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要除掉韓信?是怎麼樣一步步除掉韓信的?

生活經驗分享365

劉邦除掉韓信,不過是帝王思維的必然反應。

首先,韓信並不真正歸屬於劉邦的利益集團 。

劉邦起義前,身邊集結了一幫朋友,他們分別是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夏侯嬰、盧綰等人。這幫人打起義起,就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建立了不朽功勞。而從始至終,他們都效忠於劉邦,除了盧綰陰差陽錯的走向造反外,其他人對劉邦從來都是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叛意。反觀韓信,劉邦起義時,韓信正跟從項羽。後來劉邦被封為漢王后,韓信才前來投奔劉邦。而韓信之所以投奔劉邦,不過是想在他那裡謀到一份差事,好實現他的王侯將相之夢。後來,他見劉邦無意重用他,還逃跑走人,幸虧蕭何把他追回,這才作罷。也就是說,韓信不過是把劉邦當作一個平臺,一旦這個平臺不重視他,他隨時都有走人的可能。這種缺乏天然的利益聯盟,劉邦怎麼可能充分信任韓信?

其次,韓信手握重兵,對劉邦的政權構成巨大的威脅。

韓信被喻為兵仙,並非浪得虛名。在劉邦的集團裡,建立最大戰功的也就只有韓信 ,收魏國,攻趙國,降齊國, 漢朝大半個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然而當韓信打下齊國時,就準備稱王了。於是他假借齊人狡詐,必須有人管理,於是逼迫劉邦封他為齊王。而他成為一方諸侯以後,對劉邦的命令並不怎麼認真執行了,當劉邦叫他率兵會戰時,他竟然沒去,害得劉邦被項羽追打。最後,劉邦只好給韓信土地作為交換,韓信才派人會戰,終於打敗項羽。這種眼裡只有自個利益,沒把主上患難危急放在心上的將軍,劉邦又怎麼不防他?所以,在劉邦眼裡韓信就像一隻餓狗, 有肉喂他他就對你好,一旦手中無肉,可能他就要跳上來嘶咬你了。

沒有天然聯盟關係,且又手握重兵,割據一方,如果不除掉韓信的話,劉邦肯定是睡不著的。所以,劉邦必然制定計劃將韓信除掉,以解心頭之患。

劉邦是這樣一步步除掉韓信的:垓下之戰,韓信率兵打敗項羽後,劉邦就迅速解除韓信兵權,然後將之遷為楚王,將齊國這塊土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裡。接著,韓信因為收留項羽屬將鍾離昧,劉邦叫他交人,但是他竟然不交,劉邦由此試探出韓信還是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於是在陳平的謀劃之下,以出巡雲夢澤的名義,叫他前來會見。而韓信一到,劉邦就派人將他拿下,然後削掉楚王之職,除為淮陰侯。而韓信除為淮陰侯後,心中不平,竟然悄悄地要聯合北方將領陳豨準備造反。而當時劉邦正率兵征戰在外,而呂雉獲取消息後,就找來蕭何商量對策。因為韓信跟蕭何有著深刻的感情,呂雉就利用蕭何,讓蕭何叫韓信回宮裡開會。而韓信竟然沒有半點防備,獨自前往未央宮,一到宮裡,就被呂雉派去埋伏的武士抓住,然後迅速斬首。

總結韓信一步步被殺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劉邦一開始並沒有誅殺韓信之意,不過是想解除他的兵權,讓他安份守已。不料,韓信因為憤憤不平,逼得劉邦及呂雉只好先下手為強,解除這個心腹大患。如果韓信聽話點,隱忍點,聰明點,或許他還不至於落到這般下場。


月望看歷史

韓信是偉大的軍事天才。在漢楚戰爭中,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屢出奇兵,破魏伐代,滅趙降燕,平定三齊。漢朝的江山,有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那劉邦為什麼卻不信任他呢?這並非沒有原因。

在韓信平定三齊後,劉邦在西線吃緊,被項羽圍困在廣武,要求韓信迅速率兵西援。然而,韓信卻按兵不動,反倒派人前去向劉邦提出一個要求:請求立為假王,鎮撫齊國。假是代理的意思,就是要全權代理齊王的職責。劉邦勃然大怒,張良暗地裡踢他一腳,這位厚黑大王反應敏捷,馬上口風一轉,對韓信的使者說:“大丈夫平定諸侯,要當就當個真王,當假王幹什麼呢?”立即宣佈封韓信為齊王。

韓信麾下的謀士蒯通,曾勸他自立門戶,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在軍事上富有決斷力的韓信,在政治上卻優柔寡斷,認為劉邦待自己恩重如山,怎能見利背義呢?他自信戰功卓著,劉邦沒有理由虧待自己。然而,

韓信既不想背叛劉邦,卻沒有表現出一個臣子應該有的忠誠。

公元前202年,劉邦追擊西楚兵團到固陵,又一次緊急命令韓信速來會合,圍殲西楚兵團。在此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時刻,韓信又一次按兵不動。他以這種沉默的方式,向劉邦索取更大的利益。劉邦不得不做出讓步,把陳邑到海濱的地盤劃給韓信,韓信才心滿意足,率部投入戰場。

韓信得到了土地,可是在劉邦的心裡,他已經是一個不忠誠的危險人物。在韓信兵團的參戰下,項羽敗亡。然而,韓信一步步地登上人生的巔峰時,下坡之路已隱然可見。

論打仗,劉邦不如韓信;論玩政治,韓信在劉邦眼中只是個小兒科。

一個計劃在劉邦腦袋裡形成。擊滅項羽之後,途經定陶,劉邦出其不意地闖入韓信兵營,奪走他的印信。這次突然襲擊,一下子繳了韓信的兵權,韓信成了光桿司令。不過,考慮戰亂剛平,劉邦並沒有藉機剷除韓信,只是改封為楚王,迫使其離開老巢齊國。

就在這時,韓信又被抓住一個把柄:私下收容西楚大將鍾離眛。很快,一封舉報信交到劉邦手上,舉報韓信打算謀反。劉邦依陳平之計,以巡遊為名,率大軍兵臨楚境。韓信心中大為恐慌,獻鍾離眛的人頭以見劉邦。劉邦以有人舉報謀反為名,逮捕韓信,裝上囚車。不過,這時劉邦仍沒有殺韓信的想法,只是裭奪他的封國與王號,降爵為淮陰侯。

從王到侯,韓信被剝奪了實權,鬱郁不得志,他不僅沒有吸取教訓,低調做人以等待時機,反而處處表現其內心不滿的情緒。有一次,他去拜會樊噲,樊噲對他頗為尊重,還稱他為“大王”,韓信卻慨嘆說:“沒想到我現在居然與屠狗的樊噲為伍。”

更要命的是,韓信仍在劉邦面前搶風頭。有一次,劉邦問他:“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陛下最多能帶十萬兵。”劉邦再問:“那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自信地答道:“臣用兵是多多益善。”

對於用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劉邦當然是放心不下。如今天下太平,你能帶兵打仗,你想打誰呢?

最終導致韓信之死的誘因,乃是陳豨的叛變。

關於這件事,史書是這樣說的:

陳豨是韓信的好友,

被任命為鉅鹿太守後,前來辭行。韓信對他說:“您所鎮守的地方,擁有天下最精銳的部隊。皇上現在信任你,可是如果有人說你想反叛,謠言要是多幾次,皇帝不信也信了,到時你要怎麼辦呢?”陳豨一聽怔住了,韓信密囑道:“若發生這樣的事,你就起兵自立,我暗中在內策應,如此則天下可圖。”

公元前197年時(漢高帝十年),陳豨果然被逼叛變。劉邦率軍隊親征叛軍,派人召韓信隨軍出征。韓信推脫身體有病,不肯前往。據說陳豨起兵時,韓信就秘密與之取得聯繫,表示要裡應外合。韓信的計劃是偽造聖旨,到時釋放囚徒與奴隸,組建一支軍隊,進攻皇宮,發動政變,剷除呂后與太子。

然而,關鍵時刻,有人出賣韓信,向呂后告發其陰謀。呂后大驚失色,召蕭何入宮商量。蕭何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假稱陳豨已經敗亡,要求所有官員前往宮中祝賀。出於對蕭何的信任,韓信入了長樂宮,然後就被呂后下令逮捕。呂后

比劉邦更加雷厲風行,更加冷酷無情,無需審判,無需證據,直接下達處決令。

不過,對於韓信謀反的說法,我覺得十分可疑。

美國當代思想家尼爾·沃爾什曾有一段關於歷史的精闢說法:“你們教的根本不是歷史,而是政治。歷史本應對真正發生的事,做充分而精確的記載。政治卻從來不關乎真正發生的事。政治總是關於所發生的事的某某人的觀點。歷史揭示事實,政治則將之正當化。歷史揭發、說明一切;政治則掩蓋,只說一面之詞。”

首先,史書裡對韓信與陳豨的秘密談話內容記錄得那麼清楚,這個就很奇葩了。這種謀反的話,顯然不可能當著第三人的面說,那麼韓信、陳豨難道會自己洩露出去嗎?其次,韓信如果要謀反,第一選擇肯定是逃出京城,投奔陳豨,以自己無以倫比的軍事才華對抗劉邦。怎麼會是在京城監獄裡釋放囚徒與奴隸呢?難道造反只靠一群赤手空拳的烏合之眾嗎?要知道韓信就是個光桿司令,沒有武器造什麼反呢?因此,我懷疑韓信謀反之事,乃是官方偽造的。


君山話史

歷史上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打江山的大將軍,又是功勳卓著的重臣,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在皇家的眼線中生存,你不檢點就必然遭到灰飛煙滅的既定過程。

韓信自己走錯的第一步是自己向漢王劉邦要齊王這樣頂戴,對於韓信來講這是利令智昏,是勝利衝昏了頭腦,這是埋下禍根的由頭。韓信走的第二步是暗中收留項王亡將鍾離昩,等劉邦發覺而後韓信提亡將之頭面見劉邦,而後韓信有楚王降為淮陰侯。第三步降為淮陰侯的韓信內心不滿,常以和樊噲為伍羞恥,現反心之意,甚至在劉邦面前此僭越之帶兵多多益善。到了第四步他暗中與鉅鹿守陳豯策劃對曰,尋求自保,這一切的一切韓信的路就走到了盡頭,劉邦且喜且憐之,更何況面對專欲以事誅異姓王及大功臣的毒辣呂后!最後呂后收緊網線殺韓信於帝都的鐘室,韓信的一生榮辱也就無棺定論了,完全是居功自傲、咎由自取,軍事見長,政治見短,這樣的人生認知他永遠不會走遠,是人生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必須。


楊柳青青春之聲

劉邦為什麼要除掉韓信有以下幾種因素:一,患難易共,富貴獨享。這一點是中國歷史上普遍帝王的共識,並不是劉邦的個例。如唐朝的李治在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把他推上帝位後,慢慢地就嫌棄他,最後乾脆迫他自盡。心地仁厚的宋太祖不也是有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麼。明太祖更是在天下統一後,大肆屠戮開國功臣。清初也是在統一全國後清除異性王。二,劉邦除掉韓信等異性王也是為劉氏後代江山穩固起見而為之的。韓信等異性王是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重要軍事力量組成部分,可謂是功高蓋世,無可加封的地步。劉邦在世這些人也許安分守已,一旦劉邦去世,新皇帝對韓信這些人沒有再好封賞,韓信他們心裡肯定是不高興的,認為新君怠慢.,不重視他們這班老傢伙了,久而久之,難保韓信他們沒有反叛的舉動,但到那時也就晚了。三,劉邦殺掉韓信也是為了中央集權,鞏固劉氏江山的需要。韓信被撤藩後,劉邦就把他的封地分封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不然劉邦的兒子們就沒有好地方去了。還有一點韓信他們死了,以後的新君也好對新貴們進行封賞,來樹立新君的威信與恩典,團結鞏固新君的統治。四,韓信也有自身的缺點,雖然他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天才,但骨子裡也有凡夫俗子的貪婪與驕傲自大的毛病。如他當初投奔劉邦後經夏侯嬰的推薦,劉邦給韓信一個管理糧草的都尉,幹了不久就嫌官小了,招呼都不打就逃走了,還是蕭何時時注意韓信,當蕭何追上韓信許諾要劉邦給大將軍一職時,韓信才又回到劉邦的手下。他的大將軍實是逼迫劉邦封的。在垓下之戰最關鍵的時侯,韓信又以齊地平定不久,政權不穩固為由拒絕與劉邦合夾擊項羽。無奈劉邦聽從張良計策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得到齊王印信後馬上就率兵南下投於消滅項羽的最後一戰。這兩次貪求高位也為劉邦要殺韓信埋下了伏筆。劉邦消滅項羽後,馬上收繳了韓信的大將軍印信,韓信馬上就成了光桿司令。接著劉邦登帝位,封賞他手下的文臣武將,首先就以韓信的故鄉在楚地為由,改封韓信為楚王並就藩。為什麼劉邦要改封呢?因為韓信進入齊地已有兩年時間,齊地的各級官員都是韓信任命,齊地百姓只知道韓信未必知道有個劉邦,韓信的恩德威信己深入齊地人民,這對劉邦是不不利的,在楚地韓信是一片空白,沒有什麼威信恩德。時間不長劉邦又以有人告韓信準備謀反為由,使用陳平的計策誘捕了韓信,因查無實據,劉邦只好撤了韓信的楚王改為淮陰侯,並留他在京城。一次在朝堂上劉邦和韓信論兩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如何,韓信說劉邦能指揮十萬人馬是最多,劉邦反問他的能力怎樣?韓信競毫不謙遜地說:多多益善。劉邦就挖苦他:多多益善,為什麼又為我所擒?韓信答道:這是天意安排,並不是人力能做到的。通過這次對答,劉邦更加對韓信的猜疑加深了,韓信對劉漢王朝的巨大貢獻也被他貪婪與驕傲所淹沒,換來的只是劉邦對他的厭惡與唾棄。漢高祖十年,劉邦在外征討陳稀叛亂,呂雉和蕭何設計誘捕了韓信,以謀逆罪斬殺了韓信並滅三族,曠世兵聖,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就這樣的悲劇下場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史事顯微鏡

雖然韓信是被呂后直接殺死的,但是劉邦知道韓信死後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

劉邦的這一態度也表明,他是非常希望韓信死的。而劉邦除掉韓信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穩定劉氏的江山



韓信和劉邦關係決裂

韓信東渡平原之時,劉邦已經派酈食其說服了齊國投降。而韓信聽從了蒯通的建議,強行攻打齊國。導致了酈食其被烹殺。

攻下之後,又在劉邦被項羽圍困滎陽的時候,要求劉邦封自己為假(代理)齊王。可以想到此時劉邦對待韓信的心理,一定是恨之入骨。不過礙於當時的局勢,劉邦為了穩住韓信,冊封了韓信為正牌齊王。



不僅僅有以上事情,還有在垓下之圍時,韓信遲遲不到,甚至有蒯通勸說韓信自立。雖然韓信沒有采納,但是對於君王而言,韓信此時已經是必死了。

最終,直到劉邦擴大了韓信的封地,韓信才帶兵前來。種種的事情加在一起。劉邦和韓信的關係早已經破裂了。



韓信的能力和威望過高

韓信的能力不用過多贅述,統兵作戰能力在劉邦集團內無人能及。而劉邦平定項羽後,韓信強悍的軍事才能不僅僅沒有了用武之地,反而成為了漢朝的潛在威脅。

整個劉邦集團能夠駕馭韓信的人,只有劉邦一人,而劉邦當時已經是個花甲老人,隨時有可能駕鶴西歸。而韓信死時僅僅有35歲。可以想見,如果劉邦死後,無人能夠壓制住韓信,其後果不堪想象。

韓信在軍隊中威望是劉邦集團中最高的。單單以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去樊噲家中時。樊噲當時的爵位和權力要高於韓信,但是樊噲卻跪迎韓信,這一點足以證明韓信的威望在劉邦集團內的恐怖存在。



韓信和劉邦的理念不同

本質上,平定天下後,劉邦希望採取的是郡縣制,然而卻因為當時的局面無法實行,被迫採取了分封制。但是卻採取了中和的辦法,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

而韓信卻希望分封為王,這一點上和劉邦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之後被劉邦降為淮陰侯,不管韓信是否準備謀反,他心中必然不滿。

綜合來說,劉邦不可能留著一個和自己關係決裂、理念不同,威望和能力過高的人。



劉邦除掉韓信的步驟

垓下之戰後,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因為灌嬰和曹參在韓信軍中,所以劉邦輕鬆奪取了韓信齊王的軍權。

在改封韓信為楚王后,劉邦以項羽大將投靠鍾離昧為由,誆騙了韓信遊雲夢澤,扣下了韓信,雖然韓信把鍾離昧的人頭帶來了,但是最終劉邦把韓信降為淮陰侯。扣在了自己的都城之內。

沒有了任何權力的韓信,在都城之內任人宰割,最終被呂雉以謀反罪誅殺在了長樂宮的鐘室之內。



大家認為韓信謀反是真的還是假的?

劉邦要除掉韓信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劉氏江山的穩定著想。


越關換視界

謝友邀答。

劉邦是為了劉家江山!

一、移封地,由齊王轉為楚王。

二、降爵。藉口有人密告韓信謀反,雲遊夢澤擒拿帶回京城軟禁,楚王降為淮陰侯。

三、假手呂后,利用蕭何親情,以謀反的老套路密殺之,並誅三族以絕後患!

殺信後,彭越丶英布等異性王,以各種藉口殺之,並召集群臣殺白馬盟誓,唯劉氏能封王,異性王者天下共誅之。可見,殺信等異性王是劉邦既定的國策,信等真反假反都不重要了,要的就是信等必死!

如不殺韓信等功臣,劉邦死後,誰能制伏信等?劉邦殺韓信後,第二年就死了。可見劉邦的用心良苦歹毒!





腳踏一枝梅

劉邦當了皇帝,就發覺自己多方面的不足,猜忌功臣不可避免,他能當皇帝,人家一樣能,因為大家都是從草根崛起,沒什麼出身背景幫助。韓信是異姓王中的頭領,早就讓劉邦坐立不安了,想盡辦法清理掉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