左至右:劉旭滄、黃翔、張印泉、蔡俊三、石少華、吳印鹹、鄭景康。後排:盧學志、陳正青、陳勃、高帆、彭高瑞、薛子江、秦淑蘭、吳寅伯、白瑛、楊子頤。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得到了新機遇。歷史的發展向我們提出,需要趕快成立一個全國性的攝影組織,以便將各地的攝影工作者團結起來,發展創作,培養人才,提高水平,交流經驗,開展對外交流。

1956年6月底,全國文聯秘書長陽翰笙在北京東四頭條他家的會客室裡,召集有關同志開會,他說:“今天請大家來,是商量成立中國攝影學會籌委會的事,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攝影組織是老攝影家鄭景康同志和許多同行的朋友向中央有關部門提出的請求。經中國文聯研究,同意這個建議。我們認為,中國攝影界應該有自己的組織,把全國的攝影家團結起來,繁榮創作,更好地反映新中國的建設和生活。今天我受文聯黨組的委託,召開這個會,希望同志們共同努力,做好籌備工作,爭取早日把這個組織成立起來。”會上經過協商,成立了由30位委員組成的籌委會,一致推舉石少華同志為主任委員。《人民日報》7月1日發表了成立中國攝影學會籌委會的消息。

一本發行200多萬冊的小書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簡明攝影知識》第1版和第2版的封面。

1956年中國攝影學會成立,我當選為學會常務理事,並調任駐會副秘書長。過了一段時間,我原來的工作單位—工人日報社,向我提了個要求,問我能不能給他們的內部刊物《工人通訊員》寫一點學習攝影知識的文章,以便擴大攝影方面的稿源。這義不容辭,我答應下來,共寫了4篇:①照相機和膠捲;②光線、光圈和快門;③用光和取景;④沖洗和放大。這四篇短文簡明地介紹了一點攝影的知識,據說,它受到工人通訊員們的歡迎。

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和創作

20幅影像诉说家国历史,70年摄影生涯跃然纸上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來自北京的機關工作人員在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58年北京十三陵水庫建設工地

1958年,國家正處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潮中。這一年,在北京郊區的昌平十三陵地區,修建了十三陵水庫。從1月21日破土動工,經過近40萬名勞動者160天的日夜奮戰,一座長627米、高29米、底寬179米、蓄水量達8200多萬立方米的大水庫即告完成。7月1日,舉行了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這堪稱社會主義建設的奇蹟。

當時,我任職於中國文聯下屬的中國攝影學會(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短短5個月中有幸三次來到這個水庫工地:第一次是揹著鋪蓋捲來參加中直機關組織的義務勞動;第二次是作為文藝工作者下工地搞創作;第三次是陪同法國著名攝影家佈列松到水庫工地採訪。

第一枚金牌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雨越大幹勁越大。

《雨越大幹勁越大》創作於第二次隨文藝隊伍去十三陵水庫時。一天下午,我正在工地拍照,忽然天空烏雲密佈,頃刻間下起了瓢潑大雨,我趕緊把相機在貼身藏在襯衣下面保護好,呼喊著近處的同伴楊子頤去附近的帳篷避雨。猛然一回頭,看到了不遠處的許多民工,他們不但沒有躲雨,反而披起隨身攜帶的雨衣、叫著比雨聲更響亮的勞動號子、挑著沉重的沙石,一個個向前奔跑,好像在同大雨比賽。這個場面一下子讓我驚呆了,當時我也忘了大雨的沖刷,徑自向人群跑去,選取一個好的逆光角度,以突出落下的雨點和奮戰的人群,從襯衣內掏出相機,在滂沱大雨中按下了快門。

這張照片放大後,同事們認為冒雨奮戰的氣氛還可以,於是根據當時“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口號,取名為《雨越大幹勁越大》,先在中國攝影學會主辦的《中國攝影》上發表,後來在匈牙利舉行的一次國際影賽中,獲得第一名,這是中國攝影工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後於國際影賽中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中國》大畫冊的問世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中國》大畫冊的封面。

國慶前夕,一部精美、莊重、大方的《中國》大畫冊正式問世。畫冊為6開本,共545頁,厚度約6.5釐米,重達8公斤。

第一次風光攝影展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62年舉辦的“黃山風景攝影展”的目錄冊

從黃山回到北京,我開始策劃舉辦一次“黃山風景攝影展覽”,先同吳老商量:將過去歷年到過黃山的攝影家的作品一道展出,這可能會對我國的風光攝影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吳老欣然贊同,並得到中國攝影學會常務理事會的討論和批准。

1962年10月12日起,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展廳舉辦了“黃山風景攝影展覽”。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風光攝影作品專題展覽。影展出乎意料地盛況空前,水榭展廳內經常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

在周總理家裡做客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63年4月12日,周總理和鄧大姐特邀攝影界代表到他的家裡做客,這是在中南海西花廳前的合影。自左至右,第一排:侯波、蘭芳、張彬、陳娟美、童小鵬、蘇河清;第二排:丁補天、周總理、鄭小箴、王為申、徐佑珠、張印泉、石少華、吳印鹹、鄧大姐、陳正青;第三排:陳勃、陳淑芬、陳昌謙、程默、吳群、宋貝珩。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周總理同陳勃熱情握手(左二為張印泉,右一為石少華)。

其時,西花廳的海棠花盛開,庭院裡一片清香,主人先領著我們漫步賞花,當時我們的情緒就像滿樹燦爛的花朵一樣,心花怒放,興奮無比。

拍攝尼克松首次訪華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尼克松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

香港攝影界精英組團上黃山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黃山影展”的魅力、陳復禮1962年上黃山的影響,一直誘惑香港的攝影家們想組團結隊上黃山,他們等待了16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8年,一支由18位香港攝影界精英組成的赴黃山攝影創作團,在團長陳復禮先生的率領下終於成行。

臺灣攝影紀行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20幅影像訴說家國曆史,70年攝影生涯躍然紙上

2009年8月在雲南大理中國攝影藝術節上,陳勃榮獲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2009年是我三喜臨門的一年。

一喜:2009年是中國文聯成立60週年的日子。6月,中國文聯在人民大會堂為60位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年的文藝工作者頒發證書和獎章,我獲得了這個殊榮。

二喜:8月,中國攝影家協會在雲南大理名城舉行了隆重的第8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其間,8位老攝影家獲得了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他們是陳復禮、徐肖冰、呂厚民、簡慶福、陳勃、侯波、陳昌謙、袁毅平。

三喜:11月,中國文聯在北京為10位老藝術家頒發了第8屆“造型藝術成就獎”和“表演藝術成就獎”。我作為這次唯一的攝影藝術家獲得了“造型藝術成就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