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真的不好嗎?

導語:如果你是那條喜歡獨處的、內向的小魚,其實一直內向也很好。

前幾天看到了一個非常扎心的、關於內向者的漫畫:

內向,真的不好嗎?

你身邊有沒有像漫畫裡這樣的內向者?

在一群人的聚會閒聊時,顯得很笨拙或者冷漠;

比起和朋友們聚餐,更願意自己待在家裡;

他們並沒有嚴重到社交焦慮的程度,只是相比社交,他們更享受獨處;

市面上有太多的詞來形容這種人:悶、不愛說話、孤僻、傲慢、不合群、反應慢、社恐……

這都是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但卻沒有一個能夠真正定義他們。

內向者——這個占人群比例30-50%的龐大群體,卻似乎從未被大家真正認識過。

內向,真的不好嗎?

“我只是沒那麼需要和人說話”

“你怎麼不說話啊?”可能是內向者最怕聽到的一句話,通常發生在一群人聚會的時候。

有些溫和的人出於善意,會不經意把話頭兒遞到你嘴裡,讓你發言;而爽快一點的,則會直截了當問出這句話。

內向者通常很難和他人解釋:我們真的只是單純地沒那麼需要和別人說話而已啊……

內向,真的不好嗎?

美國人格心理學家Jonathon Cheek和同事們把內向者細分為了四種不同類型,一個人可以由一種類型主導,也可能同時是幾種類型的結合:

1.社交型內向者:他們傾向於與小群體社交。比起朋友數量,他們更追求朋友的質量,希望有少而親近的密友。

2.思考型內向者:思考型內向者通常不習慣與他人分享對於事件的看法(喜好或厭惡),更偏向於內省、沉思、自我反思;

內向,真的不好嗎?

3.焦慮型內向者:常常在社交場合中感受到難堪、不自信以及痛苦而清晰的自我意識。總是擔心自己是不是冷場王、毀掉了整個談話?別人會怎樣看自己?

4.剋制型內向者:這種類型的內向者傾向於在說話、行動前先思考,他們的做事方式緩而穩,打腹稿是日常,拒絕衝動。

內向,真的不好嗎?

但也許內向者從來都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內向者,那會缺少多少的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哲學家、詩人……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品質,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

內向,真的不好嗎?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內向者

很多內向的人因常受到外界的誤解就覺得自己的性格是個“錯誤”,才真是大錯特錯。

生而為人,你沒有義務要用你的一輩子去努力活成某個“外向的別人”的標準。

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獨特的個體,而內向/外向,就如文初那些詞語一樣,不過是另一個我們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罷了。

我們只需要瞭解,孤獨是很重要的,對一些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活得也很好。

如果你是那條喜歡獨處的、內向的小魚,其實一直內向也很好。

內向,真的不好嗎?

今日小討論:你屬於哪一種內向者?

小月:不知道,我以前也是很內向的,很不自信,又沒什麼存在感,覺得太容易被人忽視,很難受,就儘量去改變自己,現在也不知道是內向還是外向了,有的時候我喜歡交朋友,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有的時候又喜歡一個人悶在房間,家裡來人就更是不出去,不喜歡和人交談,很矛盾

小紅:同道中人啊!我真是太高興了,有你們真好,我很欣慰

小王:我可以一個人安靜的待著,無論多久,都不會感到孤獨

在評論區說說你屬於哪種內向者?阿通學長給你一些好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