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東坡,赤壁懷古杯一曲;歌罷慷慨意難盡,聽聞陳詞譜舊序

陳亮原名汝能,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人。陳亮於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籤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號文毅。陳亮其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留世,《念奴嬌·登多景樓》是其代表作之一。

標題中的陳詞便是本文的《念奴嬌·登多景樓》。本詞是一首借古論今之作,作於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多景樓,現址位於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北臨長江。當時宋朝正處於內外交困的的歷史情勢下,陳亮到建康和鎮江考察形勢後,以自己慷慨激昂的口吻向朝廷陳述北伐的策略。

世人皆知東坡,赤壁懷古杯一曲;歌罷慷慨意難盡,聽聞陳詞譜舊序

念奴嬌·登多景樓

宋代——陳亮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世人皆知東坡,赤壁懷古杯一曲;歌罷慷慨意難盡,聽聞陳詞譜舊序

詞文翻譯:

登樓極目四望,頓感百感交集,可嘆此番心意,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體會呢?鎮江山川險勢,簡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這樣險要的江山卻不被當作進取的憑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設的南北疆界屏障。鎮江北面橫貫長江,東、西、南三面連山。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大好地理形勢,歷來是與北方強敵爭雄的形勝之地。六朝的舊事,原來全不過是狹隘之輩!

於是嘲笑王謝等人,空灑英雄之淚,卻無征服神州的舉動。他們依仗著長江天險,卻偏安一隅,毫無壯志。憑藉這般有利形勢,長驅北伐,收復中原。南方並不乏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統帥,也不乏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的猛將,應該象往日的謝安一樣,一旦有利之形勢已成,便長驅千里,掃清河洛,何須忌憚對方的強大呢?

世人皆知東坡,赤壁懷古杯一曲;歌罷慷慨意難盡,聽聞陳詞譜舊序

詞文鑑賞:

本詞上闋開頭兩句,陳亮凌空起筆,藉助於蒼穹之勢,蔚為壯觀,極盡心中揮灑之意,用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借景抒發自己心中百感交集的慷慨之情。自古知音少,絃斷為誰彈?可惜自己的這番心意,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體會呢?接下來兩句,從江山形勢的奇險引出對“南北疆界劃屏而治”主張的抨擊。這鬼斧神工般的險要地勢,卻被當做偏安一隅的屏障,何其諷刺?“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鎮江北面橫貫著波濤洶湧的長江,東、西、南三面都連接著起伏的山崗。這是對前文天險地勢的進一步陳述,陳亮用其來表明自己的看法並非空泛之言,進一步引出自己主張北伐的策論。只是世族狹隘其胸,無法充分發揮其功用罷了。

世人皆知東坡,赤壁懷古杯一曲;歌罷慷慨意難盡,聽聞陳詞譜舊序

而下闋文鋒陡轉,起首“因笑”二字,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陳亮對六朝統治者的批判順勢而下,渾然一體。詞人在引出了諸多歷史人物後,借古諷今,實則暗指當時的宋朝統治者懦弱無能,偏安一隅的消極防衛策略,“也學英雄涕”,更是諷刺得尖刻辛辣,鞭辟入裡,令人歎服。緊接著“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更是釜底抽薪之筆,將詞人的這種渴望收復舊土的家國憤恨一覽無餘。然後詞人一改頹廢之勢,期盼著“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幾句詞一改之前的陰鬱之情,極盡豪放慷慨之筆,展現了詞人意氣風發,豪邁朗爽的胸襟氣度,終成就了這篇大氣磅礴的醒世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