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他是皇室貴族,中國最後一位文人畫大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宋美齡女士打算拜師學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溥心畲。然而,溥心畲卻對來人說:“蔣夫人要學畫,這是好事,我理應效勞。但有三不便,學畫的人都應照例向我行拜師禮,以夫人之尊,我不便讓她下跪,這是其一;我對學生一向直呼其名,對夫人卻不便直呼,此乃其二;我的學生都要到舍下求教,而居室簡陋,不便接待夫人,此為其三。”宋美齡聽了,只好轉而拜黃君璧門下。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山水四屏風》

這個掌故流傳著好幾個版本,內容大同小異,都說溥心畬以為自己“舊王孫”的身份,來當中華民國國母的師傅,豈不貽笑天下,便堅辭不受。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溥儀,而中國最後一位文人畫大師是溥心畲——溥儀的堂哥、道光帝的曾孫、恭親王奕訢的孫子,一個真真正正的“舊王孫”。溥心畲,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光緒廿二年生於北京恭王府。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手札

少年天才的他,自學繪畫成才

溥心畲聰穎早慧,自幼有神童之稱,8歲那年,在慈禧太后壽誕之日,獻上一幅五言祝壽聯,聯句文雅得體,用典妥帖,深得太后歡心,被贊為“本朝靈氣都鍾於此童”。光緒帝病危時,慈禧挑選皇位繼承人時,溥心畲大哭一場,被視作不吉之兆。於是錯失了這場天大的機遇。

兩歲多的溥儀被扶上位,成了末代皇帝;溥心畲則走上另一條傳奇的藝術之路。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致何敦仁手札》

溥心畲精通國學、詩文、洋文、天文、地理、數學,騎馬射箭,一身驚世才華。他赴法國留學取得了天文學、生物學的雙料博士。如此天縱之才,又是王室貴族,本該大展抱負,誰料生不逢時,遭遇帝國傾塌,國破家亡,滿腹才華卻無用武之地,只得寄情於書畫。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五絕行書詩書軸》

沒向任何老師學習繪畫的他,找出所藏唐宋元明的古畫揣摩比較,有時臨摹一陣,然後再觀賞自然山水林木態勢,下筆如有神助,竟然真的自學成才,成為中外聞名的畫家。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秋色滿河汾》

恭王府曾家藏號稱“天下第一書”,唐朝韓幹的名畫《照夜白圖》,西晉陸機的《平復帖》等國寶級字畫,都是溥心畲的珍愛,被視作“吾師”。然而時局動盪,王府的日子入不敷出,溥心畲教書賣畫,也不能維持生計。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米顛拜石圖》

賣國寶是他一生的悔恨

英國收藏家戴維德知道溥心畲的生活境況後,便打起了主意,託人向溥遊說,請求轉讓《照夜白圖》這件藝術國寶;已被生活逼得緊的溥心畲,一時腦袋發熱,最後,竟以一萬銀圓的價格轉讓給了戴維德。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唐 韓幹《照夜白圖》高30.8cm 縱33.5cm

後來,此畫又從英國人手中轉到了日本人手中,後又轉到美國人手中,最後,收藏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張伯駒在上海獲悉《照夜白圖》賣給外國人後,非常痛心。他致函當時在北平主政的宋哲元請求追查《照夜白圖》,以阻止國寶外流,但為時已晚。這件事讓當時的文化界久久不能釋懷,留下深深遺憾。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雪山論古圖》

有了前車之鑑,張伯駒深恐溥心畲收藏的另一幅國寶,即西晉陸機的《平復帖》落入外國人之手,重蹈《照夜白圖》的覆轍。為此,他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收藏這一珍品。而這次,為了籌集母親喪事費用,傅心畲打算出售《平復貼》,有個白姓書畫商欲將此帖轉賣給日本人,出價20萬大洋。張伯駒聽說後,趕緊請傅增湘先生從中斡旋。對《照夜白圖》流傳國外,傅心畲也心懷覆水難收的歉意,回絕了出價高的畫商,決意轉給張伯駒。雙方最終以四萬大洋的價格談妥,《平復帖》才有了最為適合的落腳處。

在整個溥心畲的心路歷程裡,像這樣的愚蠢之舉是做過很多次的;這也成為他一生的汙點。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張大千先畫飄逸的人物,溥心畬加上蒼松

時人將溥心畲與張大千並稱為“南張北溥”。兩人經常相互在各自的冊頁上補景題詩,還有過一段“隔案傳畫”的逸事。所謂“隔案傳畫”就是兩個人在沒有經過商量的情況下,速度很快地隔著畫案共同做畫,你畫兩筆傳給他,他畫兩筆再傳給你。這種頗有些遊戲意味的合作結果,就是畫出了一批合作畫。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 山水清暉卷》

晚清至民國時期,中國畫壇受到歐美畫風的影響,正值變革漸成籲求之時,齊白石、張大千等人銳意革新,扮演者東西方繪畫的交流溝通的角色。而溥心畬作為皇族知識分子,接受著最嚴格正統的文化教育,中國文人的高傲與自尊使其在面對西方強勢文化衝激時,最直白的表現是堅守中國傳統文人畫風。

溥心畲雖然以山水名世,實則花卉、人物、草蟲、仕女、鞍馬、走獸、神怪、菩薩、翎毛,無一不精,被評“出手驚人,儼然馬夏”。連名家謝稚柳、齊白石之輩,也紛紛推崇這位皇室後裔。謝稚柳認為他是繼王維、蘇軾等之後,唯一詩書畫三絕的牛人。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赴臺後的溥心畬

1949年秋冬時節,溥心畬一家幾經輾轉來到臺灣。當時的臺灣經濟蕭條,單靠筆耕難以維生。當局有意聘請他擔任“國策顧問”“考試委員”等職務,溥心畬卻以“不事二朝”之義,委婉拒絕。後經由教育家黃君璧的引薦,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教授繪畫。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清溪泛舟圖》

縱觀溥心畬的一生,平生才幹都被畫名所掩,其才華幾乎不為外人所知。其實,這位舊時王孫他平生大業為治理經學,繪畫在他看來只是文人餘事,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在教書的時候,他讓學生先讀四書五經,練好書法,人品端正後不學自能。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致陳巨來信札》1

對於自己的身份,溥心畲認為:“與其稱我為畫家,不若稱我為書法家;與其稱我為書法家,不若稱我為詩人;與其稱我為詩人,不若稱我為學者。”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致陳巨來信札》2

然而,溥心畲為世人所知者,仍然是他的畫。他的好友張大千認為“中國當代畫家只有兩個半,一個是溥心畬,一個是吳湖帆,半個是謝稚柳。”同為皇族後人的著名書畫家、文物鑑定家啟功評論:“他的繪畫造詣,實在是天資所成,或者說天資遠在功力之上。”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松溪高士圖》

文人畫最後的絕唱

他去世後,媒體報道稱“王孫漂泊天涯老,書畫自留千秋古”,提到的仍然是他的畫。之所以如此,並不是我們對溥心畬認知錯誤,只能說他生錯了時代,他的學生劉國松曾經說過:“可惜他是生不逢時,如果早生個三五百年,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清代以降,文人畫已漸趨沒落,溥先生再高的才華,隻手已挽救不了文人畫的頹勢,難怪有人要稱他為‘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了。”

藝視角|那個賣國寶的溥心畲,你可能並不認識他

▲ 溥心畬《柳塘行舟圖》

傾覆的王朝,沒落的文人畫,都如江河一去不復返,溥心畲憑著一己之力,怎可挽救?1963年11月18日,溥心畬因喉癌溘然長逝,年僅68歲,“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遂成絕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