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是真诚不起来?

翻开后台的一条留言,这是一段非常坦诚却纠结的内心独白。

“ 傅老师啊,您讲人性向善,我懂,您讲真诚应该由内而发,我能理解,我内心非常向往这种价值观。但是,为什么一遇到具体的事情,比如工作,比如说话,我却真诚不起来?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就是不一样,我自己都觉得虚伪。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但是谈到真诚,又无从下手!求老师指点迷津!”

月初,我更新了一篇关于如何保持“真诚”的文章,即:君子的修行功夫是先做到慎独,再毋自欺,然后才会自慊。

关于如何做到真诚,有没有具体的办法?有的。并不复杂,只有十个字。

翻开《易经》,在乾卦《文言传》出现两句有关“真诚”的话,一是“闲邪存其诚”,二是“修辞立其诚”。合而观之,颇有深意。别看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却是教你做到真诚的具体办法。

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我把上下文一并列出,再作清楚的白话语译。

1 莫让真诚被小小的邪恶蚕食

先谈第一句。原文是“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白话为:“平常说话都能守信,平常做事都能谨慎,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为善于世而不夸耀,德行广被而感化世人。”

由此可知,真诚不是一念之转的自由心证,而是平常在言行上随时要求自己,并且特别要注意“闲邪”(防范邪恶)。

邪恶与善良无法并存,此消则彼长,此长则彼消。只有努力防范邪恶,才有可能“存其诚”(保持内心的真诚)。换言之,邪恶与真诚也是不相容的。因此,做坏事的人“一定”是压抑或抹煞自己内心的真诚的,亦即想出一些自欺欺人的理由来作为借口。

“还是想占便宜啊”、“还是想偷懒啊”、“为什么别人就可以不劳而获呢?”……想要往心里装进真诚,就要先把这些小邪念一一清出。邪恶会压抑和抹煞内心的真诚。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要像防贼一样防止心生这些“恶意”,才是活出真诚的最佳办法。

2 活在当下,当心诱惑

不仅如此,一个人真诚,则自然会行善。行善之后会有新的诱惑,就是受人称赞或自己吹嘘。所以,接着要提醒我们:“善世而不伐”。

人一夸耀自己的善行,就开始陷入过去的美好回忆而对当下的自己“不再真诚”了

真诚者一定是活在当下,随时保持清醒与警觉,以便适当回应眼前推陈出新的挑战。

顺着此一思路,可以明白儒家何以强调“慎独”,亦即在独处时,要好像面对众人一般地谨慎。而孔子所“忧”之事也就不难理解了。孔子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唯有如此警觉,才有可能自认为真诚,并且日进于德。

“等我赚大钱了,我就……”、“等我当上总监,我就……”“等我发达了,我就……”人生没有那么多等待和假设,活在当下就要不迷恋过去,不幻想未来,随时保持当下的清醒与警觉,让自己的心始终为真诚敞开。

3 言为心声,所以要修辞立其诚

关于“修辞立其诚”,原文脉络是:“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白话是:“君子应该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做到忠诚而信实,由此可以增进德行;修饰言词以确保其诚意,由此可以累积功业。”

值得注意的是:进德需要忠与信,而居业则须“修辞立其诚”。一个人在世间要树立及累积功业,亦即要想对世人有所贡献时,必须“修饰言词以确保其诚意”。何以如此?因为言为心声,并且说话是要让人了解,又怎能忽略“适当的表达方式”呢?

换言之,一个人不论如何真诚,总是要表达出来才可以让人明白。表达的方式有言与行,但是仍以“言”较为周延,因为即使是“行”也需要加以“说明”,否则未必获得别人的认同或谅解。

若有适当的言词,才可使前前后后的行动连贯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然后也才谈得上“修业”(树立功业)与“居业”(累积功业)。

同样的,顺着此一思路,可以明白孔子在教导学生时所区分的四科中,何以“言语”位居第二了。这四科依序由上而下,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

你的运势,取决于你口中常对人所说的话语——“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真诚,还要依靠你自己学会好好说话。

年轻人说话,有朝气,不伤人,这一点你做到了吗?

4 好好说话,切记花言巧语

可惜的是,学生之中,列名在言语科的有一位宰我。宰我在言语方面确实有过人的本事,但是却一再受到孔子的重责。这种情况在“爱之深,责之切”之外,也提醒我们:在说话时,务必要真诚;或者,说话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其真诚。孔子对于“巧言令色”的人深感可耻,正是因为这种人浪费及误用了言语天赋,忘记了说话的真正目的是表达内心真诚的感受、思想与意志。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文质彬彬”,亦即文饰质朴要搭配得宜。今日社会已经开化,教育普及而传播事业发达,口才好、会说话的人比比皆是,因此在“文”方面毫无问题,但是“质”呢?质与真诚,无疑是不可二分的。

为了维持质朴,除了做到大家熟知的诚恳老实之外,还须随时以“闲邪存其诚”与“修辞立其诚”这两句话来自省与自期。

若是做不到闲邪与修辞,光是宣称自己是真诚的,恐怕有天真幼稚之嫌。

说话不是一件小事。语言不是声音,它是输出思想的工具。你要善用这个工具,而不是想着怎么美饰它。巧言令色,夸夸其谈,还天真的以为能掩饰住你的不真诚吗?世人和孔子一样都心知肚明且不耻。

换言之,真诚也需要下一番工夫。所以《中庸》才会说:“诚之者(让自己真诚),人之道也。”

从今天开始,好好说话吧。

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是真诚不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