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姜村白龍王山的傳說(上)

序言

李子明|姜村白龍王山的傳說(上)

從我們姜村往南約一公里處,大路的西南方有一座略顯突兀的饃形黃沙石山,這就是白龍王山。

遠眺白龍王山,它與周圍群山連成一體,很難一下子切割開來。只見山連著山,嶺接著嶺,峰巒疊嶂,緊託著天……

走近白龍王山,只能望見山頂有幾十棵樹,山腰處,盡是人們千百年來開採石頭所留下的斑駁痕跡,山根處是紅油沙摻白土的貧脊耕地。

腳踩黃沙石,撥開沙棘叢,歇了兩歇,登上白龍王山頂,極目四眺,你的心裡,就會有詩聖杜老夫子登臨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那種由衷的感慨。

此刻的你,真可謂“頭頂青天,腳踩高山,山高人為峰,天地第一人”,一種頂天立地、飄然若仙的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白龍王山的正東面那座不太高的山,就叫做東山,土石相雜,灌木叢生;正南兩公里處,是松北村南面的龍王山,只能望到隱隱約約的輪廓;正北百餘米外,是牛道坡,西高東低,傾斜的山坡上新增了兩座西電東輸的高塔架;東北面的榆林塔綿延至黃蒿圪嘴,滿坡的杏花竟相開放,成了花的世界。

李子明|姜村白龍王山的傳說(上)

山的確是山,坡也就是坡,還有塔?

榆林塔啊,榆林塔,你原本就是一架土山而已,何來塔之一說呢!我真佩服先輩們有先見之明,硬生生地起名叫榆林塔,如今也有兩座高壓電線鋼塔就蹲在那裡,成為名副其實的榆林塔。

四座山、坡、塔之間共夾著三條路,哪三條?

第一條,白龍王山和牛道坡,與東山、榆林塔之間共夾一條從姜村往南,途經沙河頭、松北、直至成家溝村的水泥大道(城成鄉村公路的一部分),從龍王山頂看下去,就像一條無皺無褶的銀帶子。

第二條,白龍王山與牛道坡之間,從西面柳泉溝村(現已併入姜村行政村)經大溝凹至姜村的水泥公路。

第三條,榆林塔與東山之間,姜村、柳泉溝經大石溝至半崖村(現在併入沙河頭行政村)的土質便道。

與周圍諸山相比,白龍王山猶如鶴立雞群,形成眾星捧月之勢。但見群山逶迤,溝壑縱橫。青山堆翠,樹木蔥蘢。潺潺流水,猶如明鏡。習習和風,拂面沁身。

將目光收回近處,但見斷壁殘垣,雜草叢生;幾株老樹,忽死忽生;有榆有刺槐,七歪八正;還有不少沙棘和酸棗棘,還有許多野草夾雜其中。

龍王廟原先的輪廓還能看出個大概,西北角的石頭根基露出地上的部分,已經被滄桑歲月、無情風雨侵蝕得改變了原來的模樣,根基之上的土坯只剩下五六層,且已成為廢墟,而其它方向的牆的痕痕已完全看不到了。當院的位置,橫躺著一塊石碑,任憑我最大限度地睜大眼睛,戴上老花鏡,也難以辨清上面的文字,實乃一大憾事也。

李子明|姜村白龍王山的傳說(上)

院落的南邊,有一個近年來善男信女就地取材搭就的,極其簡陋的可供插香禮拜的小燒香“點”,原料就是廢棄的磚瓦,灰燼還依稀可辨……

目睹眼前荒涼、摻敗、狼藉的景象,一種惆悵、悽戚的感覺陡然掠過我的心房,一個非常古老、滄桑的傳說隨之也變得清晰起來……

傳說正文

大約一千四百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京都長安的西門街上,有一位擺卦攤的先生。你知道他是誰?讓我告訴你吧!他名叫袁守誠,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官名)袁天罡的叔父。此人能觀地理、識天象;斷貴賤、辨富貧;知兇定吉,判死言生;開談風雨迅,下筆鬼神驚。招牌有字書名姓,神課先生袁守誠。

李子明|姜村白龍王山的傳說(上)

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落魄文人。一個張稍是漁翁,以打魚為生;另一個叫李定是樵夫,整日裡上山砍柴,走街串巷賣柴餬口。時長日久,二人混得廝熟,成為隔行朋友,免不得在酒肉上也處下了說深不深、說淺不淺的交情。在酒足肉飽之後,也時常吟詩對和,闊談人生;譏諷時下,笑論古今。也不免惡語相向,相互褒貶前程。

有一天,二人各自了結營生,於飯鋪吃酒壓肉之後,又不免唇槍舌劍,互譏互諷,言來語去,不可開交。張稍說道:“我能知道明天收成多少,獲益幾何!”李定愕然,驚問其故,張稍便道出了原委。

原來,張稍每天都要向袁老先生送上一尾金色鯉魚,便知在何處下網捕撈,就能多有收穫,天長日久,屢驗屢靈。李定且信且疑歎服。

話說,張稍的言語正好被巡河小怪聽到了,就急忙稟報龍王。此龍王乃西海龍王敖順之三太子——涇河龍王,實授“八河總管”。聞聽此報,考慮到龍族子孫生死存亡之未來,便化裝成一位白衣秀士,想見識一下袁老先生的手段,以便伺機除掉他。

白衣秀士見老先生相貌稀奇,儀容秀麗,名揚大國,術冠京都,心中不由得暗暗稱奇。二人寒暄已畢,轉入正題。

先生問道:“公來所問何事?”

龍王答曰:“就問天上陰晴雨雪之事。”

先生稍加掐點,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佔雨澤,準在明朝。”

問:“明天幾時下雨,雨有多少?”

答:“辰時布雲,巳時響雷,午時下雨,未時雨停。一共落雨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龍王笑著說:“這話不可亂說,看先生之所言,倒像是你掌管雨簿一般。如果明天有雨,與你說的時辰、雨量等項相符,我奉送卦金五十兩。否則,我定將砸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馬上將你趕出京城,休得在此惑亂眾人,殘害生靈。”

先生回了一句:“願意奉陪,但願你言而有信,明日雨後再會。不送!”
龍王回到龍宮,召集龍子龍孫、蝦兵蟹將鮒軍師,通報了會見袁先生並打賭一事始末,眾嘍囉聽把,高興得手舞足蹈,都認為是穩操勝券,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今夜就去將那老夯貨碎屍萬段,以解心頭之恨!

忽聽的天空中一聲響亮,原來是天庭正使金衣力士,連聲叱喚涇河龍王快快焚香接旨,頒佈降雨事宜。

龍王焚香跪拜接旨,當聽完所頒內容時,差點嚇個半死。原來,天庭旨意與袁守誠所卜細節並無絲毫不同。

拜別天使,龍王忙與眾位水神精怪商討應付明天的危局。眾神怪皆苦無良策,面面相覷,抓耳撓腮。只見鮒軍師左手執一柄雜毛羽扇,右手輕捋長鬚,款款說道:“諸位,休得驚慌,莫要懼怕。大王也不必驚恐,某雖不才,願為大王獻一良策,管保大王有勝無敗!龍門水族子群繁盛”說罷,走到龍王面前,附在龍王耳邊一陣低語,直到龍王頻頻點頭稱是,龍面泛起笑容方才作罷。

李子明|姜村白龍王山的傳說(上)

第二天,涇河龍王率領風伯、雷公、雲童及電母等有關降雨天神,一起駕臨長安城九霄空上,風伯扯開風口袋,雲童布起盛雨雲,雷公錘撞震天響,電母揮動紅綵帶……

降雨完畢,龍王令眾神班師回宮,自己按落雲頭,仍扮作白衣秀士,徑奔袁先生卦攤而來。一頓亂砸之後,口出狂言,要袁老先生立馬滾出長安城,否則要取他的性命。

袁老先生洞悉此事的來龍去脈,“哼哼”冷笑幾聲之後,幾句話說的白衣秀士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整衣伏禮,雙膝跪地,忙不迭地叩頭求救。

你道是些什麼話,能讓龍王驚恐至此!

原來。袁先生是這樣說的:“你休得猖狂!真正有性命之虞的,不是小老兒,乃是你——涇河龍王、八河總管。別人能瞞,你以為我不知道嗎?你已犯下了兩大罪狀。其一,起風、布雲、響雷、閃電、降雨,你都延後一個時辰!其二,降雨點數,你也打了折扣,少了三寸八點。你已經觸犯了天條,玉皇大帝不會輕饒你,免不得在剮龍臺上吃一刀。”

龍王苦苦哀求救生之道,袁先生方才說道:“明日午時三刻,是你命休之時,由人曹官魏徵丞相行刑。為今之計,只好去求唐太宗皇帝,方能保你無事。”龍王聞言,千恩萬謝含淚拜辭而去。

涇河龍王顧不得返回龍宮,駕霧騰起空中,只等到夜深人靜,鼓打三更,遂移霧至大內皇宮上方,適逢唐太宗魂游出宮,龍王按下霧頭,幻變人形,在唐太宗面前整禮跪拜,乞求救命。唐皇備問情由之後,滿口應承。龍王方才辭離皇宮,迴歸龍庭。

李子明|姜村白龍王山的傳說(上)

次日上午,唐太宗旨召魏徵,急速進宮。商討完公事之後,又邀愛卿對弈,意在拖捱時辰,以搭救涇河龍王性命。

要知涇河龍王性命如何,且聽下篇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