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無知,恰好暴露了你的優秀

你的無知,恰好暴露了你的優秀

你的無知,恰好暴露了你的優秀

慧遠禪師年輕時喜歡四處雲遊。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極愛抽菸的行人。兩人走了很長一段山路,然後坐在河邊休息。那位行人給了慧遠禪師一袋煙,慧遠禪師高興地接受了行人的饋贈,然後他們就坐在那裡談話。由於談得投機,那人又送給慧遠禪師一根菸管和一些菸草。

與那人分開以後,慧遠禪師心想:這個東西會讓人感到很舒服,肯定會打擾我禪定;時間長了一定會惡習難改,還是趁早戒掉的好。於是,就把煙管和菸草全部都扔掉了。

過了不久,慧遠禪師又迷上了書法,每天鑽研,居然小有成就。當時有幾個書法家也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

這時,他轉念想到:我又偏離了自己的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很有可能成為書法家,卻成不了禪師了。

從此,他就一心參悟,放棄了一切與禪無關的東西,最後成了禪宗高僧。

用心一者,不聞其它,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只有專心致志,方能成事。

你的無知,恰好暴露了你的優秀

蒲松齡曾言:性痴則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所謂痴,就是對一件事情的專注達到痴狂之狀,再心無二用。痴者常常對不關注領域的事情近乎“無知”,可這種“無知”最為可貴。

《莊子·智北遊》記載了一個故事:

大司馬家有一個80歲的老人家,他做的帶鉤(腰帶扣)不僅美觀,而且絲絲入扣。

大司馬問:你為什麼做得這麼好,有什麼門道嗎?

他說:我二十歲開始做帶鉤,六十年來,“與物無視也,非鉤不察也”。

意思是,六十年來,除了帶鉤,別的東西看都不會看一眼。經過長期的磨鍊,做出來的帶鉤自然出神入化,無可匹敵。

擇一事,鍾一生,所做之事便有了靈魂。

把一樣事情做精了,你就是專家。

你的無知,恰好暴露了你的優秀

我們現在提倡的是“匠人精神”、中國最緊缺的是“高級技工”、社會最歡迎的是“行業專家”。

正如木器修復師屈峰說:中國人講究格物,人在制物的過程中,以物觀己、以己觀物。只有專注的將自己融入進所制之物,物才有了生命。

荀子云: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曾世霖曾言:學問尚精專,研摩貴純一。

制物如此,處世亦是如此。

所謂樣樣通,不如一樣精。

精工巧匠的匠心,都是擇一事,精專到底。

你的無知,恰好暴露了你的優秀

生活中,我們卻總會遇到很多“知道先生”。你說天文,他知道;你說地理,他還知道;上天下地,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小到娛樂八卦、大到國家政事,他都能口若懸河的說出個一二三。

他專注於挑起各種話題,一旦發現有別人不知道的事情,立馬用升高八倍的音量故作震驚的說:這你都不知道啊?

但若是有人跟他深入探討,他便啞口無言,草草敷衍。

這種人在聚會社交場合中,絕對是場上的翹楚,沒有人能掩蓋他的光芒。可一旦回到現實生活裡,你會發現,這些“知道先生”們大多碌碌無為。

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樣樣都知,不如一樣真知。

正所謂:道向虛中得,文從實處工。

當一個人把太多的精力都用在了挖掘聊天談資上,又怎麼有時間去修煉自己呢

敢於承認自己“無知”的人,反而更優秀。

你的無知,恰好暴露了你的優秀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總是學的太多、精的太少。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社會里,斜槓青年越來越多、心無旁騖的人越來越少。

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里,牛鬼蛇神成出不窮、擁有平常心的人太過稀缺。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你的“無知”,恰是你的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