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還存有大國夢的俄羅斯不同,政局的動盪、經濟的下滑、訂單流失讓烏軍工步履維艱。與對我們仍存有防範之心的俄羅斯不同,為了維持生存,烏克蘭對於東方的前學生幾乎是有求必與。莫洛佐夫的坦克動力交流,安東諾夫的大飛機諮詢,馬達西奇的發動機,都給了軍工青春期的東方學生莫大的幫助。

然而這些比起來,烏克蘭對中國海軍的近20年的爆發貢獻更大,甚至超過了毛子這個大師傅。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造船——黑海造船廠

烏克蘭的造艦能力很強,原蘇聯六個大型水面艦艇的造船廠,有三個位於烏克蘭的黑海沿岸,分別是黑海造船廠、61巴黎公社社員船廠和大海造船廠,而其中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唯一製造航母的船廠。

黑海造船廠位於尼古拉耶夫市,創建於沙俄時代的1897年。1962年開始建造第一代航母“莫斯科”號。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蘇聯的第二代航母,基輔級4艘也是黑海造船廠建造的。

黑海造船廠職工最多時有2.5萬多人,佔地302公頃(包括42公頃的水面面積),舾裝碼頭總長2675米,公路總長29公里,鐵路總長49公里。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時,蘇聯的第三代航母,首艦庫茲涅佐夫號才剛剛服役不到1年,而黑海的船臺上還有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號航母。此外蘇聯的第四代核動力航母,首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也已經開工2年。

時光在1991年12月嘎然而止,瓦良格的故事眾所周知,而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被拆成了廢鐵回爐。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實際上我們在得到遼寧艦的幾乎同時,從烏克蘭還得到了蘇-33的原型機T-10K-3。

分家後烏克蘭得到了黑海造船廠,但顯然沒有辦法維持它的運作。僅靠著可憐的修船業務,龐大的船廠明顯是吃不飽,為了維持生存甚至開起了傢俱廠。後來烏政府吧90%的船廠股份都賣給了個人投資者,現在黑海造船廠靠造貨船和修船勉勵殘喘。

而俄羅斯失去黑海造船廠後是追悔莫及。在2000年把“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母(基輔級改型),送給了印度,但要求由北方艦隊造船廠改造。俄羅斯是希望有通過給印度改造航母的機會,打著組建自己的航母維修甚至是建造隊伍的算盤。

61巴黎公社社員船廠同樣是位於尼古拉耶夫的,是建造蘇聯光榮級巡洋艦的船廠。現狀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克里米亞的大海造船廠,在蘇聯解體後,靠著對希臘和中國出口“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日子過的相對好些。烏克蘭危機前,我們訂購的4艘中。危機爆發後,還有兩艘未交付,據說是未完全完工就弄了回來,在廣州的船廠裡自己舾裝。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比較有意思的是,據說我們之前這批氣墊船是和烏克蘭前了合同,現在船廠歸了俄羅斯,錢怎麼付,俄烏爭執了一段時間。

除了遼寧號和氣墊船,烏克蘭還為我國貢獻了2艘影響巨大的船。其一是雪龍號,1993年我國以1750萬美元低價從烏克蘭赫爾松造船廠購得,經過改造後成為中國目前唯一功能齊全的極地科考破冰船;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其二是青海湖號補給艦,也是由赫爾松造船廠建造的。這艘Komandarm Fedko級艦隊油船原計劃交付給蘇聯海軍。1993年我國購買該艦,後帶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續建。該船在1996年交付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是中國第一艘大型綜合補給艦;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燃氣輪機——曙光機械設計局

相比與明面上的艦船,烏克蘭曙光UGT25000燃氣輪機對我海軍的貢獻也許更大。可以說沒有曙光的UGT25000,今天的052C/D和未來的055進程就不可能這麼順利。

同樣是位於尼古拉耶夫市的曙光-機器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是前蘇聯最好的燃氣輪機制造單位,生產了50%以上的蘇聯船用燃氣輪機。

1980年代中,看到美國的LM2500服役後,蘇聯向“曙光”下達了研發同類燃氣輪機作為新一代船用動力的任務。1991年蘇聯解體時,“希望之星”UGT25000型燃機雖然還沒有完成全部設計,但已經可以進入試製和實驗階段。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和西方的關係也急轉直下剛剛上的LM2500徹底斷了來路。於是一個缺米,一個缺鍋,二者一拍即合。1993年簽定了首批10臺的合同,並以其為動力建造了我們熟悉的052B型168、169和052C型170、171兩艦。

隨後經過雙方協商,1998年UGT25000的國產化工作正式啟動,首臺國產化UGT-25000燃氣輪機於2004年完成試製,國產化率達到60%以上,經過長時間測試與考核,達到了設計要求,各項性能與烏克蘭原產機組相當。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052C,170艦

而到了2011年第二階段國產化工作完成,國產化率提高到95%以上。在169艦上替代了原裝燃氣輪機,並赴索馬里進行護航經受了考驗。

可喜可賀滴是在國產化率不斷提升的同時,經過中烏雙方的緊密合作UGT-25000的最大功率已經從最初的25MW級別提升到30MW級別,同時還具有更高壽命、更好的維修保養特性。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052D

海軍的艦船也一路從中型驅逐艦向大型驅逐艦開始轉變。從噸位的大幅度增長,從側面上也說明了海軍對動力系統的底氣日漸充足。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055型


戰略導彈——南方機械設計局

位於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南方”中央設計局和“南方機械製造廠“是蘇聯主要的液體彈道導彈研製企業。

南方設計局最著名的產品是SS-18(R-36M,撒旦)液體洲際戰略導彈,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現役導彈。SS-18有多個改進型,最遠射程達1.6萬公里,最多能攜帶10枚各7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SS-18(R-36M),撒旦這個綽號夠霸氣!

蘇聯解體後,烏國內無法支撐龐大的軍事工業。很多的軍工企業沒了訂單,專家和技師也都是人,都是要吃飯滴。於是不只是“狡猾滴東方人“,其實美俄也在不斷薅烏克蘭的社會主義羊毛。先是俄羅斯誘騙走了一大批俄籍或親俄人才;而美國等西方公司也是藉著各種合作機會,蒐羅誘騙烏專家人才。

1995年為了謀生存,南方設計局參與了波音組織的海上發射公司,承擔第一、二級的火箭製作和發射支持,但只佔15%的股份;波音負責營銷和系統總成佔40%;挪威阿克公司佔20%負責海運、發射平臺和指揮船;俄羅斯的能源火箭公司佔25%,負責第三級。至2008年9月,海上發射公司共發射了29枚火箭,26枚成功,1枚只取得部分成功。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海上發射是個好東西,怎麼就這麼玩沒了呢?體制滴問題大啊!

也許是看到了海上發射公司的成功,更看好私人宇航市場的前景。2006年海上發射公司的主席和總經理 Jim Maser 宣佈將離職,加入艾倫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擔任總裁兼CEO同時帶走了大批的俄烏人才。由於人才流失後的發射失敗,2008年的金融危機,到了2009年海上發射公司維持不下去了宣佈破產。而後來的“陸上發射“系統也不成功。

SPACE X也好,亞馬遜貝佐斯的藍色起源也好,其實背後都有大量蘇聯解體後流失到西方的俄烏兩國人才。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由於南方機械廠只能生產彈體和助推級發動機,而RD170/180系列發動機需要俄羅斯生產,雙方鬧僵後烏克蘭是無法單獨開展任何的航天項目。與巴西合作進行的"Cyclone-4”項目,原計劃使用烏克蘭運載火箭發射巴西衛星,也已經“凍結”。

2014年烏總統波羅申科視察南方設計局時,真正感興趣的既不是他們的運載火箭或者導彈,也不是他們同樣已經陷入停滯的“軍轉民”民用汽車生產項目。他真正感興趣的,似乎是利用機械厂部分閒置車間製造的RG-1榴彈機槍。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過往的20多年,東方的學生抓住了機遇,從烏克蘭這個師傅手中學到了大量以前是無論如何都難以獲取的技術和經驗。同時烏克蘭獨立後,民族失去了目標和方向,對於前蘇聯留下來的重器和法寶,以賣廢鐵的態度處理“棄之如敝屣“。這也讓“狡猾的東方人“佔不不少的便宜,特別是一些如架蘇-33的原型機這樣的好東西,大大促進了我們項目發展的進度。

反觀烏克蘭,由於國家目標的失去,訂單的萎縮,人才的流失,已經讓這個曾經的二師傅已廉頗老矣。東方的學生也已長大,雖然二師傅內教授的技能所剩無幾,但於心我們由衷的希望二師傅否極泰來。

烏克蘭軍工:二師傅老去的背景(下)

衍生閱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