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運轉下的店群

公司化運轉下的店群

「懂你的人,最溫暖。」

公司化運轉下的店群

公司化運轉下的店群

從上個月開始陸陸續續出去交流,測試一些東西,不在狀態,神遊一樣,以至於想去呼倫貝爾大草原浪一圈再回來幹活。一直被大家所認為很默契的合夥人直接也是缺乏溝通的,在杭州被我師父一針見血的指出來並且解決了。在戰略方向上面我們一直在左右飄搖,具體不清楚是因為吸收的東西太多還是如何,遲遲沒辦法下手。定的好幾次方向在隨後的時間裡都把自己推翻了,轉變思路和方向我們比別人更加糾結。因為我們兩個不是網賺出身,沒有那種薅一波羊毛就換下一隻羊的想法。我們更想有一個好的未來,能沉澱,有持續增長,能自我掌控的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合夥人直接缺乏有效高效溝通真的是致命的。另外在選擇方向上也陷入了技術先行的思維怪圈,雖然一直DISS別人,輪到自己的時候也很煩。

其實今年比去年同期已經好太多了,去年這會應該是我和我弟弟回老家帶親戚們辦C店的階段;李國慶一個人發高燒七個店鋪從上傳數據,體檢,聊客服售前售後到拍單搞了差不多一週時間吧。上次去方薇姐哪裡,也感覺創業期的女生真的是拼,不容易;下午拍完單,從晚上6點到12點,選品300個,持續了一段時間來維持團隊的穩定性和工作的延續。挺佩服她們的...月底我弟弟就又打工去了,因為覺得我也掙不到錢,他怎麼可能掙到錢,雖然我沒虧待他。現在的純利一個月也差不多50-60了。在佈局的幾個點也很快會開花結果;但是有時候總覺得不得勁,不舒服的那種節奏。

一快遮百醜,業績治百病

這句話是在廣州的時候聽林正分享的一句話,這句話在往後的兩個月內我又找到了相同的答案,神來之筆一樣敲擊你的心靈。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前期組織架構不全,績效考核不明確,規章制度不健全等情況。在優化這些地方修修補補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公司高速發展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有足夠的業績利潤做支撐,基本所有的公司發展問題都可以再這個過程中被無形解決。

對於絕大多數公司來說,“死亡”的定義不是破產,而是停止增長。

所以,CEO的第一乃至唯一的職責,就是增長。

對於想要的東西,每個人都會表現出貪婪,只不過有的吃相好看,有的吃相難看,還有的不敢吃。

和很多朋友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有部分人會對於現狀很滿意,又想有點小突破,目標永遠設置那麼一點點。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你就永遠回不了頭,要一直走下去。

下面列出店群發展的九字訣:

做新,做準,做快;

做優,做強,做局;

做整合,做生態,做平臺。

想一想,你是在第幾階段?

為什麼你總是報名這個培訓那個培訓?是不是連第一階段都夠不到,只能淪為韭菜被割?

我在培訓過程中,會不斷刷新大家的操作系統,會講很多所謂大道理,但是真正聽進去的沒多少,畢竟28原則嘛!這也是我不太想搞培訓的原因,我覺得12800也不是我想要的學生。真正聽話照做的太少了,我們淄博扶持了一家店群公司,利用一個報表業績提升了百分之30.上個月底去診斷培訓發現,一個月時間從每天500單上漲到1800單一天。這也是公司化標準化店群的好處,不在一個點上做折騰,通過優化各個渠道,部門,維度來實現批量化增長。這是我們做的一個試點,希望能通過和優秀的合作伙伴的初步信任合作來搭建起一個靠譜的聯盟,我想佈局未來一個平臺,一個屬於我們的電商產業園,幫助到更多的人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遇到的執行力最完美的團隊,沒有之一。

快即是慢,慢即是快

在轉型方向上,我們一直在探討確定一個正確的長久的發展模式,以及如何實現和配套資源的的問題。

最近和一些朋友的思維碰撞,自己也理了很久,前幾天做了個思維導圖樣板出來,又和李國慶協商最終確定了發展目標,和戰略。

之前的文章我寫過,要想長久下去,首先要確定,什麼是變的,什麼是不變的。

好好想想,問問自己,多點思考。

每個人,每個組織,乃至每個社會,都會在某個點遭遇停滯,唯有刷新思維,才能激發新一輪增長的生命力。

我手裡還有幾家合作了幾年的代運營,有一家是老夥伴了,收納類目TOP。這個店鋪是從特別小特別小,一天廣告費用200-300塊也需要BBB不停的狀態下成長到現在一半時間TOP1的節奏。

老闆是河南人,做這一行的除了個別佛山金華零散店鋪,多數是河南人開的,他們都認識,算產業帶模式的那種。

昨天回頭又看一遍賈真的書,給我不一樣的思考和感受。看書這種東西,我覺得就是在和作者交朋友,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下你被動吸收的知識和信息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看到的觀點也是不同的。

在之前,我看他的書更關注一些技術維度和靈感,現在看他的書,我更想體驗一番對於新電商,商業本質的判斷和指導。

我摘抄一小段和大家分享“但是,這帶來一個很壞的循環,如果當年你切入市場是依靠價格優勢,那麼在之後的很長時間,價格戰是你必須要考慮的,越往後你回發現越難,因為你除了價格戰就好像沒有別的方法了,量可能越來越大,利潤卻越來越低,很忙很累,但是很難有未來”

我代運營的是標品產品,其實和店群一樣,店群操作的是更大範圍的標品。標品模式;在現階段,通過我對行業的判斷和一些可靠數據的支撐分析,只有做差異化的人活的很好,這種模式有好幾種,我都有確切的N多案例和後臺數據。店群在早期可以加價上千幾百,都可以輕鬆賣出去,無所謂選品,無所謂技術。在大量人湧進來的過程中,互相選品抄襲,軟件複製,能加的價格越來越低,甚至很多人前期打折低價衝權重,這不是一個良性的市場,已經很畸形了。

在前兩年,我就有很深的危機感,今年尤為嚴重。在置物架這個相當標的產品下面,價格從128幹到了71,這個價格戰打的,心驚肉跳。廣告費用一個月是50W;我覺得我們老闆已經被綁架了,雖然他也很難受,但是基於那個銷量,那個地位,已經在變革,轉變思路和方向上迷失了。一個月50W廣告費什麼概念?我完全可以在萬達租幾個門面,一年也可以輕鬆收入很多。一個月50W廣告費足夠我在女裝女鞋市場殺出一片天地。50W廣告費完全足夠我在別的類目虧本出幾個TOP1。

我希望他,也希望自己,也希望大家能及時刷新自己的操作系統,在認知思維上面及時作出調整,不要陷入被動改變的局面,那時候就遲了。

公司化運轉下的店群

傳統店群面臨的挑戰

所謂技術

不論是上下架,標題組合,優化,選品,軟件等都不算核心競爭力,只是個信息差,你知道,他不知道而已,學過去哪怕達不到你效果,百分之80還是可以的,甚至聰明的人可以做到百分之120.就是個思維和需求的問題。當然,沒學會的先老老實實去學,不要好高騖遠。感謝孤狼老闆昨天送的六一兒童節禮物(機器貓小風扇)給你打一波廣告:seogulang 他學員數據還可以,系統升級優化了一些精細化玩法,感興趣的可以撩他,特別是女學員,聽說,如果收入低了,他養你。差點把李國慶都忽悠走。

二次單號是我感覺一個最嚴重的定時炸彈,什麼限制一天發佈多少,限制類目,只要一天還讓我上傳20個產品我就保證能做起來。二次單號這個只能打通供應鏈來搞了,在如何橋接這塊,我也設計了很多思路,之前想的太他媽大了,放棄了。接下來會穩紮穩打,做好這塊。

低質量的上新,現在大家選品思路基本都侷限了,卡同行,卡多少同行,同行如何選同行,選品維度太單一了,導致數據很LOW逼。

互相抄襲的市場環境,店群市場容量不斷被壓縮,如何脫穎而出,請參考店群九字真言和我說的,快即是慢,慢即是快。

我們一年後回頭再來看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可以和我對賭,在評論區寫下你對店群未來的判斷或者你的目標,讓我們一年後再來回首,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哈哈

寫疲乏了,最後一段就草草結束吧。

公司化運轉下的店群

公司化店群發展

一,有一套自己的管理體系模板套用

二,相對應的管理方法論

三,堅持使用,以身作則

四,總結覆盤

昨天來了個我之前的學員,我發現現在大家都有需求在店群團隊化這塊來做學習和實踐。

現在市面上培訓都是基於技術的培訓,而且隨時行業變動,很難有本質穩定的玩法,如何搭建一個鋼鐵團隊來保障收益,如何快速複製玩法,如何激發團隊內在創新,老闆如何快速提升認知,快速低成本0成本獲取最新技術軟件走在行業前列,如何搭建團隊組織架構,部門流程化培訓,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團隊激勵考核等。

麻麻蛋,好像好多問題啊,系統專業的培訓我也報名學習了很多家,我們從來沒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基本全套管理體系學習也得十幾萬。反正花了不少錢了,然後根據我們店群操作管理的不同做了拆分。我嘗試看看能不能兩者相結合,由理論實踐豐富的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的大咖來做課程拆解配套符合我們行業的管理知識點從組織架構,薪酬體系,績效考核,HR人力資源戰略等全套體系輸出,先給老闆們灌輸一個體系,後面大家做公司也知道怎麼出牌了,不至於是山寨軍瞎搞。最後搭配我和李國慶的實踐一線管理經驗做講解,這個計劃在今年年底左右搞一次高端的線下三天三夜的培訓。店群管理實戰培訓。

想學習的先和孤狼走一遍流程吧,啥都不會的,團隊三個人的還是先把業績搞起來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