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為什麼還是真誠不起來?

翻開後臺的一條留言,這是一段非常坦誠卻糾結的內心獨白。

“ 傅老師啊,您講人性向善,我懂,您講真誠應該由內而發,我能理解,我內心非常向往這種價值觀。但是,為什麼一遇到具體的事情,比如工作,比如說話,我卻真誠不起來?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就是不一樣,我自己都覺得虛偽。我很討厭這樣的自己,但是談到真誠,又無從下手!求老師指點迷津!”

月初,我更新了一篇關於如何保持“真誠”的文章,即:君子的修行功夫是先做到慎獨,再毋自欺,然後才會自慊。

關於如何做到真誠,有沒有具體的辦法?有的。並不複雜,只有十個字。

翻開《易經》,在乾卦《文言傳》出現兩句有關“真誠”的話,一是“閒邪存其誠”,二是“修辭立其誠”。合而觀之,頗有深意。別看只有短短的十個字,卻是教你做到真誠的具體辦法。

為了避免斷章取義,我把上下文一併列出,再作清楚的白話語譯。

1 莫讓真誠被小小的邪惡蠶食

先談第一句。原文是“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白話為:“平常說話都能守信,平常做事都能謹慎,防範邪惡以保持內心的真誠,為善於世而不誇耀,德行廣被而感化世人。”

由此可知,真誠不是一念之轉的自由心證,而是平常在言行上隨時要求自己,並且特別要注意“閒邪”(防範邪惡)。

邪惡與善良無法並存,此消則彼長,此長則彼消。只有努力防範邪惡,才有可能“存其誠”(保持內心的真誠)。換言之,邪惡與真誠也是不相容的。因此,做壞事的人“一定”是壓抑或抹煞自己內心的真誠的,亦即想出一些自欺欺人的理由來作為藉口。

“還是想佔便宜啊”、“還是想偷懶啊”、“為什麼別人就可以不勞而獲呢?”……想要往心裡裝進真誠,就要先把這些小邪念一一清出。邪惡會壓抑和抹煞內心的真誠。而且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要像防賊一樣防止心生這些“惡意”,才是活出真誠的最佳辦法。

2 活在當下,當心誘惑

不僅如此,一個人真誠,則自然會行善。行善之後會有新的誘惑,就是受人稱讚或自己吹噓。所以,接著要提醒我們:“善世而不伐”。

人一誇耀自己的善行,就開始陷入過去的美好回憶而對當下的自己“不再真誠”了

真誠者一定是活在當下,隨時保持清醒與警覺,以便適當回應眼前推陳出新的挑戰。

順著此一思路,可以明白儒家何以強調“慎獨”,亦即在獨處時,要好像面對眾人一般地謹慎。而孔子所“憂”之事也就不難理解了。孔子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唯有如此警覺,才有可能自認為真誠,並且日進於德。

“等我賺大錢了,我就……”、“等我當上總監,我就……”“等我發達了,我就……”人生沒有那麼多等待和假設,活在當下就要不迷戀過去,不幻想未來,隨時保持當下的清醒與警覺,讓自己的心始終為真誠敞開。

3 言為心聲,所以要修辭立其誠

關於“修辭立其誠”,原文脈絡是:“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白話是:“君子應該增進德行與樹立功業。做到忠誠而信實,由此可以增進德行;修飾言詞以確保其誠意,由此可以累積功業。”

值得注意的是:進德需要忠與信,而居業則須“修辭立其誠”。一個人在世間要樹立及累積功業,亦即要想對世人有所貢獻時,必須“修飾言詞以確保其誠意”。何以如此?因為言為心聲,並且說話是要讓人瞭解,又怎能忽略“適當的表達方式”呢?

換言之,一個人不論如何真誠,總是要表達出來才可以讓人明白。表達的方式有言與行,但是仍以“言”較為周延,因為即使是“行”也需要加以“說明”,否則未必獲得別人的認同或諒解。

若有適當的言詞,才可使前前後後的行動連貫起來,形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然後也才談得上“修業”(樹立功業)與“居業”(累積功業)。

同樣的,順著此一思路,可以明白孔子在教導學生時所區分的四科中,何以“言語”位居第二了。這四科依序由上而下,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論語.先進》

你的運勢,取決於你口中常對人所說的話語——“你嘴上所說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真誠,還要依靠你自己學會好好說話。

年輕人說話,有朝氣,不傷人,這一點你做到了嗎?

4 好好說話,切記花言巧語

可惜的是,學生之中,列名在言語科的有一位宰我。宰我在言語方面確實有過人的本事,但是卻一再受到孔子的重責。這種情況在“愛之深,責之切”之外,也提醒我們:在說話時,務必要真誠;或者,說話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其真誠。孔子對於“巧言令色”的人深感可恥,正是因為這種人浪費及誤用了言語天賦,忘記了說話的真正目的是表達內心真誠的感受、思想與意志。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文質彬彬”,亦即文飾質樸要搭配得宜。今日社會已經開化,教育普及而傳播事業發達,口才好、會說話的人比比皆是,因此在“文”方面毫無問題,但是“質”呢?質與真誠,無疑是不可二分的。

為了維持質樸,除了做到大家熟知的誠懇老實之外,還須隨時以“閒邪存其誠”與“修辭立其誠”這兩句話來自省與自期。

若是做不到閒邪與修辭,光是宣稱自己是真誠的,恐怕有天真幼稚之嫌。

說話不是一件小事。語言不是聲音,它是輸出思想的工具。你要善用這個工具,而不是想著怎麼美飾它。巧言令色,誇誇其談,還天真的以為能掩飾住你的不真誠嗎?世人和孔子一樣都心知肚明且不恥。

換言之,真誠也需要下一番工夫。所以《中庸》才會說:“誠之者(讓自己真誠),人之道也。”

從今天開始,好好說話吧。

道理我都懂,為什麼還是真誠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