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上將王陵基,是怎樣的一個人?

芳緋文學

王陵基,字方舟,四川人。
1883年出生於一個大地主家庭。清朝末期,王陵基考入了四川無備學堂。畢業後,任四川陸軍學堂副官,是四川軍閥劉湘和楊森的老師。王陵基後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民國初期,已是川軍中將師長的王陵基堅持北洋政府的政治、軍事路線,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對壘,被革命軍打得一敗塗地,部隊損失殆盡,只好投奔四川軍閥劉湘,並助劉湘成為四川王。因協助劉湘有功,王陵基被劉湘委以重任。但王陵基常以此為傲,目中無人,在劉湘面前也是常常倚老賣老,時間久了,劉湘對他便有厭惡之嫌。兩人矛盾加劇,一度解除了王陵基的兵權。
抗戰爆發後,王陵基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團軍司令及陸軍上將,率軍出川與日軍作戰。川軍將士用著簡陋的武器與日寇浴血奮戰,描繪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動人畫卷,譜寫了一曲曲悲壯山河的感人篇章,為國家和人民立下了大功。
解放戰爭期間,王陵基任江西省主席兼保司令,後改任為四川省主席、四川省保安司令、第七綏靖區司令。1950年,解放大軍進軍四川時,王陵基仍負隅完抗,兵敗後化妝逃跑時被俘。先後關押在重慶戰犯管理所,北京功德林監獄。1964年底獲得特赦。1967年病逝於北京。
王陵基是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民黨將領中軍銜最高的一位,雖然位高權重,但終究是蔣介石的屬下,那麼他為何打了蔣介石兩記耳光呢?
原來,在1913年時,王陵基到上海瀟灑快活,看上了一個風流嫵媚的妓女。而那時的蔣介石還未出道,只是投靠在上海青幫大佬門下的浪人,常流連於上海灘上的風月場所,也看上了該女子。此時的王陵基已是川軍師長,豈容無名之輩的蔣介石染指自己看上的女人,為此打了蔣介石兩記耳光。
多年之後的蔣介石不知是否還記得當年的兩記耳光之仇。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王陵基是功徳林戰犯所唯一的一名,貨真價實的國軍上將。

早年川軍混戰時期,王陵基便添於川軍五行之列。(金)鄧錫候、(木)楊森,(水)劉湘,(火)劉文輝,(土)王陵基。

敬陪末座老王,相比前四位,有點像拉來湊數的感覺。他大部時段只是輔佐劉湘角色,而其他四位俱是開府一方的人物。

或許因其資格老,混跡川軍時間久的原故,才得入選其中。


圖 戴墨鏡者老王

王陵基清末,留日學習軍事,讀的是東斌軍校,而不是傳聞中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雖然同是軍校,但二者差異明顯。前者是民辦的自費初級軍事學校,後者是清廷公費學子入學的對象,是一所公立中級軍事學校。比如蔣某人就曾公費,入士官預科(振武軍校)學習。

東斌軍校大概也就是士官預科的水平。

不過那時候,國內接受過現代軍事教育的人才有限。老王也算是喝過洋墨水的人,回國後,自然是倍受青睞,先後出任四川軍官速成學校助教。此時,日後川軍中的風雲人物,大多彙集於此,像劉湘、楊森、潘文華、王瓚緒、唐式遵等都是該校學員,。。。。

宣統年間,清廷為杜絕英國人對我國邊境地區的染指。命四川新軍一協入藏,王陵基隨軍出征,任協部參謀官(旅參謀長)。曾在波密(藏南)與陳渠珍(日後的湘西王)攜手合作,共同平叛。


辛亥革命後,回到四川軍中。護國時期因支持袁世凱,而被護國軍擊敗去職。其後只能依附自己的學生劉湘了,成為甫系(劉湘字甫澄)大將,參加了歷次川軍內部混戰。

圖 劉湘

抗戰時率部出川抗戰,至解放戰爭時期,終於坐上夢寐以求,四川主席的頭把交椅。可惜屁股沒坐熱,便成解放軍的階下囚。。。。四川軍閥們也由此而落幕。。。。

縱觀王氏一生,先入藏平叛,後出川抗戰,此二者是於民族國家有功,應給予肯定。其參加的川內混戰,使川民飽受戰火之痛,是負面的。


一羽凌霄296

王陵基:(1883—1967),字方舟,道號玉豹,雅號“王靈官”,四川樂山人,國民黨陸軍上將銜。

王陵基早期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後留學日本學習軍事,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8年擔任四川陸軍軍官學速成學堂副官,是劉湘和楊森的老師。由於資歷老,王陵基先後投靠過劉湘和楊森。1931年擔任長江上游剿匪代總指揮,1933年任四川剿匪第5路總指揮。1934年因“圍剿”紅軍失敗被撤職。

抗戰爆發後,王陵基任第30集團軍總司令兼第72軍軍長,率部出川抗日。1939年因戰功兼任第九戰區副司令(司令為薛嶽),之後又奉命參加了第二、第三次長沙會戰。戰後王陵基一面報請有功人員,另一面召集第30集團軍所有軍官進行檢討,並對第72軍軍長韓全樸免職、第34師師長撤職查辦。抗戰勝利後,王晉升陸軍上將銜,同時轉為了預備役。1948年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對四川大學學生下狠手,製造了“四九”慘案,遭到了人民的極度痛恨。

王陵基新中國成立後在四川江安化裝潛逃時被解放軍抓獲,先後關押在重慶、北京的戰犯管理所,是級別最高的國民黨軍戰犯,1967年在北京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