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觀點】被人們神話得恐怖不已了的“人工智能”,冷靜下來,研究其發展、現狀和可預測的未來,再追根溯源到其名字的發明者與過程,你或許會突然發現:這一切的一切,僅僅只是個美麗的比喻……《新未來簡史》如是說……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在談這個話題前,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如果你拿著一臺高清彩色複印機穿越到300年前的英格蘭某地表演,人們肯定會驚訝不已!對這臺不通過複雜工序制著模版,也不用高級畫工花費很長時間臨摹複製,瞬間就能製造出與原圖文一模一樣的東西實在難以理解。

如果你再神秘兮兮地放進一張英格蘭銀行發行的大額銀單(紙幣),用當時防偽的紙張複印(假如政府不治你罪),就像如今計算機戰敗世界頂級棋手的表演那樣從容而優雅。人們絕對會爭先恐後地搶來這些複製的銀單反覆比對,甚至請專家、權威機構鑑定,一般也會斷定這就是真鈔。然後,很可能引發轟動。各類誇張、神奇甚至可怕的聯想與預測或許紛至沓來。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如果你這時再給這臺機器取個像“智能模寫”、“智能製造”之類的響噹噹、極賦遐想的名字的話,那麼,你想讓人們不認為這臺機器沒有“智能”都不行。

或許有人甚至會作出“通過不斷改進,未來該神器必將法力無邊”的聯想與預測,比如說放進一塊黃金,能否複製出一大推黃金來呢?更或是從左邊放進你那漂亮的老婆,右邊會不會就走出數個一模一樣的美女而被人哄搶呢?

雖然這已是遠遠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了,但是,此情此景,對於天生就善長聯想、憧憬來描繪世界與未來的人類來說,這或許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時到如今,3D打印出現了,這一技術可能或多或少地也傳承有複印機的技術。從理論上來說,該技術是可以打印出一塊黃金和一具精美人體模型(雖沒有生命)的。

雖然它確實也用到了諸如計算機視覺、圖形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光機電一體化控制等數字化智能製造技術,比很多有著“人工智能”美名的機器更具“智能”,但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不會將其與“人工智能”等同起來,也很少有人直接就認為3D技術具有“智能”。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如果複印機、2D打印機在產生之初,也被取了個帶有“智能”字眼的美名的話,那麼,如今的3D打印或許就有人真的認為其具有像人一樣的“智能”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簡寫AI)”及其“名滿天下”的炮製過程是否也具有如上“物非理同”的奧妙呢?

……

“人工智能”,或者說傳統上的人工智能,實際上就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基本上就是對“機器交互式自動化”的一種擬人性的比喻,即“機器的自動運行好像人一樣具有智能”(雖然這與“人工智能”創立之初及其主流對人工智能樂觀的界定相去甚遠)。為何這麼說呢?

我們從“人工智能”這一詞彙說起。該詞彙的產生歷經波折,似乎暗示著某種希冀與焦慮。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1948年9月,一位名為約翰·麥卡錫的年輕博士生在普林斯頓大學主辦的“行為的大腦機制西克森研討會”上,聽了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依曼的一堂報告後,對“自複製自動機”理論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在此之後,麥卡錫的腦海裡一直縈繞著一件很特別的事情,這件事很模糊,不過,他篤定非常有價值。

1949年,麥卡錫在其撰寫的博士論文中開始嘗試將這一模糊的概念形成文字,那就是如何通過計算機去模擬人的智能的想法。“我把有智能的東西看做是一個有限自動機,與同樣是有限自動機的環境相連。我和約翰·馮·諾依曼見了面,他對此非常贊成,敦促我一定要把這篇論文寫出來。但最後我並沒有把這篇論文寫出來,因為我當時認為它還不夠成熟。”

所謂自動機,模擬的是隨著時間從一個狀態轉入另一個狀態的機器。比如說,普通的手動變速箱汽車在駕駛員點火啟動之後會從“熄火”狀態轉入“空擋但啟動”狀態,此時駕駛員掛擋前進則轉入“啟動且掛一擋”狀態。而自動機則是根據其自身的狀態以及它所觀察到的其他自動機的狀態決定從某個狀態自發轉入另一狀態。有些自動機是“智能”(可看做是自帶駕駛)的,但並不是必須的“智能”。交互式自動機試圖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建立一種連續性的統一體。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到了第二年,麥卡錫的這一思想漸漸成熟,但是,卻始終找不到一個滿意的詞彙來表述這一想法。直到1956年由他提議召開的達特茅斯學院夏季研討會上,讓其苦苦等了五年之久的神奇詞彙終於降臨——人工智能。

當時,關於這一概念的備選名字有很多,包括自動機研究、複雜信息處理、機器智能與控制論等。這些詞彙都是當時參會的那些卓有成效的著名科學家們認可的備選項,包括信息論的創立者克勞德·香農,人工智能大師,《心智社會》的作者馬文·明斯基與IBM計算機設計者之一的納撒尼爾·羅切斯特等10人。從這些備選詞彙來看,當時現實中的 “人工智能”就是上述羅列詞彙所表達的事物。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但是,現實並不代表對未來的憧憬與樂觀的預測。同樣在這次會上,有一段話或許最能代表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憧憬和願望:

“這項研究建立在一種猜想的基礎之上,那就是學習的每一方面或智力的任何其他功能,原則上都可以準確地描述,並由機器模擬。我們將嘗試,來尋找製造能夠使用語言、提煉抽象概念的機器的方法,解決現在仍屬於人類的各種問題,並完善人類自身。我們認為,如果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在一起研究一個夏天,那麼這一領域中的一個或多個問題就能得到顯著的推進。”

顯然,當初“人工智能”這一詞彙所代表的現實與願望,更像是對未來“充滿無限前景並寄於無限期待”的一個美麗比喻,這一詞彙的美妙,甚至讓當時很激動的麥卡錫做出了一個同樣美妙而貼切的評價:“把想法釘在了桅杆上”。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這門學科被正式創建時,大家對其有多麼的樂觀。後來,實踐與現實一再受挫,一些樂觀的先驅們似乎漸漸開始變得清醒了起來。麥卡錫還專門就此做出了澄清,他說“人工智能”一詞與人類行為幾乎毫無關係,它唯一可能暗示的是機器可以去執行類似人類執行的任務。但是,這時的主流及大眾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已經不是這位概念的創立者所能左右了。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這次歷時2個月的達特茅斯研討會被一些人評價為是計算機科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基於‘我們能夠精確、全面地描述人類智能中的學習以及其他特徵、並製造出機器對其模擬’這一構想,繼續闊步前進”(引自研討會提案)的這一主題,發起的那場雄心勃勃的研究計劃,開啟了人工智能的第一次熱潮。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時隔40年後,麥卡錫回憶起這次研討會時,以他特有的直率形容了當時的願景和期望:

“我為這次會議設定的目標完全不切實際,以為經過一個夏天的討論就能搞定整個項目。我之前從未參與過這種模式的會議,只是略有耳聞。實際上,它和那種以研究國防為名義的軍事夏令營沒什麼區別。創造一臺真正智能的機器是一個極為困難的過程。儘管這次會議實質上並未解決任何具體問題,但它確立了一些目標和技術方法,使人工智能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界的承認,成為一個獨立的而且最終充滿著活力的新興科研領域。雖然大多數與會者在會後並未繼續從事該領域的研究,但另外少數人中卻產生了一批在該領域影響深遠的成就。”

實際上,“人工智能”這一詞彙在將“人工”與“智能”巧妙結合的同時,也含有“工於人的智能”這一層意思,於是,“用機器代替人類頭腦”這一瘋狂想法得以“暗示”。比如馬文·明斯基一直堅信人的思維過程可以用機器去模擬,機器也可以有智能的。他說過一句流傳頗廣的話:大腦無非是肉做的機器而已。

有關如上思想所形成的“人工智能”,我們把它叫做“傳統人工智能”。

「腦洞未來03」人工智能03:讓人恐怖的名字,僅是個美麗的比喻

《新未來簡史》與世界級暢銷書《未來簡史》有近100項相左或對立的觀點,豆瓣8.5高評分。該書旨在顛覆過往絕大多數有關人類未來的預測與推斷,最大限度地靠近事物的本原。以特有近乎刁鑽的視覺、博雜的知識、激情的文風和嚴密的邏輯,聯動前沿科技(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黑科技)與社會、自然、經濟、金融、人文、歷史以及人性驅動下的人類競爭、價值創造等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推演,展現出"氣勢恢宏、磅礴瑰麗”的未來價值場景,極具吸引力。

其中,本書率先提出"大數據悖論、算法“馬甲”、科技道德定律、資本科技悖論、大生態人力論、分工悖論,互聯網將被替代、人工智能讓人最終擺脫無用階級、追算你的9倍價值、未來人類演進9大範式”等獨到的觀念或理論,極具"顛覆”性,刷新人們的五官。有利於人生、事業的未來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