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博大精深,除了經典實用的農村諺語老話之外,各行各業也有一些俗語老話,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那麼這句話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呢?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说的是什么意思?​因為“七”與“妻”同音,講究夫妻同床白首偕老,所以木匠在做床的時候,一般的尺寸都是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折算過來就是一米二多、一米五多、一米八多,還有一個說法是床不離半,“半”和“伴”諧音,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说的是什么意思?​因為“八”和“發”諧音,講究子孫後代升官發財,所以木匠在做棺材的時候,棺材的長、寬、高的尺度以及用的木板數量都要帶有八,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九”和“酒”同音,講究主人的好客之道,待客吃飯的時候桌子上邊不可缺少酒水,所以木匠在做桌子的尺寸的時候必須有九的存在,這些俗語老話有一定的專業性,照此打造出來的傢俱十分的實用,凝聚了歷代木匠的智慧,你的家鄉有沒有類似的俗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