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馬上、枕上、廁上的歐陽修,你會有什麼啟發?

歐陽修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他曾這樣總結自己的寫作心得: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他一生讀了許多古聖先賢的名篇,其中對唐朝散文大家韓愈的文章尤為推崇。據說在他尚未成名時,有一次,他被廢書箱裡韓愈的遺稿吸引住,從此廢寢忘食,刻苦勤勉,並且發誓要趕上韓愈。


看馬上、枕上、廁上的歐陽修,你會有什麼啟發?

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歐陽修不但習得了韓愈的優點,並且通過白己的認真創作與提倡,讓唐以來的古文運動得以在宋代開花結果,建立平易流暢,切中實用的文章風格。

當年,他貶至安徽滁州擔任大守時,曾寫了《醉翁亭記》。在初稿的首段,他用了好幾十個字寫滁縣四面的山景。但是,經過多次推敲, 最後以“環滁皆山也”廖廖五個字來概括。有人好奇地問他,哪來那麼多時間思考?歐陽修說:”吾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這就是利用馬上、枕上和廁上的時間啊。“


看馬上、枕上、廁上的歐陽修,你會有什麼啟發?

晚年時的歐陽修,已經是赫赫有名的文人了。但他仍然常為了推敲字句而冥思苦想。夫人勸他:“你的文章已揚名天下, 難道還怕先生罵嗎?”歐陽修捻著鬍子大笑道:“ 不是的,我倒不怕先生辱罵,而是怕被後生恥笑啊!”

看馬上、枕上、廁上的歐陽修,你會有什麼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