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尼泊爾,全稱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相鄰於中國與印度。

尼泊爾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國土資源

尼泊爾總面積14萬多平方公里,國境線全長2400公里。總人口約為3千萬,境內有30多個民族,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尼泊爾的一大特色就是山多,大大小小的山巒構成了尼泊爾特殊的地形面貌,我們熟知的珠穆朗瑪峰(尼稱薩加瑪塔峰)就位於中尼邊界上。

除了山多以外,尼泊爾的礦藏能源資源也相當豐富。據資料顯示,鐵礦儲藏約有2千多萬噸,銅礦儲藏量約有1千多萬噸,鉛和鋅礦儲藏分別約有300萬左右噸,還有其它,例如菱鎂、石灰石、雲母等等資源也相當豐富,儲量達到驚人的程度 。

尼泊爾氣候宜人,風光秀美,因為工業少,所以環境一直未遭到現代化發展的破壞,基本保持著原始的狀態。

政治面貌

來看看尼泊爾的發展史。1769年,廓爾喀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打敗了馬拉王朝三個公國,統一了尼泊爾,並建立沙阿王朝,這也是尼泊爾的前身。這個建朝經歷跟我們國家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有相似之處,由此可見,尼泊爾的歷史也是很悠久的。

所有國家的發展都必將經歷多重考驗,有來自外部的衝擊,也有內部黨派的爭鬥,尼泊爾也不例外。

1814,尼泊爾遭到外來國入侵,英國手持武器衝進了尼泊爾。沒辦法,敵人太強大,尼泊爾打不過,只能割地認輸。不僅割地,連外交都要受英老大的干涉。

外敵消停了,內鬥又開始,由於親英派發動政變,國王的政權旁落到拉納家族,此後,拉納家族在英國的支持下執政多年,直至1923年,英國才正式承認尼泊爾獨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1951年,在全國人民的反抗下,拉納家族走下統治舞臺,同年,特里布萬國王頒佈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2007年的年末。

2008年5月28日,是尼泊爾歷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尼泊爾通過臨時憲法修正案,更名為“聯邦民主共和國”,維持了近240年曆史的尼泊爾沙阿王朝宣告結束,新的制度代替了君主立憲制。

經濟狀況

尼泊爾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眾所周知,尼泊爾經濟落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尼泊爾是個農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達到80%以上,這也意味著他們國家幾乎沒多少工業發展,這也是導致國家經濟一直處於落後地位的原因之一。

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尼泊爾加入了世貿組織,開始實行“自由、開放和出口型”經濟政策,但是收效甚微。發展是硬道理,經濟搞不上去,綜合國力也就無法得以提升。 有書君的親戚說,尼泊爾的農村至今還是非常貧窮,隨處可見衣衫襤褸的孩子和老人,看著甚是悽慘。

宗教信仰

尼泊爾人信仰宗教,宗教也是他們國家文化之一。

尼泊爾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尼泊爾是佛教的發源地,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就是出生於尼泊爾,尼泊爾的佛教也影響到了中國,如今就有不少中國人信佛。

但奇怪的是,作為佛教的誕生地,佛教卻不是尼泊爾的國教。尼泊爾的國家是印度教,在尼泊爾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國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尼泊爾的國教。為什麼印度教在尼泊爾這樣盛行,主要原因還是尼泊爾一直受制於印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尼泊爾只是印度的附庸國。

除此之外,尼泊爾還有部分民眾信仰穆斯林教。一個國力衰弱的小國,宗教卻如此受歡迎,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太貧窮。

經濟困窘,思維也會受限,從而將宗教作為某種精神上的寄託,有著宗教信仰的尼泊爾安然接受貧窮的現狀,生活得挺快樂,幸福指數看起來非常高。

尼泊爾雖然經濟暫時處於落後地位,但潛藏的發展空間卻是巨大的。

那些豐富的自然資源都是隱形的財富,而且尼泊爾的環境好,氣候適應,民風淳樸,是個旅遊觀光的好地方。這些年,去尼泊爾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尼泊爾也將不再是“被遺忘的國家”。

期待這個發展中的小國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