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就是智能音箱?

讲真……这就是智能音箱?

现状

严格讲,现在能买到的"智能音箱"们,应该叫 "问答喇叭"更合适一些。某些可以叫"问答音箱"。包含两方面:

"智能",貌似现在有个电路板的东西都叫智能xx,洗衣机,电饭锅,手机,甚至插线板。既然厂家喜欢如此叫卖,买家喜欢如此称呼,未尝不可,除了有点夸大宣传,到也没伤天害理。 但是 问答喇叭作为一个主打对话的设备,处理自然语言解析时,居然无上下文(contextless??)概念的,实在称不上智能。这个状态和函数式编程里面的 纯函数 的概念不谋而合,只不过意图和结果完全相反。所以我感觉叫 "问答" 比较合适一些。

"音质",借用bose产品的一个特点: 箱子味。 目前的智能音箱除了homepod,google home max这种大箱子,其它的热销的单一全频扬声器的真的就是个喇叭。解释完毕

目前,对智能音箱的期待:

  • 理解上下文
  • 更好的"箱子味"

将来对"智能音箱的期待"

这一点要好好说说了,智能音箱 其实在智能家居设备家族里处于一个异常优势,而且高权限介入人们生活的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居然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功能是放屁,讲笑话之类的插科打诨的功能。

智能音箱的物理优势:

  • 体积可以做大(相比较同样有计算能力的手机),没人说你 这是智能手机哭爹喊娘都不会有的人格设定优势。体积大了就可以放足够多的硬件和传感器
  • 体积大了,传感器功率和精度都可以提高。这也正是homepod的做法,但是苹果还没发掘功率优势,嘿嘿体积大了,不再有电力限制(没人感觉全天给一个音箱插电源奇怪吧)这也是化学电池死锁现状下,智能手机哭爹喊娘都不会有的人格设定…
  • 工作在使用者生活区域中(家里),数不尽的数据可以采集,这一点智能手机优势各有优劣。

结合上面三点优势,就可以搞事情了:

  • 苹果发挥了体积优势往homepod里面塞了多个扬声器负责不同方向和频率,音箱效果基本是代差级别的。结合体积优势和功率优势,假如往里面塞一个雷达或者kinect呢,就可以识别环境和运动物体的距离/姿态。功率不是问题,塞个i7进去也未尝不可,离线的并行计算机器学习也未尝不可在家里,就可以识别使用者生活习惯,就像ivy讲解iphone x说的, now it's recognize you. 这是苹果在做的事情。无论指纹,虹膜,深度,心跳去识别人都无法和一个人的习惯去识别人信息量大(习惯可以被模仿,所以要结合之)。什么叫习惯?我理解习惯比如,你从沙发坐起来时运动姿态和加速度,走路姿态,习惯性语气,头部转动姿态,非防备状态下的眼神,睡眠时的呼吸节奏,心跳电压曲线,说话声纹,开门关门动作加速度……太多了。而这些,智能音箱结合你兜里的手机的数据可以拿到。智能音箱的形态完全可以有所变化,并不一定是"一个"箱子。参考中央空调,可以部署到家里的基础装修中,麦克风可以到处存在,而麦克风也仅仅是声音维度的交互和数据采集接口。交互形式很多,当你心情不好时,为什么要主动和智能音箱对话才能获得反馈呢??有足够探测能力和解析能力之后,智能音箱完全可以主动关怀

所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