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的結局是怎樣的,最後為什麼沒成為戰國七雄?

王新阿寶

春秋末期,在中國的東南方,上演著兩個國家幾代的恩怨情仇——吳國和越國兩個東南大國之間爭鬥了上百年,終於分出了勝負。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全部精銳殺向越國,越國戰敗,越王勾踐被迫屈辱求和,自己和夫人到吳王宮中做苦役。但是吳國卻不是最後的勝利者,最好的勝利屬於越國。

在侍奉完吳王之後,勾踐被放回越國,歸國之後勾踐臥薪嚐膽,並且給夫差送去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西施,從此吳王夫差沉浸於美色而不能自拔。

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越國的國力大增,屢次攻打吳國,公元前473年,越國終於取得了對吳國的決定性勝利,吸取了教訓的勾踐不同意夫差的求和要求,將其流放,不甘受辱的夫差自殺身亡,立國700年的吳國被滅國,而夫差也成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戰國時期。

然而,作為春秋的最後一任霸主的越國,到了戰國時期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戰國的歷史上很少看到越國的身影。

公元前334年,越王無疆在位,在位期間舉兵伐齊,齊威王派人勸說越王,說攻擊齊國的好處不如楚國大,結果越王無疆被說服了,真的調轉槍頭去攻擊楚國了,但是楚國當時是楚威王當政,楚威王調集大軍迎戰越國軍隊,結果大敗越軍,無疆戰死,越國吞併的吳國的土地都被楚國奪走了。

因為無疆出征之前並沒有立王位繼承人,所以在無疆去世之後,王室成員為了王位產生了內訌,最終越國分崩離析,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分裂成幾個小的國家,都成了楚國的附庸。

之後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些小的國家也成了秦朝的一部分,後來天下不堪秦朝的暴政紛紛起兵反抗,最終兩位越國的後世君主無諸和搖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無諸和搖分別是越王無疆長子和次子的後裔。

公元前202年,劉邦封無諸為閩越王,統治原來的閩中地區,延續越國的香火。到了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朝廷認為搖也在建立漢朝的時候也立下很多功勞,於是封搖為東海王,都城在東甌,於是他也被稱為東甌王。

到漢武帝時期,這兩個國家的臣民都陸續搬遷到漢朝去了,於是越國到此就正式從歷史上消失了。


天涯看點歷史號


越國的國力是可以位列戰國七雄之一的,但是它在戰國中期就消亡了。雖然越國人的殘餘力量一直延續到秦朝統一,但是作為一個主體的諸侯王國已經不復存在了,因此史學家不把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

越國是夏朝的後裔建立的國家,一直活躍於東南地區,與吳國相鄰。

春秋初年,齊、晉、楚等大國先後稱霸,而吳、越等小國則因為國力弱小,偏居於以南。這種情況到了春秋後期發生了質的變化,原先的齊(諸子內亂)、晉(六卿專權)等國都因為內亂出現了衰落,楚國則因為擴張過度根基動搖,吳國率先崛起,問鼎於諸侯。公子光即位以後,厲兵秣馬,擊敗了強大的楚國,他就是有名的吳王闔閭。闔閭的兒子夫差當政時期,強盛的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

越王勾踐滅吳以後,將越國擴張到淮水流域。越國雖然在地理上偏居東南,而且綜合國力不如齊、晉、楚等諸侯,但是越人以好戰而聞名侯(

春秋戰國時代的吳越一帶是民風剽悍的地區之一,並不是後世印象中歌舞昇平、文章錦繡的江南國度)。戰國中期的孟子對曰:今天下好戰之國唯齊、晉、楚、越耳。從這裡可以看出,越國還是一個積極擴張、侵略性很強的諸侯國。

勾踐死後,越國也並沒有衰落。公元前5世紀末,越國接連攻滅滕國、繒國,與北方的強國齊國相互攻伐。當時的齊國大夫田和篡位(田氏代齊),齊國陷入內亂,越國軍隊也一度入侵齊國。然而公子翳即位越王以後,越國陷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內亂中。


就在越國因為內亂而自顧不暇的時候,齊國與楚國、秦國卻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齊威王、秦惠王、楚威王是戰國中期三位比較有作為的三位雄主。越王無疆為了改變國內的頹勢,先攻強齊,後攻強楚,均一敗塗地。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的兒子楚懷王攻滅越國,殺害越王無疆。越國的主體瓦解,只剩下諸公子的殘餘力量延續,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為。同時期的宋、中山都是中等強國,越國的國力還要強過它們,但是卻先於它們滅亡,因此對於戰國後期的局勢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力了,故而不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中。


中外歷史

我是“紅雨說歷史”,只能說沒有那麼強的實力,也沒有進行好的改革富國強兵。所以被淘汰了。


越國是大禹的後裔,越王勾踐臥薪藏膽,滅掉吳國,與中原各國爭霸,稱霸春秋。傳到六世孫無強的時候,無強一直想恢復越國霸業,他與韓,魏結盟,並且出兵攻打齊國。齊國不想和越國打,那時候楚,齊,秦相互牽制,齊國就派使者蠱惑無強,想要稱王爭霸,你得先滅了和自己同在南方的楚國。

無強聽信蠱惑,親自上戰場攻打楚國。這時候恰逢秦武王舉鼎而亡,無暇南顧。楚威王大怒而伐越國。戰鬥中,越國大敗,無強被殺,從此越國支離破碎,領土被佔領。子嗣分成東越,閩越等小諸侯國附屬於楚國,向楚國進貢,也有一部分從海上逃走,逃到其他地方。


後來秦國建立,秦王南攻越族,拿下越國,設立會稽郡,但是越國的後代仍有爵位,等到陳勝吳廣起義,閩越新侯搖幫助各路諸侯滅秦。後來,漢武帝時期完全滅掉越國。

文/紅谷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春秋時期,越國的實力非常強大。 公元前585年,吳國在晉國的支持下,迅速強大起來,威脅到楚國的東方。為了牽制吳國,楚國積極扶持越國,吳越爭霸成為春秋後期的重頭戲。

吳王闔閭即位以後,國力大增。公元前506年,闔閭在伍子胥、孫武的協助下,取得柏舉大捷,並攻入楚都。越王允常趁吳國後方空虛,攻打吳國,吳國乃從楚國撤退。勾踐即位以後,吳國攻打越國,吳國檇(zuì)李,被打敗,闔閭被射傷後死,夫差即位。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在椒山擊敗越王勾踐,勾踐被迫請降,併入吳做夫差的用人。回國以後,勾踐臥薪嚐膽,任用文種、范蠡等人富國強兵,終於強大起來。公元前478年,越國在笠澤大敗吳國,自此吳國一蹶不振。後幾年,越王勾踐繼續勵精圖治,最終滅掉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戰國前期,越國內部經常出現弒君弒父的情況,政治極不穩定,越國逐漸走向衰落。

公元前306年,越王無疆意欲稱霸,打算攻打齊國。齊威王派使者見越王無疆,並曉以利害,讓越國攻打楚國,越王聽從了齊國使者的建議,掉頭攻打楚國,楚威王早有準備,他率領楚軍大敗越過,越王無疆也被殺死,由於越王沒有立下子嗣,他的兒子紛紛自立,越國勢力逐步瓦解。

戰國時期,越國沒有像其它的諸侯國那樣通過變法或者舉措繼續發展下去,後來國家政局動盪,早早的衰落下去。到了戰國中期,越國被楚國打敗,其政權也逐漸分離。所以越國並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史徒行者

越國在勾踐之後實力依然很強,在春秋戰國之交時末代越王無疆受人蠱惑,以舉國之力攻楚,結果大敗,無疆也戰死了,但他的兒子極多,據說有一百多人,而且無疆沒有立太子,加上越國世家的叛亂,形成了百越,秦統一天下後,派趙佗平定百越之地。


永夜莫名之感傷

越國沒有成為戰國七雄的原因,第一是綜合國力本來不如中原,春秋末年能夠稱霸原因是中原處於變革時期。第二是統治者缺乏戰略眼光,沒有蓄意改革,反而將文種這種賢臣殺死,之後仍然沉浸在稱霸的夢裡。所以越國在公元前306年被楚懷王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