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宣佈20城取消信用免押金,小黃車是不是真的已經很艱難了?

Manny李文輝

根據澎湃新聞5月31號消息: ofo取消了之間20城市免押金騎行的政策。目前僅保留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廈門五座城市依然可以免押金騎行。

而在取消免押金騎行的20座城市,用戶打開ofo應用會出現一個“95元充餘額免押”的提示,如果用戶不選擇一次性充95元。則需要直接199元的押金才能用車。

有不少用戶在微博上質疑了ofo的這種做法。

對此,ofo方面的解釋是:“ofo正在探索多元化的免押金模式。此前與芝麻信用的合作,只是免押金方式的一種。這次嘗試的新的免押金的方式。未來用戶一旦產生不文明行為,系統將從用戶的賬戶餘額中扣除相應費用。相反用戶如果規範用車,我們不會扣費用,還會為用戶累計信用。”

但有業人士指出,這是目前ofo在嘗試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積極自救的一種表現。

除了改變免押金模式,ofo還積極推行了ofo推出了企業綠卡、車身廣告以及ofo客戶端內廣告位。

筆者就在自己家的樓下見到了熊本熊塗裝的ofo。

這也是ofo在盈利模式多元化方面的積極探索。

但目前的情況對於小黃車真的有些不利。

共享單車從一出生起就沒有造血能力

共享單車模式從2014創立至今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相當多的便利。 但目前共享單車模式中一直缺乏合理的盈利模式。迄今為止並沒有一家共享單車公司能夠做到真正收支平衡。

以ofo為例,據不完全統計ofo在全國擁有大約1100萬輛車,每個月僅維持運營的就需要4-5億元。筆者粗略算了即使在單車出行旺季,ofo的收入也不夠維持基本運營費用,更不用說在夏冬兩季。何況為了市場擴張共享單車企業必須大量造車投放市場。據悉ofo拖欠供應商的欠款大約就有十幾億元。 前段時間還爆出了“ofo拖欠天津維修點維修員工工資”的新聞。

筆者也發現一個規律,每一次拿融資之後。ofo的風波就會平靜一些。過了幾個月,似乎融資的錢快要花完了。又會爆出關於ofo的各種資金鍊緊張的新聞。距離上一次ofo拿到阿里的融資已經過去近三個月。阿里的8.6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也就是大約55億的樣子,扣除之前的17.66億借款。實際到賬也就30億人民幣的樣子。這個錢還了一些供應商的欠款。然後每月各的固定支出4-5億元。到目前肯定所剩無多,ofo目前不大可能在短期內進行新的一輪融資。所以也只有在公司內部的經營上想辦法了。

共享單車的真正價值:出行生態閉環的重要一環

不賺錢的共享單車,為什麼能拿到一輪又一輪的融資。主要還是巨頭們看中共享單車是出行生態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業界普遍認為:3公里以內共享單車解決,3-10公里共享電單車解決,10公里以上共享汽車或者打車軟件解決。

所以作為騰訊系的摩拜單車前不久就被美團全資收購。而阿里則同時投資了哈羅單車和ofo。

從目前看來相比滴滴系擁有大量股份的ofo,股份結構更純淨的哈羅單車更容易掌控。事實上螞蟻金服子公司前不久剛剛對哈羅單車融資19億元。,3月13日以來哈羅在全國接入阿里芝麻信用體系,提供免押金騎行服務。據哈羅方面最新的數據顯示,哈羅單車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了膜拜和ofo的總和。

相比哈羅單車和膜拜單車確定的歸宿,ofo卻夾在滴滴和阿里之間,處境頗為尷尬。

嫁阿里or嫁滴滴,創始人戴威還是想靠自己活著?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此次內部會議後,先是傳出戴威拒絕了滴滴的收購要約,並表示ofo不會放棄獨立發展。此後,ofo開始推進車身商業化廣告。

看來ofo推行車身商業化和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都是創始人戴威想擺脫滴滴和阿里對ofo的束縛所做的最後努力。

但依筆者看來,在當下的情況下。共享單車企業像不依託巨頭公司的出行生態圈而獨立發展和生存下去。其難度非常之高。剩下的幾家共享單車企業,都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但願ofo能一路走好,但願小黃車不要從我們的視野裡消失……


有態度的土豆

  在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等共享單車平臺倒閉後,押金成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話題。去年,一些媒體爆料稱摩拜和ofo也在挪用押金。為此,ofo與螞蟻金服合作,推出免押金騎行服務,凡芝麻信用分高於650分者無需押金。

  由於共享單車行業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為了生存,摩拜和ofo都會挪用共享單車押金用以日常經營。加之此前政府對共享單車押金缺乏監管,這才給了共享單車平臺鑽空子的機會。而免除押金後,共享單車平臺就少了一個押金池。事實上,共享單車平臺繳納的押金,除了被挪用外,產生的利息也成為共享單車平臺的一塊收入

  公開數據顯示,摩拜的押金為299元/人,ofo為199元/人。按此前雙方披露的數據,這兩家的用戶量均已超過1億。也就是說,

摩拜和ofo的押金池就是數百億元,每年的利息已經相當可觀了。免除押金後,ofo不僅少了一塊利息收入。而且,一旦免除押金,ofo這樣的共享單車平臺也無法挪用押金了,這意味著失去了一個融資渠道

  去年,有媒體稱ofo的資金鍊斷鏈。可靠的消息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經營,ofo將共享單車抵押給阿里,獲得了17.66億元人民幣借款。現在,免押金騎行的ofo,又取消了免押金的政策,推出了“95元充餘額免押”的活動。

鼓勵用戶充值免除押金,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融資。合理的解釋就是,ofo資金又遇到了困難。

  從披露的數據來看,ofo每個月就需要燒掉5-6億元。雖說ofo拿到了阿里8.66億美元的融資,摺合人民幣約55億左右,扣除此前17.66億的借款,實際到賬也就是30多億,僅能維持半年的經營。現在算下來,這筆錢也燒個差不多了。看來,ofo資金確實告急了。


賈敬華

在這市場艱難的日子月卡漲價免押金取消看來以後得日子非常難度過!未來需要大客戶給他注資才能維持。以後得路很艱難和很多破車子讓政府給他清理垃圾!共享單車以後月卡超五元面臨的只有失去用戶。


寬229062763

這是租賃單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只是可用車的地方範圍很大而已,所有這些車子的所有人都是公司,共享只是偷換概念,噱頭而已。用戶押金投資盈利,倒閉是早晚的事,廣告費用,維護費用等等各種支出,光靠租金遠遠不能持平。國家不是出臺相關政策了嘛,用戶押金設立在專門賬戶,專門機構監管,不得挪用投資。真這麼幹,一個月就完蛋了,押金真的不讓動的話,哪家公司還做這個行業?共享單車?呵呵!




Trek自然

是的,現在到了共享單車分水嶺階段,ofo在這個關鍵時刻取消信用免押,勢必會導致大量客戶放棄小黃車,轉而投向哈羅單車的懷抱。應該反問一句,如此艱難的小黃車,收了押金,會不會有一天真的退不了?


武漢新聞快遞員

目前共享單車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僅剩摩拜、ofo和哈羅三家,其中,摩拜已經轉手美團,哈羅的大股東也已是螞蟻金服,只有ofo夾在滴滴和阿里之間,處境尷。

ofo從半個月之前就在嘗試提升自我的造血能力。據說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發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計劃,其目標是讓ofo的利潤達到1元人民幣,該計劃借用了丘吉爾的標誌性手勢“V”,意指獲得勝利。還推出了例如企業綠卡、車身廣告等商業化措施,如果純粹為了商業化,早在它巔峰時期就做的,這三種跡象表明ofo真的很艱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