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实施“三大革命”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就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届丝博会上,西安市以537个项目、13976.11亿元投资额,创造了本届丝博会签约项目和投资金额的新纪录。这也是西安在历届丝博会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这是对西安当下营商环境一次最好的“检阅”,也是对这座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展现出的新作为的一次最好“投票”。

从“古”到“新”来之不易。2017年以来,西安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促发展,以实干转作风,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从“三大革命”抓起,努力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城市赋能,为实力加分。一年时间,西安的形象由内而外发生巨变,赢得市民、游客和企业家交口称赞,城市美誉度快速上升,投资创业者和落户人口一路攀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

新时代的大西安再次出发。改革,从尺寸之功做起;改变,于无声之处掀开。

以“烟头革命”“厕所革命”破题

——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满意的地方改起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在西安初推出时,曾被一些人视为“小事”。然而,随着“俯身捡拾烟头”成为全市领导干部和普通市民的行动自觉,如今,旧观念的刷新、旧习惯的变革以及重塑城市形象正在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为了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改善旅游和投资环境,让有历史、有文化、有资源的西安更有厚度、有内涵、有形象,自2016年12月起,西安市以开展“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活动为抓手,掀起了一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烟头革命”。

营造一流环境,需要“大动作”“大手笔”,也需要多积尺寸之功。“烟头革命”启动之初,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在景区和街头捡拾烟头,激发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以城为家的热情,群众共享共治的城市治理理念逐步形成。多少次夜幕降临,依然有保洁员、志愿者在城墙下、街道旁捡拾垃圾,西安人以自己的行为倡导文明风尚,实现了城市形象的“蝶变”。

厕所虽小,却是关乎群众之利和城市形象的民生问题。曾几何时,外地人来西安屡屡遭遇如厕难、如厕脏的尴尬。2017年,一场“厕所革命”在西安打响。按照“厕所有标准、城市有温度”的要求,西安市加大公共厕所建设力度,将“一厕一景”“一厕一长”理念融入厕所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将公共厕所建设与文化、历史、生态等元素有机结合,增加“第三卫生间”数量,实现公共厕所在线导航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如厕服务。

改革,从尺寸之功做起;尺寸之间,方显温度。让环境更美丽,让百姓更幸福,这正是一座城市的发展要义。

以“行政效能革命”破局

——从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抓起,从城市发展“痛点”发力

2016年年底,一则题为《在西安,去工商局办个小事有多难》的消息刷爆西安市民的朋友圈,文中反映了西安一位经营者在办理证照过程中的遭遇。

在2017年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以此事告诫干部。一场以破除官本位思想、扫除官僚主义作风、革除政府部门痼疾、营造城市良好营商环境为主旨的“行政效能革命”在西安全面推开。

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政府部门应自觉为群众和企业当好“店小二”,从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等六大方面着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并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问责。

“行政效能革命”实施一年来,西安市下放452项行政事权,向社会公布落实“最多跑一次”事项13675个;向自贸试验区下放市级行政职权103项;编制公布了市、区(县)、镇(街)三级权责清单,制订了包括45个部门、578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将所有集中进驻市政务中心的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40%。

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是“最多跑一次”效果的真实反映:吉利控股集团3个小时领取到3份营业执照;西安车管所9项业务读秒办理……

如今,把“金牌店小二”字样印在自己名片上,这在西安市领导干部中并非少数。而“提供五星级服务”“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已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常态。

2018年是西安“营商环境提升年”,西安市工商系统在“365天不打烊”基础上,又推出“24小时全智能办照”,申请人办理营业执照最快仅需15分钟。5月出台的《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的决定》,从2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入手,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佳、服务最好,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行政效能革命”带来的正效应显而易见。2017年,西安荣获“2017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投资城市”称号。在今年5月举行的丝博会苏、沪陕西商会与西安国有重点企业恳谈会上,代表们纷纷表示,西安的变化非常大,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政府的务实态度,都让他们深感投资前景可期。

改革,从尺寸之功做起;尺寸之间,彰显力度。着眼于干部思想作风和城市发展“痛点”,西安在“破”与“立”中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破冰

——从补齐短板中激发动能,从加固底板中增强后劲

对于西安来讲,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实现经济总量扩张和经济质量提升,不啻为一次新的“破冰”之旅。

西安在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中激发动能、增强后劲,跑出加速度;在补短扬长、延长长板中实现争先进位、后发崛起。追赶超越,路在脚下。

西安市紧盯奋斗目标,秉持“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理念,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努力打造关心重视企业家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双示范城市,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2017年联合国城市发展报告将西安评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新兴城市”。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外资企业达4339家,有17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

被视为撬动城市发展新动能的西安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为总揽,发挥校友经济、院士经济、创新经济优势,紧盯外资、内资、民资、央资、融资等“五资”抓招商,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西安。2017年,西安全年招商引资数量比过去3年加起来都多,先后与25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重大合作项目协议,58项重大投资项目落地,三星二期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京东全球物流总部项目、华侨城1+7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西安。

西安市还将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与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进行全面战略合作,成立丝路总部,落地双创小镇,让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企业的壮大同生共赢。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今年,西安市发布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涉及高新技术、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军民融合产业及特色小镇等十大领域。一季度全市共揽入27个重点项目,实现开门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