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品牌網 宜家:便宜背後的道理

中國國家品牌網 宜家:便宜背後的道理

最近,瑞典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去世,引發了國內各界的探討。討論最多的,便是要向這家行銷全球的“北歐便宜傢俱”,學習什麼?

1943年,17歲的坎普拉德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IKEA(宜家),直到2002年他宣佈離開,近60年的努力讓全球宜家家居現有店鋪412家,僅中國區達20家,分佈全球49個國家,門店面積平均超過 3.7 萬平方米。截止 2017 年底,宜家總銷售額達 383 億歐元,到店人次超過 9.3 億人次,32 種語言印刷的產品目錄的受眾達 2.1 億人,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商。

從賣鉛筆的少年到宜家集團的屹立,離不開坎普拉德的經離不開20世紀50年代的發展契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繁華的歐洲炸成了一堆廢墟。終於,1945年同盟國的勝利給戰火紛飛畫上了句號。歐洲各國陸續開始戰後的恢復建設。人們欣喜終於擁有了穩定的外部環境和居住環境,但是剛剛恢復的生活也讓每個人必須精打細算。

中國國家品牌網 宜家:便宜背後的道理

1953年,坎普拉德看到了西方人戰後消費能力恢復所帶來的機會。他決定放棄所有的其他業務,專門從事低價位傢俱的經營,宜家家居時代由此開始。

中國國家品牌網 宜家:便宜背後的道理

9.9元的格樂思儲物箱、39.9元的麥勒迪吊燈、99元的安迪洛兒童座椅、140元的米多壁櫃……低價、高質、量多成為宜家發展的核心。產品售價至少要比同行低10%的宜家,讓戰後的大部分人買得起。

宜家便宜的售價來自對產業鏈的掌控:融製造商和零售商於一體,不冒險讓一個供應商包辦 7 成以上的生產,於32個國家設立46個貿易代表處,全球53個國家有大約1300個供應商;盡力壓縮成本,充分利用木材原料,不浪費剩餘原料;最“平板包裝”家居優勢力顯,一方面,“平裝”使門店的庫存容量擴大,留出更多的展示區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將宜家的成功,全部歸結到“便宜”。實際上,包括廉價在內,宜家真正的成功秘訣,是把握消費心理,真正從消費者出發,真心為其著想。平板包裝,在節省倉儲、運輸的同時,消費者也可隨時自主提取並即時運送到家,提升了消費者的使用效率。自己就能快速組裝的DIY形式,也讓人們免去了聘請工人的高額花銷。

宜家成就於二戰之後的恢復契機。無獨有偶,20世紀80年代,日本陷入經濟衰退危機,人們消費力下降,木內正夫藉此機會創辦了“無印良品”。其售賣的無品牌的產品包裝簡潔、成本降低、質量較高、價格親民,讓經濟蕭條中的日本人感到“物有所值”。

中國國家品牌網 宜家:便宜背後的道理

宜家在中國的成功發展,同樣得益於其廉價理念,契合了中國城市化、人口流動的特點及其產生的獨特需求。

中國國家品牌網 宜家:便宜背後的道理

經濟的騰飛,讓中國打造出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懷揣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夢想,紛至而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尤其是大城市的興起,就這樣為宜家創造了龐大的消費群體。1998年,宜家第一次進入中國,落戶上海。之所以選擇上海成為第一站的原因之一,便在於龐大而穩定的外來人口。

對於千千萬的普通外地年輕人,通過自己努力,在無親無故的大城市裡,親手營建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是終極的夢想。在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購買、佈置傢俱,無疑最具走向夢想的儀式感。而宜家豐富的產品線,適合各種居住條件的靈活設計,低廉的價格,不錯的品質,尤其是親手組裝的特點,則全面滿足了他們的這一需求。

從地下室、到群租房,再到貸款買下第一套自己的房子,從杯墊、布衣櫃,到小方桌,再到新房的大床、衣櫃,宜家總有合適的產品,能夠成為他們人生奮鬥階段性成果的紀念物,一直伴隨他們,直到他們離開這個城市或躍上更高的消費階層。

可以說,不是價格,也不是廣告,而是這種與成長同行,成為消費者人生記憶一部分的特性,是宜家贏得中國市場的品牌秘密之一。

中國國家品牌網 宜家:便宜背後的道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宜家也只能落腳在外來人口多的大城市。因為對於包括北上廣土著在內的本地居民而言,城市就是自己的家,不管是老屋整修,還是新人另立門戶,都不可能全用這種便宜傢俱隨便對付。

不過,這種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

十九大明確了社會主要矛盾的體現之一,是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如今,北上廣深正在通過各種方式疏散、分流外地人口。而在高鐵、民航的建設帶動下,地方尤其是各大省會城市的發展勢頭高漲。年輕人就業觀念也在轉變,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看到地方的發展機遇後開始選擇主動離開。省會,正成為中國新的人口流動中心,以及宜家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