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为什么带着宝钗投奔贾府不是住在娘家?

薛姨妈带着薛蟠和薛宝钗兄妹俩离开金陵,前往京城。这一回,她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家里重要人口全都带着,只留下几个不太重要的人留守。据说他们上京有三个目的:第一是为送宝钗待选,能当个娘娘就非常好,万一不行,当个公主郡主的陪读,也是薛家将来的政治资本。第二是为望亲,王家和贾家都在京城,王家是薛姨妈的娘家,贾家是薛姨妈姐姐王夫人的婆家,都是了不得的大家族。这么一来,可以联络联络感情。至于第三嘛,则是入京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按说薛家作为当年的皇商,在京也是有房产的,薛姨妈自己也说过,等房子收拾好了,再搬过去,先住一段时间。于是薛姨妈进京后,就带着他们兄妹住进了贾府,先是住在王夫人院后的梨香院,再后来就是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一直就没离开过贾府的范围。薛姨妈早先说的收拾房子,一收就是好多年,薛蟠结婚没收拾出来,宝钗结婚还没收拾出来——这房子收拾起来,比别人盖房子还要慢,嘿嘿。

薛姨妈为什么带着宝钗投奔贾府不是住在娘家?

薛姨妈就算不住薛家的房,也可以住王家,为什么却要住在贾家呢?

王家是薛姨妈的娘家,王子腾是外放为官,家眷仍在京城,和贾家也还时常来往的。两家人情往来并没有缺少。按理来说,薛姨妈出嫁后丈夫死了,这回进京又的确是有事,如果是住在自己家也还罢了,既然是住在外边,住娘家肯定是名正言顺一些的。就算是父母不在了,但靠着哥哥嫂子,也是合理合法的。

相较而言,住在贾家完全不合情理。虽然日常用度是自已的,但是真的不太好理解。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但王夫人在荣国府是二媳妇,不但有婆婆,还有大伯子大嫂子,大伯子是正儿八经的袭爵之人,是一家之主,按礼法制度来算,王夫人自己都算是住在哥哥嫂子家里,当然了,贾府有一点点特殊。但薛姨妈不住自家,不住哥哥嫂嫂家里,反而住在娘家姐姐的家里,怎么看都怪怪的。

万事反常即为妖。想想,利字当头,肯定是不会错的。

因为薛姨妈住在王家,不如住在贾家有赚头。

住在王家,的确更名正言顺一些,但是姑嫂之间难保会有矛盾,时间久了薛姨妈扛不住。再说王家武将之风特别重,薛姨妈还好,宝钗估计就受不了,她那好为人师的性格,以成淑女为目标的想法,在王家会很憋屈。

住在贾家呢?很方便。薛姨妈打着望亲的名义,和王夫人多多亲近,姐妹有情,本是人伦。就算住得久,贾府人好面子,也不好说什么。何况开始就说好了,一切用度他们自己负担,不过是住几间房而已,没经济方面的问题。贾家还缺那几间房?就算住十年八年,也不好说,哪能就赶亲戚呢?

住在贾家好处多。

薛宝钗待选,得有助力,元春已经入宫,用宫外人的想法,多少是个阶梯——虽然元春自己也混得很艰难。薛姨妈走走王夫人的路子,说不得就可以让元春帮帮忙。——一厢情愿的想法,也很害人啊。

宝钗落选了,那总得选个王孙公子,相较而言,宝玉是个不错的。家世好,品相好,且年龄也合适,虽说比宝钗小,但姑娘家成熟一点,更有利。选宝玉(王家可没有王宝玉哟),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为此,薛姨妈她们开始了一系列行动——传播金玉良缘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宝钗比宝玉要大得多,在含玉的宝玉出生之前,没听说过宝钗身上有金锁,在宝钗刚进贾府时,大家也都没听过,是在进了贾府以后,才渐渐有了这个和尚道士送的金锁得配玉的传言。这中间,应该有故事。目标定好了,天定的姻缘,可不得了。可是宝二奶奶的位置,可不是专为宝钗留的,在她面前,还有林黛玉,还有贾母这位护航人。要想达到目标,宝钗不辞辛苦,天天请安,串门子,扎根在大观园……

薛姨妈为什么带着宝钗投奔贾府不是住在娘家?

而薛姨妈,也只好厚着脸皮,依然住在贾府,哪怕是梨香院要空出来给戏子们住,这离进贾府已经好久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金玉之说大行其道,宝钗渐渐占了上风。

住在贾府,就连薛蟠,也得了不少好处。看看他的亲事,就得益于贾府的存在。

薛姨妈是真的把贾府当成自己家了。薛蟠被柳湘莲打,薛姨妈第一反应就是找王夫人,要不是宝钗劝着,估计就拿贾政的名头出来了,到后来,夏金桂的事,她也是第一时间就找到贾家人摆平。

事实上,薛姨妈愿意住在贾府,王夫人也乐意妹妹留下来。王夫人和贾母这对婆媳表面和谐,内里其实是不太对付的。且不说性格不合,单就说宝玉的亲事,两人就各持已见,争得不相上下。贾母有宗族家长的优势,还有史家做靠山,王夫人做儿媳的,哪怕是王家大小姐,但终究敌不过礼法,她还得听贾母的话,所以,她虽然中意薛宝钗,却苦于没有助力,于是乎,薛姨妈留下,争取王家的支持,再借借贾元春的势,这事就成了。(婉如清扬)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要上火,看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