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關於本書和作者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學習之道》是美國公認的學習第一書,世界冠軍現身說法,介紹在象棋和太極兩個領域如何學習達到巔峰水平,揭秘了從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

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在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裡達到世界巔峰,而作者喬希·維茨金卻做到了。他的傳奇經歷被記錄成書,並改編成電影《王者之旅》,他9歲起榮獲全美象棋冠軍,13歲成為“國際象棋大師”,20歲之後開發了世界上大的計算機象棋程序“象棋大師”。22歲突然改行學習太極拳,並連續21次贏得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頭銜,成為“太極拳王”。作者在本書中說自己最擅長的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極,而是如何學習的“學習之道”,他將教你如何用最小的努力贏得最大的成就,讓你掌握適用於任何領域都能成功的終極學習方法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本書兩大核心內容

一、學習方法,顛覆了大多數人對學習的認識

二、遇到困境該如何高效學習?

如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第一步、要有正確的學習理念

正確的學習理念:改變對學習的認識,以“漸進理論”為核心,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可以不斷改變的過程

1、整體理論把學習的能力看成是一個固定的不能再進步的狀態把成敗歸結於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能力水平

2、漸進理論事情都是可以改善的,認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通過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就能獲得成功。認為,學習不好是沒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訓練方法。

(人從出生的dependent狀態、到成年的independent狀態、最後到成熟的interdependent狀態,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中庸”的balance way,漸進的速度取決於你的desire以及已儲備的身體和體力、知識和技能等狀態。)

3、兩種理論的心理學測試對比:

“整體理論”者:遇到困難,更容易急躁甚至放棄。

“漸進理論”者:在困難面前,更願意迎接挑戰。

每個人的性格、天賦、能力是有差別,這種差別只是一個基礎,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有學習和改變的能力。雖然每個人在不同領域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但每個人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在不同領域的能力的,這就是漸進理論的觀點。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第二步、學習的基本原則,就是“劃小圈”

[知識點:“劃小圈”理論:

基於太極學習中拆分招式的感悟,作者提出了“劃小圈”的理論。把大的東西分解成各個細節的東西,挖掘基礎技能的實質所在然後壓縮技能的外在表現同時緊緊圍繞技能的內在實質

。一段時間後,廣度就會慢慢縮小而深度則會逐漸增加。]

1. 學習誤區:招式的收集者,學習套路和招式最精深的技能往往建立在最簡單原始的原理之上

2. 掌握“劃小圈”理論,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技能的核心當學習某項知識技能時,覺得它大而無當,過於複雜,用“劃小圈”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3. 成為頂尖高手沒有什麼秘訣,而是對基本技能有更深的理解

4. 每天學得更深一點,而不是更廣一點,只有學得更深才能把潛力中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極具創造力的部分挖掘出來。【看問題要看本質,學習理論要掌握基本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聯繫在一起構架出整個知識體系。本質概念和聯繫】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案例一:作者用劃小圈的方式學習象棋。

學習象棋的過程,就是要挖掘技能的實質所在。從反覆練習馬和兵入手,體會每個棋子的特性,再練習其他棋子的用法,找到眾多棋子之間的關係,從而訓練對整個象棋局勢的操控能力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案例二、作者用劃小圈的方式學習太極。

每一個太極動作,依據“劃小圈”理論會拆分壓縮成若干動作,沒有經過訓練的選手根本無法看清其拳路。

第三步、提升學習能力的關鍵,是將基本原理打包、創建組塊。

[知識點:“組塊”:

組塊是思維的一種能力。作者基於“劃小圈”的學習之後,將象棋路數組塊,並嵌入神經中樞,實現了內化當遇到複雜的棋局,依賴於直覺,不再需要繁複計算,形成了如同肌肉記憶般的腦力記憶。]

1. 利用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幫助大腦更輕鬆、更深入的理解和解決問題。

“神奇數字7”:壓力下大腦最多隻能同時處理不到7個組塊。

2. “劃小圈”是將外在技能細微分化並走向內在培養

“組塊”是建立在科學訓練上的直覺,能將相關信息條理化

案例:開車一心多用

從新手到老司機的過程,就是把方向盤、剎車,離合、油門、檔位等多種單獨技能進行打包,建立一個完整的組塊,因此大腦就有3個空擋的餘力來處理其他事情,所以,老司機能夠一邊開車,一邊聽音樂以及跟人聊天等多種行為技能同時展開。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遇到困境該如何高效學習?

第一步、“接納”。心平氣和對待不完美

1.“硬區域”與“軟區域”

硬區域要求外界環境適應自己,提供一個滿足自己要求的舒適空間。

軟區域接受任何外界環境和條件,主動適應環境。

2. 接納不完美,創造“軟區域”

面對不完美的外部條件,以接納的心態去面對去適應,構建軟區域

第二步、“利用”。把困難變成優勢

把困境只當做困境,會讓人不前進,甚至是放棄。

主要原因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遇到困難總是事先以為無法克服沒有意識到我們遇到的困境其實是給我提升的機會。(案例:一個工作按照慣例需要10小時完成,但即使只給你5小時完成,其實往往也能完成,而且質量也不會差太多。)

真正的學習,是把困境當做督促我們進步的優勢。

如果我們只是追求一個差不多的狀態,按照標準水平完成就行,那麼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放棄。原因在於你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一個平庸的要求。

可是如果你想要在一個領域做得足夠傑出,做出世界級的水平,那你應該意識到:每一個困境和極端狀況都是給你成長和找到新的解決方案的關鍵突破口。這就是太極當中的“福禍相依”,是福是禍取決於你怎樣去面對、怎樣去處理。

關注“頭領學習”,獲取更多學習乾貨!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薦書《學習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