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哪一期學生最厲害?

偽裝-嘴角輕蔑的傷



黃埔最優秀的學生,大部分都在淞滬會戰中殉國了!



王黯然道:黃埔最優秀的學生都死在淞滬戰場了。我何及其十分之一!



淞滬會戰,投入了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其慷慨激昂可歌可泣。多少優秀的士兵為國捐軀,多少優秀的將領悄然隕落。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致敬一代熱血軍人!致敬那個共赴國難的大時代!


世界兵器

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所學校培養出了大批名將、悍將。在日後的抗日戰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而黃埔軍校最輝煌的時期,正是國共合作的那段時期,此時期共開辦了六期。若問哪一期學生最厲害,也只能在這六期中比較。

先看第一期!

(圖片介紹:年輕時的徐向前元帥)

這第一期產生了出的著名學生有: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黃維、桂永清、劉戡……

顯然這一期的質量相當高,看這些名字,哪一個都堪稱傳奇,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其中最猛的人物要數蔣先雲,他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都是第一,是黃埔歷史上第一奇才,只可惜年僅25歲就英年早逝了。

(圖片介紹:聶紺弩)

第二期產生出了:鄭介民、邱清泉、周逸群、盧德銘、餘灑度、聶紺弩等。

從名單看比不得第一期,但這一期卻出了位“文學家“,著名詩人、散文家聶紺弩,日後被周總理稱為:20世紀最大的自由主義者。

(圖片介紹:黃公略)

第三期產生出了:王耀武、戴安瀾、黃公略、曾澤生、方先覺、李天霞……

這一期的質量顯然高於第二期,其中王耀武、戴安瀾、方先覺都是抗日名將,黃公略曾跟彭德懷元帥齊名。

(圖片介紹:年輕時的林彪元帥)

第四期產生出了:林彪、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這一期有兩位耀眼的人物,是林彪元帥和悍將張靈甫,還有胡璉.....

(圖片介紹:張靈甫)

第五期產生出了:許光達、趙尚志、陶鑄、宋時輪、楊至成、郭汝瑰、廖運周等。

這期的最顯著特點,想必一看名單就笑了,許光達是開國大將。趙尚志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立者。陶鑄是日後的國務院副總理,宋時輪和楊至成是開國上將,郭汝瑰、廖運周是中共最成功的打入敵人內部的諜報人員,

(圖片介紹:臧克家)

第六期產生出了:羅瑞卿、戴笠、張宗遜、陳伯鈞、廖耀湘、程子華、臧克家…..

這一期最好玩之處,也是產生出一位大詩人,臧克家!

通過對比這六期學員,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第一期和第四期,質量最高。但若論最厲害,自然是第一期。無他,看下那些學員,就什麼都明白了!


靜者為王的江湖

黃埔軍校最厲害的的人是徐向前、曾中生、伍仲豪、許繼慎、王耀武、黃公略、杜聿明、胡宗南、戴安瀾、關麟徵、林彪、陳明仁、胡璉、周士第、張靈甫、黃維、宋希濂、吳光浩、潘忠汝、曹淵、蔡申熙、左權、唐澍、盧德銘、廖耀湘、段德昌、鄭洞國、謝晉元、王爾琢、李黙庵、範漢傑、李仙淵、將先雲、陳賡、蕭克、孫元良、宋時輪、趙尚志、周維炯、姜鏡堂、郭化若、常乾坤、許光達、周逸群、宣俠父、廖運澤、餘程萬、陳奇涵、陳伯鈞、黃傑、黃梅興、方先覺、何畏、餘灑度、劉勘、邱清泉、劉志丹、程子華、張耀明、蔣孝先、徐成章、孫德清、李天柱、王敬久、孫明瑾、徐顏剛、郭汝瑰、馮登庸、朱雲卿、趙一曼、胡筠、曾澤生、遊曦、胡蘭畦、袁也烈、劉疇西、曾士峨、張子清、王諍、唐天標、李彌等。以上可以看出黃埔軍校一期的最多也最厲害。


君230835428


老話講,十虎出一彪,彪為王中王。

黃埔軍校一至四期虎豹如雲,尤其一期猛虎最多,戰將最多。但是,四期卻唯獨出了一彪!出了一戰神!林彪,在戰場上打趴了所有前來對陣的學長、學弟,還把校長打到孤島上去了。

林彪元帥才是黃埔巨星,戰神軍神,最利害的!


東之水32552593

民國有兩個特殊的學校,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是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兩個學校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文的你們猜~

武的就是號稱一半人打另一半人的黃埔軍校。

這個學校畢業的學生成為了中國軍隊的中流砥柱,這些人投身革命,不為錢,不為名,只為天下人謀永福。他們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年輕人,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要說哪一期最厲害,這個很難比較,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個很難比較。這裡用他們的軍銜大小做一些對比,數據參照開國元帥、大將、上將、還有國民黨的一二級上將。

黃埔一期:

十大元帥:徐向前,

十大將軍:陳賡

開國上將:周士第,陳明仁

一級上將:桂永清,王叔銘,黃傑,胡宗南,陳大慶

二級上將:劉戡,羅奇,袁守謙,袁樸

三期:

一級上將:劉安祺

二級上將:石覺

四期:

十大元帥:林彪

開國上將:蕭克

一級上將:高魁元,劉玉章,胡璉

二級上將:羅列,徐煥升,羅又倫

五期:

十大將軍:許光達

開國上將:張宗遜,楊志誠,宋時輪

一級上將:彭孟緝

二級上將:唐守治,陳有維

六期:

十大將軍:羅瑞卿

開國上將:郭天民,陳伯鈞

二級上將:劉國運,魏崇良

後面有幾期雖然也有人才,但是這幾期沒法比,就沒有列。

從數據上看受銜的等級自然是一期比較厲害,但也代表不了他們的戰力,像林彪這樣的,指揮大兵團作戰,第一期沒有誰敢說穩贏他,其他的像左權、張靈甫、戴安瀾等,如果活下來,軍銜肯定不會低。


桂西散人

黃埔第一期: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賀衷寒、許繼慎、黃維、桂永清、王爾琢、範漢傑、宣鐵吾、宣俠父、曾擴情、俞濟時、孫元良、周士第、餘程萬、劉戡、霍揆彰、侯鏡如…這些人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他們在國共兩黨都掌握重兵,還有開國元帥,陸海空軍司令等,第一個蔣先雲也是名人,當年在黃埔入學和畢業考試都拿了第一,就是英年早逝了,有點可惜。

黃埔二期厲害的少了一點,但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就是鄭介民,他在戴笠走後代替戴笠做了軍統頭子,去世後被追贈陸軍一級上將。

黃埔三期有王耀武、戴安瀾、黃公略、曾澤生、方先覺、李天霞、陳奇涵、郭化若、康澤。這一期和一期比較起來名將也少了不少,但是質量很高,王耀武,戴安瀾,方先覺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將。黃公略也是很厲害的一個人,在共產黨內評價非常高。

黃埔四期是唯一一期可以和一期相比較的,第四期有林彪、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文強、洪水、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劉志丹、伍中豪、邱維達、段德昌……這期中的林彪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當年的戰功真是不可盡數,打出了許多牛逼的戰役,遼瀋戰役就是他指揮的。張靈甫,謝晉元也是非常牛逼的人物,還有胡璉這個人曾經得到了毛主席的讚譽,怎麼說他的呀,“狡如狐,勇如虎”。

黃埔五期是比較特殊的一期,在這一期眾多名將都是為共產黨培育的許光達、趙尚志、陶鑄、宋時輪、楊至成、郭汝瑰、廖運周、鄭庭笈,看看這期的名單,你就知道為什麼了吧。簡直就是為共產黨培養的,既有大將(許光達)、上將(宋時輪、楊至成),又有國務院副總理(陶鑄),還有兩位非常成功的間諜(郭汝瑰、廖運周)。唯一的一位國民黨名將鄭庭笈,還在解放戰爭中成了我軍的俘虜。



黃埔第六期:羅瑞卿、戴笠、張宗遜、陳伯鈞、廖耀湘、孫明瑾、程子華、臧克家。

這期跟第二期很相似,既出了一位軍統局局長(戴笠),也出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大詩人(臧克家)。另外,這期的名將質量也不低,出了一位大將(羅瑞卿)、兩位上將(張宗遜、陳伯鈞),還有國民黨的兩位抗日名將廖耀湘、孫明瑾,實力都不低。

名將最多的也就在前六期了,後面出來的基本上也沒什麼扭轉乾坤的人物了。第十六期出來一個黃仁宇,他做過代理連長,少校參謀。退役之後做了歷史學者,寫了一本《萬曆十五年》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研究方式,非常牛逼,放翁非常崇拜他,放翁估摸著這輩子難望其項背了。

以上看來其實還是一期比較厲害,名將多而且質量高

附一份放翁在網上找到的黃埔犧牲將領名單

1,黃梅興(黃埔一期) 廣東梅縣 第88師264旅少將旅長 1937 08 14 上海 追贈中將

2,睦宗熙(黃埔一期) 江蘇丹陽 第98師政訓處少將處長 1937 08 17 上海(日機攻擊)

3,蔡炳炎(黃埔一期) 安徽合肥 第67師201旅少將旅長 1937 08 26 上海 追贈中將


4,張本禹(黃埔三期) 安徽巢縣 第4師12旅上校副旅長 1937 08 23 河北昌平 (日機攻擊)

5,李維藩(黃埔三期) 山東萊陽 第67師第201旅上校副旅長兼402團團長 1937 08 25 上海

6,楊 傑(黃埔四期) 河北容城 第1師1旅少將副旅長 1937 10 11 上海

7,官惠民(黃埔四期) 廣東曲江 90師270旅少將旅長 1937 10 28 上海嘉定

8,丘之紀(黃埔三期) 廣東揭陽 稅警總團第2總隊副總隊長 1937 11 02 上海

9,吳繼光(黃埔二期) 安徽盱眙 第58師174旅少將旅長 1937 1111 上海青浦 追贈中將

10,路景榮(黃埔四期) 江蘇武進 第98師少將參謀長 1937 11 上海

11,曾慶敏(黃埔六期) 廣東東莞 第159師457旅副旅長 1937 11江蘇江陰

12,易安華(黃埔三期) 江西宜春 第87師259旅少將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3,朱 赤(黃埔三期) 江西興寧 第88師262旅少將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4,高致嵩(黃埔三期) 廣西岑溪 第88師264旅少將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5,羅策群(黃埔潮州軍校教官) 廣東興寧 第66軍159師副師長1937 12 12江蘇南京

16,姚中英(黃埔二期) 廣東平遠 第156師少將參謀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7,黃紀福(黃埔潮州分校二期) 廣東梅縣 159師477旅副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8,劉國用(黃埔三期) 廣東梅縣 第58師147旅少將副旅長 1937 12 13 江蘇南京

19,雷 震(黃埔二期) 四川蒲江 教導總隊第3旅上校副旅長 1937 12 13 江蘇南京

20,謝瓊珠(黃埔四期) 湖南湘鄉 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少將司令 1937 12 19 上海

21,藍運東(黃埔一期) 湖南醴陵 預備第10師少將參謀長 1937 12江蘇南京


22,萬全策(黃埔一期) 廣西蒼梧 教導總隊第1旅少將參謀長 1937 12 江蘇南京

23,華品章(黃埔五期) 四川西昌 第88師262旅上校副旅長1937 12 江蘇南京

24,陳 節(黃埔七期) 廣東梅縣 第66軍159師參謀處長1937 12江蘇南京 追贈少將

25,謝升標(黃埔三期) 浙江臨海 蘇浙皖邊區少將遊擊司令1938 04 02安徽廣德

26,李必蕃(黃埔訓練處長) 湖南嘉禾 第23師中將師長 1938 05 14山東荷澤(自殺)

27,黃啟東(黃埔長沙分校) 湖南平江 第23師少將參謀長 1938 05 14山東荷澤(自殺)

28,馬威龍(黃埔四期) 廣西容縣 第46師136旅少將旅長 1938 05 24河南羅王寨

29,王楨祥(黃埔一期) 湖南醴陵 暫編20師少將副師長 1938 07 湖北武漢

30,範 藎(黃埔教官) 江西豐城 第198師少將副師長 1938 09 湖北黃陂


31,周卓然(黃埔六期) 湖北鍾祥 騎兵第7師中將師長 1938 秋 山西芮城

32,蔡 劭(黃埔二期) 湖北黃陂 預備第10師補充旅副旅長 1938 秋 湖北武漢

33,雷 忠(黃埔六期) 湖南嘉禾 皖北遊擊少將副總指揮兼軍事聯絡員1938 10 15安徽霍邱

34,李大中(黃埔三期) 山東滕縣 山東軍管區司令部少將副司令 1938 10 湖北武漢

35,張廷玉(黃埔三期) 江西興國 第3軍第7師上校政訓處長 1938 12 19 山西沁源

36,李少初(黃埔軍校戰術教官) 安徽蒙城 鄂贛皖第2遊擊挺進縱隊副司令 1938 棗宜戰役

37,龔選登(黃埔六期)海南樂會 第76師少將參謀長 1939 0321江西修水

38,鄭作民(黃埔一期)湖南新田 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 1940 02 03 廣西崑崙關 追贈中將

39,藍 挺(黃埔三期) 福建武平 第49師參謀處主任兼第四團上校團長 1940 06 08湖北南漳 追贈少將

40,燕鼎九(黃埔四期) 河南新蔡 第1戰區遊擊挺進軍第22縱隊副司令 1941 01 28 河南汝南

41,程嘯平(黃埔潮州分校二期)江西樂平 預8師少將參謀長、金華警備區副指揮 1941春 浙江紹興

42,蔣志英(黃埔潮州分校一期) 浙江諸暨 浙東沿海臺州守備指揮官 1941 04 19浙江海門 追贈中將

43,王 竣(黃埔三期) 陝西蒲城 新編第27師中將師長 1941 05 09山西臺寨

44,陳文杞(黃埔五期) 福建莆田 新編第27師少將參謀長 1941 05 09山西臺寨

45,梁希賢(黃埔五期) 陝西同官 新編第27師少將副師長 1941 05 10山西臺寨(投黃河自殺)

46,陳中柱(黃埔六期) 江蘇建湖 魯蘇皖邊區第4遊擊縱隊少將司令 1941 06 07 江蘇武家澤

47,楊 生(黃埔五期) 江西南昌 南潯挺進縱隊少將參謀長兼遊擊第2支隊司令1941 07 13江西南昌

48,賴傳湘(黃埔四期) 江西南康 第10軍第190師副師長 1941 09 24 湖南長沙 追贈中將

49,李 挺(黃埔六期) 江西德化 第十集團軍少將參議兼桐鄉縣長 1942 04 14 浙江桐鄉

50,戴安瀾(黃埔三期) 安徽無為 第200師少將師長 1942 05 26 緬甸 追贈中將

51,岑家焯(黃埔三期) 廣東文昌 軍統新加坡站少將站長 1942 06 12 新加坡

52,胡義賓(黃埔三期) 江西興國 第96師少將副師長 1942 06 27 緬甸理通

53,周 復(黃埔三期) 江西臨川 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3 02 21 山東張家騮 追贈中將

54,張少舫(黃埔五期) 江西瑞金 第113師少將參謀長 1943 02 21 山東張家騮

55,李竹林(黃埔七期) 湖北長陽 滇緬少將警備司令、遠征軍兵站部參謀長 1943夏 緬北


56,陳飛龍(黃埔三期) 廣東新會 新編第10師代理師長1943 10安徽鳳台 追贈少將

57,彭士量(黃埔四期) 湖南瀏陽 第73軍暫編第5師師長1943 11 15湖南石門 追贈中將

58,孫明瑾(黃埔六期) 江蘇宿遷 第10軍預10師師長 1943 12 01 湖南常德 追贈中將

59,紀乃武(黃埔三期) 海南萬寧 第25師233旅副旅長 1943 福建

60,丁立群(黃埔三期) 安徽懷寧 第3戰區皖南遊擊縱隊副司令1944 01蘇北

61,王成桂(黃埔二期) 四川成都 重慶衛戍司令部第3區副司令1944 02重慶(日機轟炸)

62,呂公良(黃埔五期) 浙江開化 新編29師師長兼許昌守備司令 1944 05 01 河南許昌

63,黃永淮(黃埔五期) 四川安嶽 新編29師副師長 1944 05 01 河南許昌

64,王劍嶽(黃埔五期) 湖南澧州 第57軍第8師副師長1944 06 10河南靈寶


65,呂旃蒙(黃埔五期) 湖南零陵 第31軍參謀長 1944 11 10 廣西桂林

66,徐亞傑(黃埔成都中央軍校教官) 河北蠡縣 暫編第6軍參謀長 1944 雪峰山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呀,……

他們是黃埔的驕傲也是民族的驕傲,每一期都應該以擁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也因為每期都有這樣的人,所以放翁不想把他們拿在一起比。

你心中的黃埔驕傲是誰?歡迎各位看官在評論區留言


一樹梅花一放翁

黃埔軍校是一般的俗稱。正式應該成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是指1924—19330期間所入學和畢業的軍校學員。由於校址在廣州黃埔區,大家就俗稱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的。其軍事教材,器具。以及高級教官和治校方針都是仿蘇聯的。

說實在的,黃埔軍校的學員總體並不優秀。不能應為有幾個傑出的將領就表明黃埔軍校的整體上的優良。黃埔軍校主要分為步兵,炮兵,工兵,經理,政治總計五個系。

所謂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層,至於說道黃埔哪一期最優秀很難說每一期都有傑出的將領。一期左權,陳庚,胡宗南賀中寒。四期林彪,張靈莆。趙一曼,桂永清也是黃埔畢業。

黃埔有黃埔三傑的說法,三傑是誰有兩種說法分別是: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庚的腿。還有一種說法是:文有蔣先雲,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

在共產黨方面,黃埔軍校出了兩位元帥:徐向前和林彪。三位大將:陳庚,羅瑞卿,許光達。上將有:蕭克,周士第,宋時倫,張宗訊等等。

國民黨方面:杜律明,胡宗南,張靈甫,王耀武,陳明仁,宋希濂。戴笠。郝伯村,鄭棟國,李默庵,關林徵,黃維,胡連,廖耀相,毛人鳳等等。

綜合對比一下,一期和四期相對優秀比較多。一期有:徐向前,左權,杜律明,關林徵,陳明仁,周士第,黃維。

四期比較優秀有:林彪,張靈甫,劉志丹。

二期有:鄭介民,邱清泉。

三期有:王耀武,戴安瀾。

五期有:許光達,趙尚志。

六期有:羅瑞卿,戴笠。

黃埔最有名的名將就這頭六期。再往後基本上就是速成班。蘿蔔快了不洗泥。一輩不如一輩了。應當說最優秀的最傑出的就是一期。而大家認為四期優秀的原因就是四期有個林彪。但四期也就一個林彪而已。






清水空流

黃埔軍校的大名,想來大家並不陌生。它於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立,原名是中國國名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還有北伐戰爭中,可以說立下赫赫戰功。曾經孫中山先生為其寫下了一副醒目的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橫批是革命者來。

黃埔軍校

那麼在黃埔軍校創立以來,哪一期的學生是最厲害的?在我看來,沒有所謂的哪期比哪期厲害,如果非要甄選,我選擇第四期。

為什麼呢?因為我黨的十大元帥之一林彪是第四期畢業的,還有國民黨第一師74師的師長張靈甫也是,另外還有國民黨的不敗將軍胡璉,淞滬會戰中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等等。

林彪


張靈甫
之所以說第四期,因為在我看來,有林彪的存在,當然還有張靈甫、謝晉元等大眾偶像級別的,再加上“狡如狐,勇如虎”的胡璉,跟林彪齊名的伍中豪等,其實力也是絕對頂尖的。

謝晉元

胡璉

當然我並不是說其他幾期不厲害,只不過在國共合作期間,也就是前六期,可以說人才輩出,尤其是第一期和第四期。那時的學員不為名利,只為報負,只為理想。畢業以後,就投入了北伐戰爭,而且入學前的文化水平比以往其它幾期學員較高。


青史回聲

對於國民黨來說,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最厲害。對於共產黨來說,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最厲害。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埔軍校:中華民國10年(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中華民國13年(1924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創辦的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

對於國民黨來說,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最厲害。

1924年3月27日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其中出名的有:

呂夢熊(1890--1952)陸軍少將。

陳復,民國陸軍少將。

胡宗南(1896-1962),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胡宗南是蔣介石最重要的軍事將領之一。

杜聿明(1904—1981),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

宋希濂(1907—1993),參加過北伐戰爭,曾獲青天白日勳章,有“鷹犬將軍”之稱。

陳明仁(1903—1974),歷任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中將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黃傑(1903—1996),曾因戰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1960年晉升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

鄭作民(1902—1940),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突圍戰和田家鎮保衛戰。1940年1月,奉命馳援南寧參加崑崙關戰役,在突圍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1986年,國家民政部頒發烈士證,追認鄭作民為革命烈士。

關麟徵(1905—1980),曾任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

左權(1905—1942),八路軍的高級將領。1934年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鬥。抗日戰爭時期,參與指揮百團大戰。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

徐向前(1901-1990),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

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對於共產黨來說,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最厲害。

林彪(1907—1971),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

倪志亮(1900-1965),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參謀長,晉冀豫軍區司令員,晉冀豫邊區遊擊縱隊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郭化若(1904—1995),1955年,郭化若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段德昌(1904—1933),參加北伐戰爭,領導開展遊擊鬥爭,創建遊擊根據地。1933年在“肅反”中遭夏曦誣陷被捕,在湖北巴東被殺害,年僅29歲。1952年,毛澤東親自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

趙尚志(1908—1942),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後犧牲。

綜上,黃埔軍校哪一期學生最厲害?我認為對於國民黨來說,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最厲害。對於共產黨來說,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最厲害。


玉城琪子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所軍校,將星雲集。其中以一四期最為矚目。

第一期: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賀衷寒、許繼慎、黃維、桂永清、王爾琢、範漢傑、宣鐵吾、宣俠父、曾擴情、俞濟時、孫元良、周士第、餘程萬、劉戡、霍揆彰、侯鏡如等;

在這幫學生中,還出了黃埔軍校歷史上著名的“黃埔三傑”和“文武三傑”。所謂“黃埔三傑”即蔣先雲、賀衷寒、陳賡,時人稱之為“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陳賡的腿”。其中蔣先雲考入黃埔時是第一名,畢業時又是第一名,真正的人中龍鳳,黃埔學生中公認的領袖。他是湖南早期的著名共產黨人,學生運動和工作運動領袖,其入黨介紹人就是毛澤東。蔣介石對蔣先雲也喜歡得不得了,費盡心機想將其收為己用,甚至說過這樣的話:“巫山(蔣先雲的別號),將來革命成功了我就解甲歸田,這幫生龍活虎的黃埔子弟只有你才能就統領得了。”能為國共兩黨領袖如此重視的人物,在那個時代不作第二人想。然而蔣先雲不為蔣校長所動,為革命理想而放棄了唾手可得的錦繡前程。1927年5月,時為國民革命軍第11軍26師77團黨代表兼團長的蔣先雲率部參加二期北伐,在河南臨潁與奉軍張學良部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5歲。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是大革命時期軍校的最後一期畢業生,將星薈萃,在整個黃埔軍校史中佔據極其顯著的地位。其中加入中共、走上革命道路的有20多位著名將領,如劉志丹、曾中生、段德昌、何坤、伍中豪、李天柱、唐天際、張宗遜、倪志亮、袁國平、蕭克、郭化若、王世英等,而在國民黨軍中的知名將領,如張靈甫、李彌、胡璉、劉玉章、高魁元等,也都是黃埔四期生。

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畢業,加上潮洲分校同時畢業的2期學生,共2654人。方鼎英任總隊長。本期入伍生設1、2、3團,後轉為正式生,設炮兵、工兵、政治、經理4科。

1926年5月改編為步兵軍官團一團、二團兩個團。部分駐紮在黃埔島對岸魚珠炮臺和深坑一帶,以後又遷到陳家祠,政治科先在沙河營房後搬遷到黃埔島的蝴蝶崗炮臺校舍。學生畢業後選派參加北伐。

1926年秋,北伐軍出師獲捷,北定武漢三鎮,東逼蘇杭寧滬,聲威大震,如日中天,但前線此時也急需補充大批中下級軍官。在此形勢下,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畢業了。

很多人認為第四期是黃埔精英最多的一屆,大抵是因為林彪的原因。事實上,無論是質量和數量,我個人覺得還是一期更牛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