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姜村白龙王山的传说(上)

序言

李子明|姜村白龙王山的传说(上)

从我们姜村往南约一公里处,大路的西南方有一座略显突兀的馍形黄沙石山,这就是白龙王山。

远眺白龙王山,它与周围群山连成一体,很难一下子切割开来。只见山连着山,岭接着岭,峰峦叠嶂,紧托着天……

走近白龙王山,只能望见山顶有几十棵树,山腰处,尽是人们千百年来开采石头所留下的斑驳痕迹,山根处是红油沙掺白土的贫脊耕地。

脚踩黄沙石,拨开沙棘丛,歇了两歇,登上白龙王山顶,极目四眺,你的心里,就会有诗圣杜老夫子登临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由衷的感慨。

此刻的你,真可谓“头顶青天,脚踩高山,山高人为峰,天地第一人”,一种顶天立地、飘然若仙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白龙王山的正东面那座不太高的山,就叫做东山,土石相杂,灌木丛生;正南两公里处,是松北村南面的龙王山,只能望到隐隐约约的轮廓;正北百余米外,是牛道坡,西高东低,倾斜的山坡上新增了两座西电东输的高塔架;东北面的榆林塔绵延至黄蒿圪嘴,满坡的杏花竟相开放,成了花的世界。

李子明|姜村白龙王山的传说(上)

山的确是山,坡也就是坡,还有塔?

榆林塔啊,榆林塔,你原本就是一架土山而已,何来塔之一说呢!我真佩服先辈们有先见之明,硬生生地起名叫榆林塔,如今也有两座高压电线钢塔就蹲在那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榆林塔。

四座山、坡、塔之间共夹着三条路,哪三条?

第一条,白龙王山和牛道坡,与东山、榆林塔之间共夹一条从姜村往南,途经沙河头、松北、直至成家沟村的水泥大道(城成乡村公路的一部分),从龙王山顶看下去,就像一条无皱无褶的银带子。

第二条,白龙王山与牛道坡之间,从西面柳泉沟村(现已并入姜村行政村)经大沟凹至姜村的水泥公路。

第三条,榆林塔与东山之间,姜村、柳泉沟经大石沟至半崖村(现在并入沙河头行政村)的土质便道。

与周围诸山相比,白龙王山犹如鹤立鸡群,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但见群山逶迤,沟壑纵横。青山堆翠,树木葱茏。潺潺流水,犹如明镜。习习和风,拂面沁身。

将目光收回近处,但见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几株老树,忽死忽生;有榆有刺槐,七歪八正;还有不少沙棘和酸枣棘,还有许多野草夹杂其中。

龙王庙原先的轮廓还能看出个大概,西北角的石头根基露出地上的部分,已经被沧桑岁月、无情风雨侵蚀得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根基之上的土坯只剩下五六层,且已成为废墟,而其它方向的墙的痕痕已完全看不到了。当院的位置,横躺着一块石碑,任凭我最大限度地睁大眼睛,戴上老花镜,也难以辨清上面的文字,实乃一大憾事也。

李子明|姜村白龙王山的传说(上)

院落的南边,有一个近年来善男信女就地取材搭就的,极其简陋的可供插香礼拜的小烧香“点”,原料就是废弃的砖瓦,灰烬还依稀可辨……

目睹眼前荒凉、掺败、狼藉的景象,一种惆怅、凄戚的感觉陡然掠过我的心房,一个非常古老、沧桑的传说随之也变得清晰起来……

传说正文

大约一千四百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京都长安的西门街上,有一位摆卦摊的先生。你知道他是谁?让我告诉你吧!他名叫袁守诚,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官名)袁天罡的叔父。此人能观地理、识天象;断贵贱、辨富贫;知凶定吉,判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招牌有字书名姓,神课先生袁守诚。

李子明|姜村白龙王山的传说(上)

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落魄文人。一个张稍是渔翁,以打鱼为生;另一个叫李定是樵夫,整日里上山砍柴,走街串巷卖柴糊口。时长日久,二人混得厮熟,成为隔行朋友,免不得在酒肉上也处下了说深不深、说浅不浅的交情。在酒足肉饱之后,也时常吟诗对和,阔谈人生;讥讽时下,笑论古今。也不免恶语相向,相互褒贬前程。

有一天,二人各自了结营生,于饭铺吃酒压肉之后,又不免唇枪舌剑,互讥互讽,言来语去,不可开交。张稍说道:“我能知道明天收成多少,获益几何!”李定愕然,惊问其故,张稍便道出了原委。

原来,张稍每天都要向袁老先生送上一尾金色鲤鱼,便知在何处下网捕捞,就能多有收获,天长日久,屡验屡灵。李定且信且疑叹服。

话说,张稍的言语正好被巡河小怪听到了,就急忙禀报龙王。此龙王乃西海龙王敖顺之三太子——泾河龙王,实授“八河总管”。闻听此报,考虑到龙族子孙生死存亡之未来,便化装成一位白衣秀士,想见识一下袁老先生的手段,以便伺机除掉他。

白衣秀士见老先生相貌稀奇,仪容秀丽,名扬大国,术冠京都,心中不由得暗暗称奇。二人寒暄已毕,转入正题。

先生问道:“公来所问何事?”

龙王答曰:“就问天上阴晴雨雪之事。”

先生稍加掐点,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问:“明天几时下雨,雨有多少?”

答:“辰时布云,巳时响雷,午时下雨,未时雨停。一共落雨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笑着说:“这话不可乱说,看先生之所言,倒像是你掌管雨簿一般。如果明天有雨,与你说的时辰、雨量等项相符,我奉送卦金五十两。否则,我定将砸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马上将你赶出京城,休得在此惑乱众人,残害生灵。”

先生回了一句:“愿意奉陪,但愿你言而有信,明日雨后再会。不送!”
龙王回到龙宫,召集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鲋军师,通报了会见袁先生并打赌一事始末,众喽啰听把,高兴得手舞足蹈,都认为是稳操胜券,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今夜就去将那老夯货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忽听的天空中一声响亮,原来是天庭正使金衣力士,连声叱唤泾河龙王快快焚香接旨,颁布降雨事宜。

龙王焚香跪拜接旨,当听完所颁内容时,差点吓个半死。原来,天庭旨意与袁守诚所卜细节并无丝毫不同。

拜别天使,龙王忙与众位水神精怪商讨应付明天的危局。众神怪皆苦无良策,面面相觑,抓耳挠腮。只见鲋军师左手执一柄杂毛羽扇,右手轻捋长须,款款说道:“诸位,休得惊慌,莫要惧怕。大王也不必惊恐,某虽不才,愿为大王献一良策,管保大王有胜无败!龙门水族子群繁盛”说罢,走到龙王面前,附在龙王耳边一阵低语,直到龙王频频点头称是,龙面泛起笑容方才作罢。

李子明|姜村白龙王山的传说(上)

第二天,泾河龙王率领风伯、雷公、云童及电母等有关降雨天神,一起驾临长安城九霄空上,风伯扯开风口袋,云童布起盛雨云,雷公锤撞震天响,电母挥动红彩带……

降雨完毕,龙王令众神班师回宫,自己按落云头,仍扮作白衣秀士,径奔袁先生卦摊而来。一顿乱砸之后,口出狂言,要袁老先生立马滚出长安城,否则要取他的性命。

袁老先生洞悉此事的来龙去脉,“哼哼”冷笑几声之后,几句话说的白衣秀士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整衣伏礼,双膝跪地,忙不迭地叩头求救。

你道是些什么话,能让龙王惊恐至此!

原来。袁先生是这样说的:“你休得猖狂!真正有性命之虞的,不是小老儿,乃是你——泾河龙王、八河总管。别人能瞒,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你已犯下了两大罪状。其一,起风、布云、响雷、闪电、降雨,你都延后一个时辰!其二,降雨点数,你也打了折扣,少了三寸八点。你已经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不会轻饶你,免不得在剐龙台上吃一刀。”

龙王苦苦哀求救生之道,袁先生方才说道:“明日午时三刻,是你命休之时,由人曹官魏征丞相行刑。为今之计,只好去求唐太宗皇帝,方能保你无事。”龙王闻言,千恩万谢含泪拜辞而去。

泾河龙王顾不得返回龙宫,驾雾腾起空中,只等到夜深人静,鼓打三更,遂移雾至大内皇宫上方,适逢唐太宗魂游出宫,龙王按下雾头,幻变人形,在唐太宗面前整礼跪拜,乞求救命。唐皇备问情由之后,满口应承。龙王方才辞离皇宫,回归龙庭。

李子明|姜村白龙王山的传说(上)

次日上午,唐太宗旨召魏征,急速进宫。商讨完公事之后,又邀爱卿对弈,意在拖捱时辰,以搭救泾河龙王性命。

要知泾河龙王性命如何,且听下篇揭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