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三馬”指的是哪三馬?

河湟笛韻

準確來說,應該是“西北四馬”。分別是馬步青、馬步芳、馬鴻賓、馬鴻逵。

這其中,馬步青和馬步芳屬於青海馬家軍,是前清鎮南中旗幫辦馬海宴的孫子,兩人是親兄弟。馬鴻賓和馬鴻逵是寧夏馬家軍,是前清甘軍總兵馬千齡的孫子,兩人不是一個爹,是堂兄弟。

寧馬和青馬之間沒有親戚關係,只是同姓馬而已。


四馬在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合作是1933年的“四馬拒孫”事件。



由於擔心孫殿英(盜東陵的那個)與吉鴻昌的抗日同盟軍合作,蔣介石讓當時任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的何應欽,調孫殿英部到西北,任命孫殿英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發給10萬元開拔費,令其到“青海西部柴達木地區”去屯墾。

這個命令讓當時的青海軍閥馬步芳和馬步青極為震撼,而寧夏軍閥馬鴻逵和馬鴻賓也擔心孫殿英進軍青海,經過寧夏時“假途滅虢”,偷襲寧夏,因而聯合馬步芳和馬步青,四馬一齊通電:拒絕孫殿英假道寧夏,進軍青海。

蔣介石見甘甘肅、寧夏、青海三省的軍政大員一致反對孫部西進,便宣佈撤銷孫殿英“青海西區屯墾督辦”職務,讓他“暫住原地,再待後命”。這下孫殿英就不幹了!因為他在察哈爾是有地盤的,現在調他到青海,原來的地盤沒有了。讓他“就地待命”,如果中央掐斷孫部的供給,他的七萬大軍就要兵變了。

於是孫殿英孤注一擲,不經中央批示,直接向部隊下達了進攻寧夏的命令。蔣介石授意西北綏靖主任朱紹良負責此事。朱召集三省軍政長官,四馬聯合出兵一萬,甘肅駐軍鄧寶珊部出兵一萬,中央軍胡宗南部出兵一萬,六萬人聯合抗擊孫殿英。

甘軍和中央軍僅為聲援,實際與孫部血戰的還是四馬聯軍,四馬以四萬對六萬,將孫殿英部擊潰。而在戰後當天,前腳還是聯軍的四馬立刻翻臉!馬鴻逵立即藉口戰爭結束,對馬步芳和馬步青的部隊一律停發給養。馬步芳率領部隊退回青海途中還遭到甘軍的鳴槍射擊。

四馬的軍閥本性,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在此處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此之後,馬步芳和馬鴻逵又有過一次合作。當時馬步青失勢,馬鴻賓起義。剩下馬步芳和馬鴻逵決心繼續替國民政府效力,抗拒解放軍西進。在蘭州戰役失利後,馬步芳逃回青海,坐飛機飛往重慶,後又飛到香港。蔣介石聽說馬步芳逃到香港,電召他去臺灣。



(馬步芳)

在臺灣,馬步芳把西北戰場失敗的全部責任完全推到了馬鴻逵的身上,而蔣介石卻命他重返西北,收拾殘部,繼續同解放軍對抗。馬步芳深知這是蔣讓他去送死,因而不寒而慄,萌生去意。

在以兩千兩黃金賄賂了國民黨元老吳忠信,由吳向蔣周旋後,才獲准暫不返回西北。馬步芳深知一旦馬鴻逵赴臺,一定會同他算賬。因而最後包了英國航空公司三架飛機後,帶上全家大人小孩共計兩百多人逃離大陸,飛往沙特阿拉伯王國首都利雅得。後死在國外。



(馬鴻逵)

馬鴻逵比馬步芳晚兩日到臺灣,剛下飛機就遭到國防部次長郭寄嶠和馬步芳的指控,要他對西北敗局負責。其後馬步芳逃跑,臺灣當局將馬鴻逵撤職查辦,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怪在他頭上。馬鴻逵遂心灰意冷,以去香港治病為由飛離臺灣,後又飛往美國,定居洛杉磯。馬鴻逵也死在國外。


Mer86

先來說說回族人的馬姓,民間多有“十回九馬”之說,可見馬姓是回族當之無愧的最大姓。回族人民為什麼多姓馬呢?

“我教之馬,則多為阿拉伯人名之譯音。首音,均可以馬字譯也。”具體來說,就是取的穆罕默德(阿拉伯語:محمّد‎,拉丁語:Muḥammad)的首字節音譯,是聖名穆罕默德的漢化版,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是伊斯蘭先知,真主安拉派往人間的最後一位使者,信奉伊斯蘭教的都喜歡取這個名字。還有一些叫穆薩的、叫烏馬兒、亦思馬因、哲馬魯丁、默裡馬合麻的,久居中華,很多人都摳出一個馬字,改為馬姓。

由於歷史原因,西北地區是我國回族人民的最大聚集地,青海、甘肅、寧夏、新疆一帶尤為眾多。歷史上的“西北三馬”,指的就是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的三大軍閥,分別是甘肅馬鴻賓、寧夏馬鴻逵、青海馬步芳三人。

甘肅馬鴻賓

馬鴻賓是甘肅省臨夏縣韓家集人,父親馬福祿,三叔馬福壽,四叔馬福祥,這三人(此三人

最初也被稱作西北三馬)都是晚清少數民族愛國名將,抵抗過八國聯軍,父親馬福祿更是戰死在正陽門。馬福祥和馬福壽在民國都崛起成為西北響噹噹的領袖人物,馬福祥更是當上了軍事委員會委員和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馬福壽也曾任寧夏省政府代主席,被民國北京政府授陸軍中將銜。

馬鴻賓在父親死後,跟隨馬福祥從軍,前程一帆風順,1912年任寧夏新軍管帶,後任甘肅新軍司令(轄騎兵5個營),1916年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1920年授陸軍中將銜。由於西北地區獨特的民族情況,在軍閥混戰的時期,馬鴻賓成為被拉攏的對象;抗戰時期,多次抗擊日寇,立下很多戰功,解放後,被任命為寧夏人民政府副主席。

寧夏馬鴻逵

馬鴻逵是馬福祥之子,馬鴻賓的堂弟,他曾任寧夏省主席長達17年,人稱“寧夏王”。在抗戰時期,擔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授陸軍上將銜,曾獲得一等雲麾勳章,勝利勳章。解放後先去臺灣,後來遠赴美國洛杉磯,在此終老。

青海馬步芳

馬步芳是甘肅省臨夏州人,清末甘陝回變首領馬海宴之孫,馬麒之子,1926年先是隨父投西北軍,中原大戰後又改換門庭,倒向蔣介石,後來做到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五省(陝甘寧青新)總長官。

馬步芳在內戰時期以兇殘殺俘著稱,解放後,馬步芳輾轉沙特和埃及,1975年病逝於沙特。


歷來現實

大清同治年間(1862年一一1874年)西北迴民在馬悟真,馬佔鰲,馬福祿,馬海宴等人的領導下,揭竿起事,事變迅速從西寧漫延至河州,肅州,寧夏等地,同治八年(1869年)清庭派左宗棠率領湘軍入甘,平息回亂,左宗棠採取剿撫手段,迅速平息了回亂,並報請朝廷,對投降的回民領導人馬佔鰲,馬海宴等人留用冊封,從此以後西北迴馬統治集團漸漸起家,在以後的歲月裡,西北迴馬效忠於大清朝廷。大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曰甲午戰爭爆發,清廷京師防務吃緊,清廷緊急調甘軍入衛京師,並飭諭擴編甘肅回軍,由於降清的回軍領導人效忠大清朝延,在清朝未年朝廷危機時刻,不論是揮師平定湟河回民作亂,還是入衛京師救駕和八國聯軍血戰,護衛慈禧太后到西安,西北迴馬軍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清廷的信任和重用,至清廷滅亡時,西北迴馬軍己坐大,形成了寧馬,青馬兩大軍事集團,並子承父業世系至民國,辛亥革命後,西北群先後馬響應國民革命,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但軍隊的實權一直撐握在馬家家族手中,並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西北三馬統治集團。


1:,馬步芳一一祖父馬海宴,父親馬麒。馬步芳曾任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第四十集團軍總司令,青海省政府主席等職。


2:,馬鴻逵一一父親馬福祥,清未回民起義領導人,馬鴻逵曾任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甘肅省政府主席等職。

3:,馬鴻賓一一父親系清末回民領導人馬福祿,馬鴻賓曾任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等職,解放戰爭率部八十一軍起義。






鷹x眼

所謂"西北三馬"是指國共內戰時期盤踞在寧夏、青海等省的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1988年,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出版了《寧夏三馬》《青海三馬》,等於是把西北迴馬勢力細分為寧夏、青海兩部。"寧夏三馬":馬福祥、馬鴻賓、馬鴻逵。"青海三馬":馬麒、馬麟、馬步芳。


馬鴻賓、馬鴻逵是堂兄弟。鴻賓1884年出生於甘肅河州(今臨夏),其父馬福祿與馬福祥是親兄弟,福祿1900年在抵禦八國聯軍侵華時陣亡。1926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馬鴻賓初任第22師師長,後任軍長。1930年中原大戰之後,國民政府任命鴻賓為甘肅省代理主席,新編第7師師長。

馬鴻逵1892年出生於甘肅河州,青年時做過袁世凱的侍從武官。1933年2月,國民政府任命鴻逵為寧夏省政府主席,第15路軍總指揮。免去鴻賓甘省主席一職,鴻賓率部移駐寧夏靈武、金積一帶。盧溝橋事變爆發,鴻逵、鴻賓所部合編為第17集團軍,分任集團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八年全面抗戰,寧夏"馬家軍"主要在綏西地區抗擊日軍。


解放前夕,鴻賓選擇起義,效命新中國,歷任甘肅省副主席、副省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鴻逵選擇撤退臺灣,後又轉赴美國洛杉磯"養病",從此告別政壇。

馬步芳1902年出生於甘肅河州,其父馬麒1929年擔任青海省首任主席,步芳在青海"馬家軍"起家,從參謀、副營長、營長、團長一步步做起,中原大戰後,國民政府任命他為青海暫編第1師師長,繼任青海省政府主席。抗戰軍興,步芳派出騎兵第8師開赴河南抗日,1944年豫湘桂大戰,副師長盧廣偉英勇犧牲。


1949年夏,步芳升任西北軍政長官,堅決"反共"。解放軍逼近西寧之際,步芳攜眷乘飛機逃往重慶,國民政府給予"撤職議處"的處分。1973年,步芳病故於沙特阿拉伯麥加。


馮傑

民國年間西北地區的三個大省被三個姓馬的人佔據住了,他們裂土稱王,成為了盤踞在了西北大地上多年、經歷了諸多沉浮的大軍閥,或成後敗,這三個人分別是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

他們三個人之間雖然一個盤踞在青海,一個盤踞在寧夏,一個盤踞的甘肅,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非常的親密,他們的家族之間彼此聯姻,用血脈搭起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

他們都是回民,他們的先祖在清末時期於甘肅省的回變中起家,雖然後來又臣服於清政府,但他們的勢力卻因此擴散開來,在清政府滅亡之後。

民國開啟,中原各大軍閥混亂不休的時候他們依附在了中原霸主的名下,他們需要藉助中原霸主的幫助,而中原霸主也需要借他們的龐大的勢力管控著西北地區,在兩方的利益權衡下,他們慢慢就發展成了雄踞一方的大軍閥。

原本西北地區有著四大軍閥,也就是四馬,但是後來被國民政府滅了一個,所以就剩下了以上所說的這三個西北馬。

青海王馬步芳

青海王馬步芳是其中實力最雄厚的一馬,他在其父親去世後,接替了龐大的家業開始了在青海地區呼風喚雨的生活,並在後來加入了蔣介石的陣營中瘋狂的屠殺紅軍,又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被封為了國民黨陸軍中將授予了上將軍銜。

但是在內戰的時候他被解放軍列入了黑名單,成為了不允許投誠的國民黨部隊,誓要將其全殲,所以在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他逃到了埃及,最後因為國際關係又逃到了沙特阿拉伯。

寧夏王馬鴻逵

寧夏王馬鴻逵,他曾經依附過袁世凱、黎元洪以及馮玉祥手下,最終因為中原大戰的失敗又投降了蔣介石,成為了蔣介石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將。


最終他回到了寧夏憑藉著祖輩遺留下來的龐大根基建立了他自己的龐大勢力,開始過上了土皇帝一般的生活,國民黨政府執政期間,他就任寧夏省的主席,被蔣介石授予了陸軍上將的軍銜,後來他跟著蔣介石逃往了臺灣,但因為各種派閥的傾軋他逃往了美國,並最終魂喪美利堅。

甘肅王馬鴻賓

馬鴻賓也與馬鴻逵一樣在北洋軍閥中任職過,最後在中原大戰馮玉祥失敗之後,又被蔣介石收編,成為了幫蔣介石坐鎮甘肅的一名大將,開始了他在甘肅地界上的軍閥生活,馬鴻賓是在內戰後唯一留在大陸的三馬,並最終受到了重用,魂歸故里,葬在了蘭州。


這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西北三馬,他們在那個時代裡在西北三省上呼風喚雨, 他們憑藉著他們的宗族以及祖上積累下來的勢力在當地稱王稱霸,但是他們深知自己力量的不足,所以每當中原勢力易主的時候,他們都會紛紛轉換陣營重新效力新主,這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在他們的觀念中沒有自始至終的忠誠,有的只有純粹的利益,他們信奉著絕對的力量,在他們的眼中槍桿子代表了一切,所以擁有槍桿子的他們過上了魚肉鄉里的生活。


孤客生

西北三馬就是民國時期西北三大軍閥:

青海馬步芳、

寧夏馬鴻逵、

甘肅馬鴻賓。

這三個集團的共同特點就是有著特殊關係和社會勢力。發展各自的武裝,長期佔據著西北的幾大地方,類似於半割據狀態。

當然,作為西北三馬,聽名字就好像三兄弟,其實他們之間就一直互相聯姻,如馬佔鰲為馬千齡的侄女婿,馬步青為馬安良的侄女婿,對於這些人物的名字,其實就是各種親戚,大家隨意感受下這種關係就好了,寧夏的和甘肅的二馬是叔侄關係。

青海的和寧夏的二馬後來都成為了國民黨的人。只有甘肅的馬鴻賓最後成了咱們的共產黨人,1954年還擔任第一屆甘肅省人大代表,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說到這三個集團,就不得不提當時的宗教關係,因為他們的勢力與宗教關係密切相關,三家雖然都是伊斯蘭教,但是對新舊伊斯蘭教的態度不同。

用無惡不作來形容這三馬,我覺得不為過。就拿青海的馬步芳來說,戰敗後逃亡到埃及,在沙特當“大使”,但是依舊不改其荒淫的本性。

作為當時的軍閥,那樣的時代,本來就是兵荒馬亂的時代,西北民風彪悍,三個集團的名聲的確不咋好,都是依附裙帶關係,好人有好報,惡人依舊長命。馬步芳1975年才在阿拉伯去世。


凡人的歷史世界

西北三馬是指甘肅的馬鴻賓,青海的馬步芳,寧夏的馬鴻奎。

馬鴻奎寧夏人叫他馬屎肚子。傳說馬鴻奎肚子很大,走路把肚子用網兜兜起來,防止肚子拖在地上。(這說法是有的,因為肚子大,馬鴻奎是不繫褲帶的,穿揹帶褲,人們不瞭解揹帶褲,以為是網兜)。

馬鴻奎是寧夏省主席,統兵號稱十萬,其實只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有槍,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人稱討吃兵。

馬鴻奎有九個姨太太。老蔣指揮不動馬鴻奎,馬鴻奎也不敢到南京開會,只能派他的三姨太去。

馬鴻奎畢竟是國民黨地方軍閥,作了很多壞事,對人民犯下滔天罪行,解放時逃到香港,死在了香港。

這都是小時候聽老人講的。


大漠甘露5

西北三馬,即民國時期西北軍閥:


青海馬步芳,



寧夏馬鴻賓,


甘肅馬鴻逵。


青松5698

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馬步芳,馬青芳為青馬,後染指甘肅新疆,其子馬繼援,陳兵新疆,馬鴻逵為寧馬,割據寧夏,做為回民首領和地方長官,三馬在伊斯蘭教中屬於比較開明的新教教民,但做為民國軍閥,甘青二馬手上沾染的鮮血,決非只是漢民族的,其實,包括回民也受到他們的血腥壓榨,寧馬在治理寧夏中相對溫和寬容,寧夏雖無和平解放,但寧馬放棄軍事對抗也是一件功德向善之舉,應該客觀的評論功過是非,畢竟,抗戰階斷,亦無人有賣國之舉,甘青二馬制式裝備,皆出日本,也沒人公開媚日賣國。趁火打劫。


清石如玉

"西北三馬"指的是:青海馬步芳,寧夏馬洪逵,甘肅馬洪賓。由早期的"河州三馬"發展而來。

近百年來河州(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回族軍人不斷興起,武裝力量不斷壯大,先後控制了青海甘肅寧夏和內蒙古部分地區以及新疆部分地區,影響著西北地區的政治局勢,在我國回族史上有重要位置。他們都出自河州地區,而且都姓馬,主要由早期的馬佔鰲,馬千齡,馬海宴三個集團即"河州三馬"發展而來,這三個集團之間互相聯姻,關係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過去舊中國的政府都對他們予以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