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零食的大升級!辣條將有國家標準,以後吃辣條不用怕不衛生啦!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放學之後和小夥伴們在校門口買一包辣條,要躲開父母吃完了才敢回家,不然被父母看到,肯定又要囉嗦半天“辣條不衛生”之類的話。

但是很快,媽媽就再也不用擔心我吃辣條吃得不安全了!因為醞釀已久的辣條(調味面製品)國家標準的落地已經進入準備階段了!

小零食的大升級!辣條將有國家標準,以後吃辣條不用怕不衛生啦!

不知道什麼時候,辣條就從街邊五毛錢一包的小零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種網紅美食。衛龍在產品和包裝上的升級,更是讓辣條這種食物變得高大上起來。然而辣條市場魚目混雜,辣條雖好吃,其安全問題卻不容忽視。由於衛生和質量不達標,辣條經常“榮登”地方食藥監部門抽檢的黑榜。

據不完全統計,在15年至17年三年間,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都上了食藥監的“黑名單”。而在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中,菌落總數超標和甜蜜素超標是主要原因。我們吃到的一些辣條,很可能也存在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

小零食的大升級!辣條將有國家標準,以後吃辣條不用怕不衛生啦!

為什麼辣條存在這麼多問題,卻很難監管呢?原因主要是因為辣條的發展歷史並不長,在食品質量標準的立法上也存在滯後。但是徵求意見稿已經發出,相信辣條擁有國家標準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有誰在小學買辣條的時候能想到,等我們長大了,它竟然能成為年產值達到500億元的國民零食呢?然而這個已經火到國外的網紅美食,竟然是在20年前陰差陽錯被髮明出來的。

根據記載,辣條起源於湖南平江的醬幹。在清朝康熙年間,平江的長壽醬幹被列為宮廷貢品。但是在一場洪災之後,醬乾的原材料大豆開始大幅度漲價。而當時市面上最便宜的原材料就是麵粉,一些製作醬乾的老師傅靈機一動,就發明出了這種和醬幹味道相仿的“小麵筋”。辣味、鹹味加上少許甜味,辣條迅速捕獲了大家的味蕾。

小零食的大升級!辣條將有國家標準,以後吃辣條不用怕不衛生啦!

從街邊5毛一包的小零食,到擁有“高大上”的包裝,再到走出國門,成為風靡國內外的美食,辣條只用了20年的時間。這20年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其實有很多類似的民間小零食,它們雖然大受歡迎,但是在食品安全標準上面卻一直沒有一個定數,以至於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零食雖小,安全事大,如果能夠儘早給更多被“放養”的食品制定標準,相信大家也能吃得更加開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