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幫曹操掌控稱霸的兩個制高點

他幫曹操掌控稱霸的兩個制高點

三國三雄中,曹操之所以為首強,除了他年紀最大,出道最早以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具有三國群雄所沒有的戰略縱深。

曹操的三大戰略縱深

他幫曹操掌控稱霸的兩個制高點

一、他本人的智計、謀略、格局,遠在當時所有人之上。

二、率先“挾天子以令諸侯”,搶先佔有戰略制高點。

三、極重視修耕植,蓄軍資,建立了別人所輕忽並缺乏的基本面。

除了第一項別人幫不上的主觀條件外,其餘兩項,都是別人向他建議的好主意;而建議者不是別人,就是毛玠。

以第二項“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言,三國時,一共有三人提過。

第一個是毛玠;第二個想到這個好主意的是袁紹謀士沮授,他在公元195年(漢興平二年)提出此計時,還特別提醒袁紹:

“今迎朝廷,於義為得,於時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矣!”

第三個則是荀彧,時間比沮授又晚了一年;而曹操也正是在苟彧的臨門一腳下,展開了迎天子的具體行動。

戰略制高點——迎天子

他幫曹操掌控稱霸的兩個制高點

迎天子為什麼這麼重要?

自公元184年(漢中平元年)黃巾之亂起後,天下由小亂變大亂。公元189年(漢中平六年),董卓進京,廢少帝、立獻帝、殺何太后,從此威福自專,政由己出,權傾天下。當時,獻帝雖是傀儡,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所謂名正則言順;儘管真正發號施令的人是董卓,但只要形式上出自獻帝之口,就成了聖旨,諸侯們不能不聽,不敢不聽,否則將成為天子之敵,乃至天下公敵。這種壓力,誰也吃不消。

所以,三國時真正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是董卓,他也因此稱霸天下三年。董卓死後,獻帝落入了李李傕、郭汜之手,李、郭兩人得此之便,也因此橫行天下於一時。

皇帝這塊招牌這麼管用,但一般人都渾然不覺;就以這點來看,毛玠之高,可想而知。

毛玠,字孝先,兗州陳留郡平丘人。早在年輕當縣吏時,就以清廉公平著稱。天下大亂後,本來打算避居荊州,走到半路上,就聽人說劉表不是塊料,便在荊州和兗州交界的魯陽停了下來。

率先提出曹魏建國的兩大戰略

他幫曹操掌控稱霸的兩個制高點

公元192年(漢初平三年),曹操領兗州牧,徵召毛玠為治中從事。毛蚧立刻獻策:

“現在天下紛亂崩塌,皇室動盪,人民難以樂業,因饑饉而四處流亡,公家資財匱乏,百姓無安身立命的意願,天下難以安定。放眼袁紹、劉表,雖然人多勢眾,但都沒有宏圖遠識,並無樹立基業、強根固本的做法。就軍事大計而言,立基於義者勝,維持強盛與名分則有賴於經濟資財,所以,應奉迎天子,以號令違法亂紀之臣,再勸修耕植,積蘊軍事資本,如此,將不難建成霸主之業。”

全文雖短,但句句重要,大致可分為三段:

一、先縱論天下形勢,只有興經濟、安百姓,才可能建立霸業,否則,必難持久。

二、袁紹、劉表這兩個最強的對手,雖然形式上很強,但短視近利,看不到霸業的基礎。

三、霸業的基礎在於建立名分上的正當性,保住名分的關鍵則在於強大的實力。所以,奉迎天子以號令對手,先取得戰略制高點,屯田墾殖、儲備軍資,以取得制敵能量.就可以成就大業。

毛玠的這番話,等於曹魏立國的大戰略,其重要性相當於諸葛亮的《隆中對》之於蜀漢,成為曹操日後施政的最高指導原則,而曹操也憑此脫穎而出,威震群雄。

公元196年(漢建安元年),曹操終於把獻帝迎到了許昌,從此在群雄爭霸中,佔盡了優勢。由於他在形式與實質上都是朝廷的代表,他打人,就是征討不臣;若有人敢打他,就是打朝廷,形同叛逆。當時的天下雖亂,畢竟還沒有人敢公然與“天子”作對,否則,壓力頓集於一身。這一來,曹操遂得以善用他的軍事能力,一一削平群雄。

毛玠對曹操的第二個大貢獻,就是指出糧食問題的重要性。

群雄中普遍的難題——缺糧

缺糧是當時極普遍的大問題,餓著肚子,不但不能耕植,更不可能打仗。偏偏天下大亂時,百姓流離失所,不安定下來,就不可能耕植;不能耕植就會缺糧,一缺糧,就算白起、韓信也打不了勝仗。這個苦惱,不但是曹操的痛處,也是絕大多數人的麻煩。問題是,只要天下不安定,這兩個難題就會不斷地惡性循環。官渡大戰時,曹操在軍事上雖握有主動權,但在缺糧壓力下,仗幾乎打不下去,眼看著就快窮途末路,幸好冒出個許攸來,幫他出主意,解決了缺糧食危機,最後才因此獲勝。

諸葛亮也有同樣的困擾,好幾次出兵北伐,都因糧草不濟而回師,終而使孔明先生“出師未捷身先死”;糧食問題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曹操發佈置屯田令

他幫曹操掌控稱霸的兩個制高點

毛玠提出糧食戰略問題後,羽林監棗祗又接著建議屯田;經過一番內部會議後,曹操正式發佈了“置屯田令”,開始大力推廣農耕;由許下開始,第一年就豐收,後來逐漸推廣。棗祗死後,由任峻接手主持;幾年下來,便把各地的倉庫都裝滿了。

曹操是當時群雄中,最先看到糧食問題,並傾力經營的人。他後來之所以能在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和他秉持“修耕植以蓄軍資”的戰略原則,全力推動屯田是分不開的。追本溯源,毛玠之功,實不可沒。

然而,毛玠對曹操霸業的貢獻,尚不止此。

選拔人才,建立清廉政風

曹操當了丞相後,毛玠曾當過東曹掾;東曹掾的主要工作,就是選拔人才。毛玠生性清正耿介,拔舉的都是廉潔有能的公正人士;當時具有盛名的人雖多,但若素行不端,則根本進不了毛玠的推薦名單中。世子曹丕曾私下向毛玠請託人事,毛玠以所薦人選條件不符予以拒絕;佞人不幸進,賢人得委任,曹營實力,由是大振。

毛玠不但舉薦公正,自己的立身、生活也很謹慎儉約。由於身居高位,士人競相景從,魏國上下形成一股廉潔之風,即使貴寵之臣,在車馬服裝上,也不敢太過奢華;曹操為此感嘆道:

“用了天下的人,使天下人自治,我再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整體而言,毛玠在曹營中,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太明顯的事功,但他對曹魏的實質貢獻和影響,絕不在荀彧之下。《三國演義》中,把他寫成和于禁一體的武將,不但是扭曲他,而且也太小看他了。

(選自:李安石著,《三國奇士與國士》,商務印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