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文/大榭集結號

大榭島位於東海岸邊的大榭島還是一個小漁村,剛剛當兵上島時記憶中的大榭島原住民,我們這些當兵的腦海裡就會浮現臉龐黑裡透紅、說話粗嗓門、做事風風火火的性情豪爽的漁民形象,當時的大榭民風淳樸憨厚,島上以漁為主兼作農耕,生活能自給自足,但由於青壯年勞力長期出海,島上顯得有些沉寂。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而說起大榭島,我們又不能不說說大榭島當年的“家底”。聽當地的人說,大榭,由本島、長腰劍島、穿鼻(古稱小榭)、外神馬、塗泥門島等大小13個島嶼組成。島中間有一主峰古稱“大若山”(乾道《四明圖經》),延祐《四明志》作“大箬山”,後諧作“大榭”。全島面積30.8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6.14公里,島上有本地常駐居民2萬多人。當地還有大榭島曾經飛來“十八隻金麻雀”,為海島招寶的民間傳說。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大榭島四面環海,小島錯落周邊,恰似一串青螺散落於穿山半島北側東海萬頃海面上。民國《定海縣誌•方俗》載:“金塘越海而東南則為大榭,與鎮海之穿山不過一衣帶水。茶舛(chuǎn,茶舛即茶葉)柑橘運銷他邑。”因清初復墾,為更好與大陸溝通,方便物資集散,大榭渡應運而生。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清光緒《定海廳志》卷十四《疆域山川》載:大榭島時有“嵩梓關渡、東渡、南渡”。清謝琪賢在《大榭竹枝詞》中也有“北南兩渡曲江灣,小艇橫流日往還”詩句。至此,大榭山主要四渡即嵩梓關渡、東渡、南渡、北渡均開通。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舊時渡船為丁榫頭櫓搖船,解放初改風帆船,1973年改置木渡輪。1988年購載客80人渡輪2艘,1991年置1號汽渡;1992年置4、6號汽渡,可載客400人、機動車10輛。自古過渡需買票,直至1996年7月1日免票。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五、六十年代,大榭島上百姓利用荒山荒坡種植經濟作物------蘿蔔,島上居民用祖傳的方法加工醃製的蘿蔔乾清香四溢、味醇爽口,“大榭蘿蔔乾”一度盛銷全國,與省內著名的“蕭山蘿蔔乾”齊名。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大榭島也是個富繞的地方.那裡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種新鮮的海鮮,最常吃的有泥螺、香螺、彈鱸、海瓜子、小蟹還有帶魚、黃魚、鰻魚、海蟄等都是飯桌上的美味家餚,在山上有大片竹林.在山坡上種有各種果樹和瓜果,有桃樹、李樹、桔子樹、金桔樹還有脆瓜、香瓜、梨瓜和大西瓜,這裡的西瓜特別沙甜、,是因為這裡的山土好。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記憶中的大榭島,常常可以體會到一陣山風吹來格外清爽,那被早就染綠的山巒高低起伏著,向遠處延伸著,好像對我們述說著它們的久遠與滄桑!微風吹過山林中發出陣陣“濤”聲。低沉而渾厚的汽笛聲忽然鳴響,這才讓我們牟然覺得身臨大海的邊緣。轉身遠眺,海天一線。一艘艘軍艦、潛艇依稀可見。依山面海,雖看不到驚濤駭浪,也聽不到濤聲驚天,但我感覺到的是海的博大海的深遠與海的胸懷!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回想當兵那時候的大榭,雖不見高聳入雲的峰巒與斷壁殘崖驚濤拍岸,但它的綿延,它的起伏,它的延伸,它的博大,它的寬廣,它的姿態好像向我述說著它們的久遠與浩瀚!只有身臨其境才能讓我覺得我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那麼渺小,那麼微薄!這就是我曾經生活戰鬥過的地方 --------- 寧波大榭島。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記憶」大榭島的渡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