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實施“三大革命”優化營商環境紀實

就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屆絲博會上,西安市以537個項目、13976.11億元投資額,創造了本屆絲博會簽約項目和投資金額的新紀錄。這也是西安在歷屆絲博會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這是對西安當下營商環境一次最好的“檢閱”,也是對這座古城在新時代煥發出的新氣象、展現出的新作為的一次最好“投票”。

從“古”到“新”來之不易。2017年以來,西安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以改革促發展,以實幹轉作風,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從“三大革命”抓起,努力打造一流的城市環境和營商環境,為城市賦能,為實力加分。一年時間,西安的形象由內而外發生鉅變,贏得市民、遊客和企業家交口稱讚,城市美譽度快速上升,投資創業者和落戶人口一路攀升,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局面。

新時代的大西安再次出發。改革,從尺寸之功做起;改變,於無聲之處掀開。

以“菸頭革命”“廁所革命”破題

——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滿意的地方改起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

“菸頭革命”“廁所革命”在西安初推出時,曾被一些人視為“小事”。然而,隨著“俯身撿拾菸頭”成為全市領導幹部和普通市民的行動自覺,如今,舊觀念的刷新、舊習慣的變革以及重塑城市形象正在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為了打造乾淨、整潔、舒適的城市環境,改善旅遊和投資環境,讓有歷史、有文化、有資源的西安更有厚度、有內涵、有形象,自2016年12月起,西安市以開展“菸頭不落地西安更美麗”活動為抓手,掀起了一場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城市環境衛生治理的“菸頭革命”。

營造一流環境,需要“大動作”“大手筆”,也需要多積尺寸之功。“菸頭革命”啟動之初,西安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頭在景區和街頭撿拾菸頭,激發了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廣大市民以城為家的熱情,群眾共享共治的城市治理理念逐步形成。多少次夜幕降臨,依然有保潔員、志願者在城牆下、街道旁撿拾垃圾,西安人以自己的行為倡導文明風尚,實現了城市形象的“蝶變”。

廁所雖小,卻是關乎群眾之利和城市形象的民生問題。曾幾何時,外地人來西安屢屢遭遇如廁難、如廁髒的尷尬。2017年,一場“廁所革命”在西安打響。按照“廁所有標準、城市有溫度”的要求,西安市加大公共廁所建設力度,將“一廁一景”“一廁一長”理念融入廁所規劃建設和管理中,將公共廁所建設與文化、歷史、生態等元素有機結合,增加“第三衛生間”數量,實現公共廁所在線導航功能,為群眾提供便捷的如廁服務。

改革,從尺寸之功做起;尺寸之間,方顯溫度。讓環境更美麗,讓百姓更幸福,這正是一座城市的發展要義。

以“行政效能革命”破局

——從幹部隊伍思想作風抓起,從城市發展“痛點”發力

2016年年底,一則題為《在西安,去工商局辦個小事有多難》的消息刷爆西安市民的朋友圈,文中反映了西安一位經營者在辦理證照過程中的遭遇。

在2017年的全市領導幹部大會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以此事告誡幹部。一場以破除官本位思想、掃除官僚主義作風、革除政府部門痼疾、營造城市良好營商環境為主旨的“行政效能革命”在西安全面推開。

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政府部門應自覺為群眾和企業當好“店小二”,從權力清單“瘦身”、責任清單“強身”等六大方面著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並對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進行問責。

“行政效能革命”實施一年來,西安市下放452項行政事權,向社會公佈落實“最多跑一次”事項13675個;向自貿試驗區下放市級行政職權103項;編制公佈了市、區(縣)、鎮(街)三級權責清單,制訂了包括45個部門、578個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將所有集中進駐市政務中心的事項審批時限平均壓縮40%。

一件件具體的事例,是“最多跑一次”效果的真實反映:吉利控股集團3個小時領取到3份營業執照;西安車管所9項業務讀秒辦理……

如今,把“金牌店小二”字樣印在自己名片上,這在西安市領導幹部中並非少數。而“提供五星級服務”“事不過夜馬上就辦”已成為政府部門的工作常態。

2018年是西安“營商環境提升年”,西安市工商系統在“365天不打烊”基礎上,又推出“24小時全智能辦照”,申請人辦理營業執照最快僅需15分鐘。5月出臺的《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善營商環境的決定》,從2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入手,全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誠信最佳、服務最好,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行政效能革命”帶來的正效應顯而易見。2017年,西安榮獲“2017最受國際關注中國投資城市”稱號。在今年5月舉行的絲博會蘇、滬陝西商會與西安國有重點企業懇談會上,代表們紛紛表示,西安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政府的務實態度,都讓他們深感投資前景可期。

改革,從尺寸之功做起;尺寸之間,彰顯力度。著眼於幹部思想作風和城市發展“痛點”,西安在“破”與“立”中展現出全新的發展格局。

以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破冰

——從補齊短板中激發動能,從加固底板中增強後勁

對於西安來講,發展同樣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實現經濟總量擴張和經濟質量提升,不啻為一次新的“破冰”之旅。

西安在補齊短板、加固底板中激發動能、增強後勁,跑出加速度;在補短揚長、延長長板中實現爭先進位、後發崛起。追趕超越,路在腳下。

西安市緊盯奮鬥目標,秉持“重商、親商、安商、扶商”理念,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努力打造關心重視企業家和企業家創新創業的雙示範城市,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2017年聯合國城市發展報告將西安評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新興城市”。截至目前,全市註冊外資企業達4339家,有17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西安設立公司或分支機構。

被視為撬動城市發展新動能的西安市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以“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為總攬,發揮校友經濟、院士經濟、創新經濟優勢,緊盯外資、內資、民資、央資、融資等“五資”抓招商,吸引了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西安。2017年,西安全年招商引資數量比過去3年加起來都多,先後與25家世界500強企業簽訂重大合作項目協議,58項重大投資項目落地,三星二期項目、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京東全球物流總部項目、華僑城1+7項目等一批大項目紛紛落戶西安。

西安市還將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作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和亮點,同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經濟,與阿里巴巴、騰訊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進行全面戰略合作,成立絲路總部,落地雙創小鎮,讓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企業的壯大同生共贏。

“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今年,西安市發佈招商引資“黃金十條”,涉及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文化旅遊、軍民融合產業及特色小鎮等十大領域。一季度全市共攬入27個重點項目,實現開門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