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东坡,赤壁怀古杯一曲;歌罢慷慨意难尽,听闻陈词谱旧序

陈亮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陈亮于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陈亮其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留世,《念奴娇·登多景楼》是其代表作之一。

标题中的陈词便是本文的《念奴娇·登多景楼》。本词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作于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多景楼,现址位于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当时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的历史情势下,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后,以自己慷慨激昂的口吻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

世人皆知东坡,赤壁怀古杯一曲;歌罢慷慨意难尽,听闻陈词谱旧序

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代——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世人皆知东坡,赤壁怀古杯一曲;歌罢慷慨意难尽,听闻陈词谱旧序

词文翻译:

登楼极目四望,顿感百感交集,可叹此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呢?镇江山川险势,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北疆界屏障。镇江北面横贯长江,东、西、南三面连山。正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大好地理形势,历来是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狭隘之辈!

于是嘲笑王谢等人,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征服神州的举动。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却偏安一隅,毫无壮志。凭借这般有利形势,长驱北伐,收复中原。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何须忌惮对方的强大呢?

世人皆知东坡,赤壁怀古杯一曲;歌罢慷慨意难尽,听闻陈词谱旧序

词文鉴赏:

本词上阕开头两句,陈亮凌空起笔,借助于苍穹之势,蔚为壮观,极尽心中挥洒之意,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景抒发自己心中百感交集的慷慨之情。自古知音少,弦断为谁弹?可惜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呢?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南北疆界划屏而治”主张的抨击。这鬼斧神工般的险要地势,却被当做偏安一隅的屏障,何其讽刺?“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是对前文天险地势的进一步陈述,陈亮用其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非空泛之言,进一步引出自己主张北伐的策论。只是世族狭隘其胸,无法充分发挥其功用罢了。

世人皆知东坡,赤壁怀古杯一曲;歌罢慷慨意难尽,听闻陈词谱旧序

而下阕文锋陡转,起首“因笑”二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陈亮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浑然一体。词人在引出了诸多历史人物后,借古讽今,实则暗指当时的宋朝统治者懦弱无能,偏安一隅的消极防卫策略,“也学英雄涕”,更是讽刺得尖刻辛辣,鞭辟入里,令人叹服。紧接着“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更是釜底抽薪之笔,将词人的这种渴望收复旧土的家国愤恨一览无余。然后词人一改颓废之势,期盼着“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几句词一改之前的阴郁之情,极尽豪放慷慨之笔,展现了词人意气风发,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终成就了这篇大气磅礴的醒世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