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茶”,現代人“喝茶”,到底是“吃”還是“喝”

古人“吃茶”,現代人“喝茶”,到底是“吃”還是“喝”

"我們平常總是說喝茶,但是在中國古代,吃茶卻是比較流行的。那麼究竟是“喝茶”還是“吃茶”呢?

古人“吃茶”,現代人“喝茶”,到底是“吃”還是“喝”

唐代飲茶時,先將餅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後,用茶碾將茶餅碾碎成為粉末,放到水中去煮。所謂“吃茶”是將茶與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經非常流行。陸羽在《茶經》中就記載了這種吃法。

古人“吃茶”,現代人“喝茶”,到底是“吃”還是“喝”

在南宋都城臨安,終究吃茶者多,喝茶者少,遺風不滅,杭州人至今都要講“去梅家塢吃茶去!”偶說“喝茶”,味道就變了。

古人“吃茶”,現代人“喝茶”,到底是“吃”還是“喝”

至於文人雅士,騷人墨客說到茶,可吃,可詠,可品,可分,就是不提“可喝”。分茶這一活計,知識分子很喜歡,說白了就是閒來無事,弄把小筅帚筅筅茶湯,由泡沫形狀,茶末遊移,想象出金戈鐵馬、杏花春雨、生離死別、聚散無常。只要胸有點墨,胡思亂想,就能成全分茶好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