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鳳雅爺爺承認救助孩子有保留:19歲兒子還沒結婚?

如何看待王鳳雅爺爺承認救助孩子有保留:19歲兒子還沒結婚?

王鳳雅的這位影帝爺爺一點都沒有保留,從始至終對王鳳雅的放棄是毫不保留的,執行也是異常堅決的。

王家人自始至終甚至沒有為王鳳雅的病自掏一分錢。

棄療了嗎?

題圖是局面專訪(5月29日發佈)王太友視頻的截圖。


儘管直到現在,尚未有人看到當時的就診記錄和相關證明,但王太友很篤定,“我沒有亂說,警方把所有的記錄都拿走調查了,我沒有不給孩子治病。”

如果完全不進行醫學干預,疾病將會以自身的特性進行自然發展轉變,稱疾病的自然病程。

醫學干預,就是使用醫學手段來改變疾病的自然進程和後果(醫學上稱預後)。

前者,比如營養支持。

視網膜母細胞瘤可以治癒嗎?

在人們,甚至很多醫生意識裡,癌症還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就意味著很快死亡。

然而,事實上,隨著醫學的發展,大部分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治癒性甚至高度可治癒性的疾病。

視網膜母細胞瘤就是從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成為高度可治癒性癌症的經典例子。

直到1920年,才有人認識到這種癌症起源於成視網膜細胞,1926年美國眼科協會正式接受了視網膜母細胞瘤這個術語。

幾乎所有病例都會在一年內死亡,主要死於腦內轉移。

一個多世紀前,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就意味著短期內確定性的死亡。但是,間接檢眼鏡和精確的眼球摘除術使得早期發現的這種癌症的生存率迅速從1896年的5%提高到1967年的81%。

但是,後來發現,這種癌症對化療同樣敏感。單純通過化療,也可能使得腫瘤完全消退。這樣,通過眼動脈和玻璃體內化療就為侷限於眼內的瘤體較大的腫瘤保留眼睛提供了可能。通過全身化療,晚期已經發生腦轉移和全身轉移的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存活率。比如,全身轉移者1年到18個月存活率也可以達到50%.

總之,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預後已經獲得極大提升,在發達國家,只要是侷限在眼內的癌症,治癒率都超過90%.

有人或者會有疑慮,認為癌症的所謂治癒率不就是生存5年沒有復發嗎?

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癒則不同,治癒後可以無瘤存活幾十年,約一半死於繼發的其他腫瘤(變異的基因導致)。

也就是說,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癒可以是貨真價實的真正的治癒——存活幾十年,死於視網膜母細胞瘤以外的其他疾病。

王鳳雅的癌症可以治癒嗎?

從目前公開的資料判斷,王鳳雅的癌症發現初期,恰好正屬於侷限於眼內,但是瘤體較大的階段。

目前有關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分期系統很多,但是,大同小異地首先分為三個階段:侷限在眼內階段,侵及眼眶階段,和腦以及全身轉移階段。

這種權衡,在單側癌症並不難抉擇。

但是,在雙側癌症,生命與雙眼球摘除的抉擇並不容易。

答主從一開始就堅定的認為,以雙眼球摘除為代價換來的治癒,對於王鳳雅這樣一位出生在河南落後農村貧困而不幸家庭的(爹智障,5個孩子一個癌症,一個唇顎裂)女孩,還是她的家庭,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因此,答主一直不想對王家的棄療做任何指責。

雖然,王鳳雅的媽媽和爺爺,一直強調孩子癌症發現初期已經轉移,已經失去治癒的機會。

然而,他們的這種一面之詞分明是在撒謊。

因為,目前被披露客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唯二醫療文件中的最關鍵的鄭大附院的診斷證明書表明,王鳳雅的癌症在2017年11月初還侷限在眼球內,沒有發生腦轉移。

同時,網上廣泛流傳的該事件中的這張核心照片也可以顯示,直到拍這張照片的時候,王鳳雅僅表現為左眼白瞳症,右眼外觀完全正常,沒有轉移甚至侵犯眼眶的跡象。

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王家人“王鳳雅發病初期,右眼就明顯腫大,眼睛出血”的說法是謊言。

總之,目前的證據顯示,王鳳雅的癌症發現初期是高度可治癒的,但是,治癒同時保留眼球的機會很小。


緊接著去到鄭大附院就診。

11月9日鄭大附院組織專家會診後出具了診斷證明和繼續診療的建議。

鄭州之行,王家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癌症的確定性診斷。至於什麼樣的癌症,能不能治癒,似乎跟他們並無關係。

接下來的幾個月是信息空白期。

雖然,王家人在接受採訪時稱這段時間王鳳雅的眼出現了包括出血在腦內的各種狀況,這些說辭可信性很低。

直到2018年3月份,被志願者“脅迫”下,王鳳雅才開始再次接受診療。這時,相關檢查已經顯示,癌症已經陸續突破眼球侵犯到眼眶外,以及腦轉移。這個時間點,距離獲得診斷剛好4個月。

這時,已經基本失去治癒的機會。

至於,為何與志願者發生激烈衝突,急忙包車逃離,志願者發佈尋人啟事,目前不足與外人知。

到5月4日,王鳳雅離世,距離獲得診斷僅僅過去6個月,與這種癌症自然病史很少超過一年的知識高度吻合。

雖然王家一直堅稱不想放棄孩子,也沒有放棄孩子。

兩個一分錢

王太友提供的善款記賬白條(姑且相信所列賬目是真實的)顯示,從王鳳雅

而且,這份賬單還告訴我們,從王鳳雅患病起,王家人沒有自掏一分錢用在這個被全家族“喜愛”的孫女身上。

即使這樣,最後的善款仍有結餘。

然而,這些向王鳳雅伸出援手的,其中包括很多素不相識的網友的無私救助行為卻統統不值得王太友感謝。

“好像所有人都關心我的孫女,但我唯一想感謝的就是鄉衛生院的醫生,要不是他們,孩子早不在了。”

早在5月25日發佈的界面新聞對王太友的專訪中,王太友如是說。

死亡是王鳳雅最好的歸宿

假設沒有被放棄,真的以摘除雙眼球換來治癒,那才是王鳳雅最大的不幸:相比於雙眼失明,淪為低等洩慾工具和生育機器,並隨時等待第二種以上癌症降臨,一個出身貧困農民家庭女孩這樣的悽苦人生,死亡是王鳳雅最好的歸宿,從開始就替她選擇死亡對王鳳雅來說是最大的仁慈。

至於,王太友不給“喜愛”的孫女掏一分錢,卻給未婚的兒子買的十幾萬的車,這也沒有什麼可指摘的,畢竟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掙脫枷鎖的囚徒

原先我也曾瀏覽過這個最早新聞,但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我以為又是譁眾取寵的文章。

因為一看內容,說是家屬用籌得錢款去醫治兒子,讓女兒死於癌症。

哎,我只能感嘆一聲:不說新聞真假,但肯定的是,這條新聞必定能火。

說實話,對這樣的噱頭新聞,我已經見慣不慣了。

現在針對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王鳳雅爺爺承認救助孩子有保留:19歲兒子還沒結婚。(其它的不談了)

一,人情上理解,但道理上不允許。

大眾的捐款,是有針對性。不管錢多錢少,應用於捐款救助本人。

不夠的話,可以繼續募捐,多餘的話,理應退還。

也就是說專款專用,一分錢也不能用於其它。

只要用於救助對象,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最主要是用於醫療上,大眾無可厚非。一定要有清晰的明細帳單,給孩子一個安慰,給自已一個責任,給大眾一個感動。

多餘一分錢,也要返還。

二,轉到這個話題上來。從實際意義來講,也不應該保留

1,救急不救窮。但靠別人這點捐款,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花完這錢,還是窮。

2,就是有15萬,也不能解決兒子的婚姻問題。

最後,之所以出現這個新聞,根本問題是制度不健全,捐款人對其捐的錢,沒有知情權。也沒有專門組織人員監督,核實款項去向。

這樣的模糊帳,豈不寒了民眾的心?以後誰還想再捐?從後續新聞中得知,總共才3萬多塊錢。為什麼?還有相當一部分民眾對其不信任。如果有嚴格的程序,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捐款的。數目絕不止於3萬多塊錢。

這樣的模糊機制,不但害了民眾的捐款熱情,也損害了受助者本身。這就明白了,為什麼中國很多富人,不熱衷於投身於公益事業了。

加強制度建設,健全救助機制,才是根本。


左析右洞

至於說小女孩的爺爺截流募捐款, 這個不知道,照理說募捐款是由女孩的父母掌管, 他們那麼多孩子,生活費都是問題, 不一定會真有錢支助那個舅舅...嗨,窮人家的日子是不好過...


一般般147603572


要不是媒體的連篇報道,哪裡會招來社會熱議?歸根到底還是善款惹的“禍”!“愛心”本應是一種無私的奉獻幫助他人走出困境,不應該成為被幫助人的精神負擔。但在“王鳳雅事件”中“愛心”顯然變成了王鳳雅一家人的精神負擔。我個人覺得,以愛心進行道德綁架有違愛心的初衷。真的沒必要聚焦老人的做法,我相信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老人也不願意選擇這麼做。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如何看待王鳳雅爺爺承認救助孩子有保留?我覺得這點能理解。貧困限制了人的一切!從描述來看,風雅媽媽只有三十一歲,五個孩子,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還患有唇裂。風雅還有一個十九歲的叔叔未婚。

在這樣的家庭中,你想讓他們像網友希望的砸鍋賣鐵不顧一切的來救治一個孩子是不可能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其實父母也是很難抉擇的。捐助款我還是贊成專款專用的。既然事情已經澄清了,希望大家就不要再糾纏這件事了,讓他們過上平靜的生活吧!


人各有志!有的人就希望有一個孩子,把所有的都給這個孩子,甚至國家放開二胎也不生。有的人希望孩子多一點,只要不違法,就不要求全責備了,由他們去吧!


林林媽媽

本來這就是一個不幸的家庭,現在小女孩已經離開了這個紛雜的世界,只希望她能在另一個世界可以健康快樂!所以現在的每一點譴責都是對這個不幸家庭的再次傷害,我們不妨別再用完美的眼光來挑剔這個家庭還要生活的人了。

小女孩的媽媽31歲5個孩子,4個女兒1個兒子,可想而知兒子在他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有這樣的重男輕女的觀念雖然很讓人氣憤,但是也不得不說這種觀念也曾流傳了數千年,只是在這個時代還保留這樣的思想,我們只能感嘆人的思想和靈魂的落後!

所以這個媽媽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她就是一個深受舊傳統舊文化影響的一個人,兒子和女兒可能都是她難以取捨的痛。她失去女兒,內心的苦一定是深不可測的,但是寧願揹負譴責而選擇關愛自己活著的兒子,這也許就是一個母親的無奈吧。

任何家庭都有自己的痛和苦,只希望我們伸出去助人的手,只是簡簡單單地助人.....


家庭教育輔導中心


wu吳金泉


429方寸世界

1.未看祥細報道,不宜大聲開口。

2.小女孩得了絕症,這是不幸。女孩走了,一路漫走!民間這樣的不幸真要都公佈出來,絕對數量不會少。

3.有人公佈於網絡求救,18萬救濟來了,這是萬幸,這是幸運,增加了小女孩一線生的希望。因小女孩得的是癌症,即使用3倍x18萬元,也不一定就能治好。捐者盡心了,應該表揚。


4.對於餘款,國家應該有條例監督,不能讓捐者寒心。對於世者家較窮,可適當留一部分。不能因世者小叔買車樓娶媳婦就轉移捐款。這說不過去。

5.這也是教訓探路,要把好事辦好,還社會於公道!


苗萬平談情感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沒有督導規則的私募出現非預期使用屬於正常,符合國人當下的人性現狀。也符合國人兩全相害取其輕的抉擇原則。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