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揭祕」:即便豬肉價格大漲,中小養殖戶也不可能賺錢!

養豬產業鏈主要包括飼料加工、品種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和貿易五個環節。


業內人士「揭秘」:即便豬肉價格大漲,中小養殖戶也不可能賺錢!

在養豬產業鏈裡,大型企業主要是做飼料加工、品種繁育、屠宰加工和流通銷售的,雖然上市公司裡有以溫氏股份、牧原股份、雛鷹農牧、正邦科技為代表的養殖為主的企業,但他們也主要以種豬繁育為主,牧原近幾年發展自有養殖場較多,但整個產業還是以“公司+養殖戶”為主。

業內人士「揭秘」:即便豬肉價格大漲,中小養殖戶也不可能賺錢!

行業巨頭們為啥“掐頭去尾”獨獨留下養殖環節不牢抓在自己手裡,其中“貓膩”在這裡:

1)與飼料加工、屠宰、加工相比,難以標準化、規模化;

2)生產週期長;難以快速應對市場供求關係;

3)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進入門檻低;

4)難以產生差異化和溢價能力;

5)難以產生在飼料加工、屠宰、加工環節能產生的資本優勢。

如下圖所示,飼料加工、養殖、屠宰、加工、貿易各環節的利潤水平,獨有養殖環節的利潤幾乎無法用一個確切的數據統計。

業內人士「揭秘」:即便豬肉價格大漲,中小養殖戶也不可能賺錢!

通過將產業鏈裡最不具有確定性、風險性最高的養殖環節“外包”給中小養殖戶。豬肉價格低迷時,養殖環節的中小養殖戶不賺錢甚至虧損自不用說;當豬肉價高時,整個產業開始賺錢,但實際情況是產業鏈優勢環節賺取整個產業的主要利潤,養殖環節的中小養殖戶不過扮演的是一個“別人吃肉,自己喝湯”的角色。

這裡有一個巨大的邏輯陷阱:豬肉價格看漲時,養殖戶出欄利潤率假設達到8%,出欄銷售額200萬元,可盈利16萬元。此時養殖戶會按照利潤率8%的預期擴大存欄量,期望出欄銷售額達到400萬,利潤達到32萬,於是存欄也翻了一番。

但豬肉價格瞬息變化,很快利潤率跌倒了4%,結果是存欄擴大了一倍,總的盈利卻沒有變化。最壞的情況是利潤率跌倒了4%以上,養殖戶發現擴大了存欄不但沒多賺錢,反而還沒有原來賺的多。

業內人士「揭秘」:即便豬肉價格大漲,中小養殖戶也不可能賺錢!

於是出現了這樣一幕:價格看漲時,養殖戶自己往“擴大存欄”的高風險“坑裡”跳。屠宰收購的大企業只管收豬、宰豬、賣豬,甚至提高一點點收購價格調動養殖戶擴大存欄,而無視存欄加大的風險;一旦價格出現下跌,雖然飼料、繁育、屠宰、加工、貿易環節的大企業也不好過,但他們可以很快的收縮市場躲起來“冬眠”以減少損耗,而可憐了“裸奔”的廣大中小養殖戶們-賣,虧損!不賣,養一天費用增加一天!!有可能虧損更大!

“公司+養殖戶”模式就是個“大坑”:大公司就是一個市場好時賺取絕多數利潤、市場不好時把風險轉嫁給中小戶的狠角色。中小養殖戶永遠被動地跟在大企業屁股後邊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