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上課老師班級的學生分數比不會上課的低?

導學吆

你這裡的會上課應該是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吧。

也許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比較死氣沉沉,是灌輸式教育。即使到現在大部分還是以灌輸為主,老師講學生聽,給很多人的感覺就是教學方式跟幾十年前沒什麼大的變化。

也有一些老師,學校去嘗試一些教學方式的革新,與學生的互動較多,課堂氣氛比較輕鬆,受學生歡迎,認為是教學好的老師。但在考試的時候往往考不過傳統教學的。

這與考試評價有很大的關係,只有能夠應付考試,分數才能夠提高。這就像紀連海講課一樣,有的人去他的學校,發現跟百家講壇講的完全不一樣,在課堂上講的也是很枯燥。

在學校就是要以考試為導向,只要分數高,什麼方法都是正確的,不能提高分數的方法都是錯誤的。


大學專業深一度

我是一線教師"師者說",我也來回答這個問題。這裡的"會上課"我理解成公開課上得好,可以嗎?你說的現象確實有,畢竟學生的分數和很多因素有關,但不是絕對的,很多會上課的老師,會處理課的重難點,課堂效率高,孩子們學得輕鬆,班級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上圖為"師者說"獲得的榮譽)

這要從教師的成長說起,教師拿的是專業技術職稱。是的,教書育人是一門技術活,是有經驗一說的,教師的經驗需要不斷積累。

比如我,我可能就是你說的"會上課的老師",但我所帶班級孩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可否認,學校在選擇代表學校參加賽課活動的教師時,會綜合考慮教師的語言水平,組織能力,駕馭學生的能力以及形象等方面。我自教書以來,確實得到了很多這樣的機會,讓我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時也不斷地激勵我去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方法,學習別人的好的教學方法,讓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最終我的水平提高了,受益的還是我的學生們。我的一個家長轉述他兒子對我的評價是:"李老師講的課讓人特別容易懂,數學學起來特別簡單"。


(上圖為"師者說"獲得的榮譽)

人與人之間畢竟是有差異的,而有的年輕教師確實各方面綜合條件很好,被學校推出去得多,學校推出去的課一般是集體的智慧,上課的老師更多的是執教者。但可能由於年齡等原因,對於教材把握方面或經驗方面有所欠缺,孩子們的成績暫時落後於更有經驗的老師,也是正常的,教師的成長也需要有個過程。而其他老師雖然沒有常參加賽課活動,但他們也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積累經驗,一樣可以把孩子們教得好,這也不矛盾,參加賽課不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唯一途徑。


(上圖為"師者說"獲得的榮譽)

總之,努力提高自己的上課水平,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一定對孩子們有益,一定能提高孩子們的成績!

說得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我是師者說,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哦!

師者說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也是一個普遍現象!作為一個曾經參加過省講課比賽的老師,我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吧:我們本地有位老師,因為上課成績不好,被調離工作崗位,到圖書館工作,結果這老師在圖書館呆了兩年,拿了個省講課比賽一等獎,隨即調離了這所學校。

首先,什麼是“會上課”的老師?會上課的老師的標準是什麼?這很重要!有些人拿了市級、省級甚至國家級講課比賽,不見得會上課,只能說是“會表演”!有些人,有顏值、有口才、會表演,就可以變成“會上課”的人,但是實際上,她也可能不會“上課”,因為她的課已經不是自己的課,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了。

如果按分數衡量,則會上課的不一定成績好,甚至往往成績相對較差,因為他們不只關注成績,會關注素養,如果用成績衡量自然是“失敗者”。

其次,影響成績的因素有哪些?會上課肯定比不會讓課的老師更會讓學生歡迎,但是,影響成績的關鍵因素,不只是會上課,更要狠落實!如果沒有落實,一切都是空談!

最後,是否存在會上課成績又好的老師?當然會,原則上這種老師會更多。但是現實中,會上課的老師,可能很快就晉級了、當領導了、參加各種比賽了、去當評委了等等,導致他們帶的班級成績平平,甚至較差,也是普遍現象!

當然,凡事應該辯證的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成績好的也不一定都是教課好的老師,成績好也不代表就對學生影響大!

評價一個好老師,真難!


贏在高三


高中理科入門

怎麼才能叫‘‘會上課’’的老師呢?是不是指受上課學生歡迎的老師?


上課氣氛活躍,學生愛聽並不一定就能使學生取得好成績,學生的成績取決於以下因素:

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這是決定因素。有的老師很善於抓住學生心理,在學生睏倦的時候,會穿插一些小故事,做些小遊戲,很快就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樣的老師學生很喜歡。但是喜歡聽你上課,不代表課後他就能複習和預習你的科目,他可以期待你的下一課,卻不一定會把你這科的成績當一回事。

而那些課堂沉悶的老師,可能會在檢查學生的作業、預習、背誦方面下功夫。如一上課就要學生背書,或者講評作業,中途還要做課堂練習並檢查,課後還有作業的佈置。這樣的課堂,學生覺得不好玩,並不活躍,卻能讓學生在上課和課後把注意力放在這一科目上,雖然是被動,但在成績提高上是有效果的。

二、所教班級的班風不同,學習效率和成績也會有區別。班風的好壞,對整體學生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到班風好的班級,學生的自覺性較好,自習課的紀律很好,保證了大部分學生都能有個好的環境學習和競爭。



如果班風不好,就算是‘’會教‘’的老師,要想提高多數學生的成績,還是難度很大的,因為學生的總體風氣沒放在學習上,自習課吵哄哄的,很多學生無法靜心學習,都參與到講小話、起鬨上了。這樣的班級,平均分會很低,但個別學生能在這樣環境中認真學習的,往往成績出奇地好。


所以,學生成績的如何,不單純是靠‘‘會教’’,還有其他的因素在影響。


劉向雄

題主的"會上課"和"不會上課"沒有明確的所知,所以無法判定指"教學設計巧妙"還是指"課堂活躍"?

權且按這兩種來分析。

如果是指"教學設計巧妙",說明能夠對知識舉一反三,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我相信孩子們沒有理由聽不懂,如果,成績低,只能說明孩子們聽懂之後沒有有效的練習,沒有掌握課堂所講知識。成績肯定不好。

如果是指"課堂活躍"這樣的課堂看上去沒有問題,轟轟烈烈,全是精彩,只能說只是維持在淺層次上的問答或者探究。課堂活躍,人人不能安靜下來進行深層次思考,觸類旁通,一石几鳥的效果是沒有的,所以,學到的知識是印象不深的,成績自然好不了。



"不會教的"也許課下下功夫,用心輔導,練習有效,比課堂精彩,講完不管不問,練習不抓中重難點,學生出現錯誤不及時訂正,都有關。再精彩的課堂沒有課後的複習和練習相左,都是花架子,沒有實效。

這個問題乍看問得莫名其妙,實際是學校常常出現的情況。



有的老師看上去很會授課,但不勤快,批改完就完了,學生出現的問題不當回事,所以,學生的知識能力沒有培養起來。

而有的老師,看似課堂傳授一般,但課下下功夫,勤於批改改錯訂正,學生錯題都要求改正後會做,這樣孩子們手上有功夫,腦中辨真偽,考試時,肯定成績錯不了。


漫語慢文

哈哈~又可以盡情吐槽啦!

“會上課老師班級的學生分數比不會上課的低”,是一個普遍現象嗎?成為共識了嗎?

之所以這麼上心,是因為“學生成績不佳”恰恰是我教學生涯的痛點啊!如果“會上課老師班級的學生分數比不會上課的低”當真是一個規律的話,這不就是我的遮羞布嘛!

且慢!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不知是曾國藩還是誰,曾將人分為這麼四等: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三等人,沒本事,沒脾氣;四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參照這個標準和角度,咱們可以把教師也分為四等:頭等教師,講課精彩,得分行家;二等教師,講課高手,成績略差;三等教師,素質一般,成績突出;末等教師,課堂沉悶,成績渣渣。

關於“頭等”和“末等”的評定應該不存在爭議;但是,關於誰是“二等”誰是“三等”,恐怕就不見得人人認同了。

我猜想,肯定有不少教師拍案而起:教師的能力不是通過學生的成績來體現嗎?啊!“逮住老鼠就是好貓”“成績才是硬道理”嘛!你學生成績很差,還好意思說自己業務素質高、教學能力強?

有道理!你想想,假如孔夫子不是教出了子貢、曾參等所謂“七十二賢”,他能配稱得上“大教育家”!

當年和夫子成競爭對手的少正卯,他不是也很會講課嘛!他講學造成孔門弟子“三盈三虛”,多次把孔夫子的學生都吸引過去聽講——那咋不封他為教育家?

所以,“會上課老師班級的學生分數比不會上課的低”,大體可以認為是一個偽命題。真正“會上課”的教師,他的學生的成績一定是很出色滴。反過來說,凡是不以追求“學生考試成績”為目的的教學,都是耍流氓!

如在下這樣的教師:一貫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藉口,課堂上舌燦蓮花,只圖自己舒心、學生歡心。課下有菩薩之低眉,無金剛之怒目,懷寬容慈悲之心,不為殺伐決斷之舉——你能考出好成績嗎!你不也是耍流氓嘛!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言指正。謝謝!


牟山花下客

一般說來,性格活潑,形象好,普通話好,表達能力強的老師,無論給學生講課,還是講優質課,都有不一般的震撼效果!很容易獲得認可!

但他們所教學生的成績往往不太理想。是有這種情況存在。

這類人往往具有表演能力,所教學生成績差,原因在於工作作風浮飄,只顧表演,一味追求轟動效應,使學生缺乏對知識的深思,沉澱及反饋,所以學生成績難以提高!


而性格沉穩,不事張揚的老師往往注重課堂實效。課有重難點之分,講與練結合,注重實戰,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較透徹,學生成績當然會好一些。

我的初中物理老師是一位沒受過培訓的民師。上課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俺是個大老粗,不會講課。進入教室後,便讓學生把物理課本拿出來,翻到笫幾頁,開始讀。讀十分鐘左右,便問學生剛才讀了什麼。什麼概念,定理怎麼說的,然後講1至2個例題,佈置作業後,完事。剛他教學生的物質成績基本不出全縣前五名,多次第一。後省教研室人員來聽他的課,只說了一句話作為評語:從沒見過這樣來講物理課的!


當然,要是有教育專家來吹捧他,把他這一套做法形成理論,再進行一些高端詞彙包裝,推廣,哪還有現在什麼先學後教,一日三清,高效課堂的杜朗口,洋思模式。

可見,教無定法。但效果也不一樣。而現在許多學校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往往效果一般,確實有削足適履之嫌。

可以說,任何脫離實效的課堂教學改革,都是既浪費了老師的精力,又誤了學生前程的瞎折騰!


一襲輕嵐

個人認為這應該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一.學生客觀的學習能力,智力水平可能的影響。每一個孩子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不能夠保證都是相同的。就像世界上沒有任何完全兩隻相同的雞蛋一樣。孩子們的相貌都不相同,何況其他了。而且他們來自各自的家庭也深深的影響著他們的發展。即使是一個比較神的老師,講的在好,他們理解不了,也還是沒有辦法的。



第二.老師教學能力比較強,或者上課給人看比較精彩與學生成績不是完全成比例的關係。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多個因素影響著教學的成果。比如班級,課堂的平時管理……一節或者是幾節課只是一個點,看不出真實的情況。有些教師觀摩課上的行雲流水,平時功夫不紮實,也是給人看的。有些教師踏踏實實做工作,沒有什麼花拳繡腿,基本功紮實,學生因材施教,取得的效果也很不錯。



第三.考試有時候是需要技巧的。有的老師會交給學生一些考試的技巧,在考試中得以運用,相對於不用的同等級的學生就會出現偏差。就是說,考試不一定能夠完全考察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幾年,甚至是幾十年。

其實,教育與教學,成績不能放鬆是一方面,如何教育成人更重要。一個智力水平比較低的孩子即使教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也是很大的成績!您說呢?


爾冬愛中國

打個比方,這個問題和“為什麼漂亮的女孩成績好的相對較少?”是一樣的,因為她們比其他女孩學習起來受干擾的因素相對較多。如果任課老師把精力過多集中到上公開課,勢必在學生同步作業跟蹤督察檢查上自己和學生心理溝通上相對少些。社會家長評判的標準是學生的成績,上什麼名校,而教育部門及學校評比的標準是你獲得多少獎項,論文發表多少,上了多少課時,引導的方向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