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開啟新能源汽車高景氣 中國搶佔能源革命新高地

作為綠色出行、清潔能源的代表,新能源汽車開進“兩會”。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擴大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在雙積分政策實施前夜,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引發交通部與工信部等部委的的強烈關注,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的焦點議題。面對全球性的綠色發展的重大機遇,中國政府部門及早謀劃,產業鏈搶佔先機。但隨著補貼退坡,監管趨緊,如何讓新能源汽車儘快從“兩會”及政府規劃開到千家萬戶,也成為各方關注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成兩會熱詞

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出爐,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議題的熱度從地方兩會延伸到全國兩會上。

自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以來,“新能源汽車”一詞便出現在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逐漸成熟,商用進程的加快,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方面,提出“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今年,新能源汽車監管政策走向成為關注焦點,兩會期間,工信部和交通部頻頻發聲。工信部強調今年4月1日將實施新能源雙積分制度。苗圩部長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仍存在核心技術掌控能力不足,使用環節優惠措施不夠,地方保護仍存在等問題。下一步工信部將針對這些問題加強統籌規劃、政策銜接,合力推動解決。交通部副部長劉小明也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將加快淘汰老舊和高耗能、高排放運營車輛,推廣應用高效節能和環保的運輸裝備。到2020年,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車輛將達到60萬輛。”

隨著行業發展由政策引導走向市場引導,針對新能源汽車平民化、普及化過程中存在的諸多現實問題,行業大佬也紛紛獻計獻策。例如,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建議加快基礎充電設施建設;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提出甲醇汽車應該成為我國新能源車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高度關注“一帶一路”和中國品牌建設,建議降低汽車出口關稅、引導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等;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則呼籲從法規、政策層面構建新能源汽車公平競爭與標準統一的市場環境,理順整個新能源汽車生態鏈的發展環境等。

  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高景氣時代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按照國務院頒佈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要達到200萬輛,也就是說到2020年要在2018年基礎上再翻1倍,希望下一步能夠隔年翻番。得益於國內利好政策陸續出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隨著兩會召開和一系列新政的落地,未來新能源汽車將迎來以市場為驅動的高景氣時代。

從供需兩側看,一方面,新能源、智能化已成為國內外汽車產業公認的未來汽車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在利好政策推動下,市場需求正被激發出來。君迪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完全”或“部分”同意新能源汽車將取代傳統燃油車。

從政策層面看,新能源補貼與雙積分政策將加速落地:春節前新版補貼方案落地,除補貼力度降低之外,另外附加2-6月作為過渡期,高能量密度、高充電效率、高續航里程將是後續政府扶持重點,規範行業發展亂象和培育優勢龍頭企業的意圖更加明顯;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則明確了新能源汽車企業蓄電池回收主體責任,提出車企應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及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新政將於2018 年8 月1 日起施行。而今年4月即將實施的雙積分政策,則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時代將真正到來。

資本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市場拐點將至,融資環境趨好,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隨之走強。證監會在春節前舉行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特別指出,將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的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車作為“四新經濟”的代表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彎道超車尚需跨過幾道坎

世界第四次能源革命(即綠色能源革命)正在醞釀,面對全球性綠色發展的重大機遇,中國監管部門和產業鏈各方將新能源汽車視為彎道超車的機遇,及早謀劃行動,搶佔了先機。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市場。苗圩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同步發展,連續三年產銷量全球第一,累積推廣新能源汽車總量超過180萬輛。

不過,中國新能源汽車乃至汽車行業要真正做大做強、離百姓更近,還需克服諸多現實障礙。

一是如何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形成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國新能源汽車是全產業鏈的競爭,核心零部件和上游鋰鈷等資源的做大做強,零部件與整車企業的協同,充電基礎設施普及等都極為重要。

二是買車容易安樁難的困境如何解?目前,充電樁配備不足,基礎設施匱乏的問題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桎梏。徐和誼提出建議動態規劃和佈局充電設施建設藍圖;各級地方政府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作為政府專項工作;加快充電運營服務費用規範化及後臺結算系統聯通;對充換電新業態給予政策支持。

三是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主義怎麼破?近期,上海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及其車型進行申請,北京拒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新能源汽車新政等地方新政,均被市場解讀為地方保護主義屢禁不止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