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憨娃入黨(小小說)

憨娃入黨(小小說)

安康 李永明

“憨娃要入黨了”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村村落落。“一個老實巴交的農二哥入黨圖個啥?”“是不是有幾個糟錢了,入黨想當個村官乾乾?”村民們都一頭霧水,背後議論紛紛。

憨娃上小學一年級時,父親上山採藥時不幸從山上摔倒,被摔得頭破血流,不省人事,多虧一個放牛娃看見了搭救了,雖然撿回了一條老命,從此落下了殘疾,憨娃一家的生活失去了依靠,日子過的苦巴巴的。憨娃便輟學了,過起了土裡刨食的生活,幼小的身體便承受著勞動的負荷,他放牛割草,跟著大人上深山老林割蜂糖,挖葛根、野黃姜,撿松子,每天翻山越嶺幾十公里路程,外出時全憑運氣,有時一天能採回幾盆野生蜂蜜,挖回一些中藥材,販賣後補貼家用。這些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地方被發現後,第二次採挖時空手而歸,這不是生活的長久之計,憨娃急得團團轉。

憨娃長大成人後,學會了一套鑿石的本領,他家房屋後有一片綠豆石山,石質清晰堅硬,是公路護坡,河道治理,城市建設的上等材料,憨娃便開石炸山,把一塊毛石打磨成方方正正的石塊,房前屋後堆碼成小山似的,每年都有人來上門收購,憨娃靠鑿石養家餬口。後來上面採取了封山育林,嚴禁開採荒山,一下子斷了憨娃的財路,憨娃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氣得憨娃想罵娘。

這天,村子裡召開村民大會,說扶貧包村的幹部來了,是來給大家謀福利的,讓每家每戶都去開會,村民們平時懶得開會,對政策性的東西一概不關心,這回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村民們都早早趕到了會場,憨娃也趕來了,只見老村長清了清嗓子介紹一個戴眼鏡的小夥子:“這位年輕人是咱村扶貧第一書記,他是縣財政局的一位股長,大家表示歡迎。”

憨娃不屑一顧看了一眼這位毛呼呼子小子。

人有旦夕禍福,憨娃遇上了雪上加霜的事情:他的母親在一個深夜突然走了,憨娃把娘抱在懷裡哭的昏天黑地,娘走的急,壽料都沒有,兄弟三人急得團團轉。周圍鄰居囊中羞澀,親戚朋友都在貧困線上掙扎,這可咋辦?在憨娃一家惆悵萬分之際,村子裡的第一書記找上門來進行安慰,從包抓單位和民政部門為憨娃一家爭取救濟資金6000元,按農村傳統習慣埋葬了憨娃母親,憨娃一家感激涕零,憨娃對第一書記刮目相看,趕忙要兩個弟弟給書記下跪感恩,書記急忙拉起兩個弟弟對他們說:“兒女們為老人養老送終是做兒女的責任,我作為第一書記,我也是她的乾兒子,解決困難也是我的職責,老人已去了,你們安心的過好日子,有困難我們共同分擔。”多好的書記呀,憨娃的心裡翻騰著股股暖流。

第一書記得知憨娃對石頭加工情有獨鍾,想重操舊業,就主動地找上憨娃的門,想讓憨娃“發揮特長”,憨娃一聽,這真是天上掉餡餅了,憨娃感激地連連點頭。書記說,石頭加工其他要辦的事,你就甭管了。

書記第二天就趕到國土部門,水土水保監督部門,林業部門進行諮詢,扶貧工作是頭等大事,從上到下都不馬虎,一路綠燈。第一書記便領著憨娃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跑手續,不厭其煩,真情實意感動著憨娃,第一書記讓他組建採石專業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加入,帶動貧困戶致富,憨娃一下子派上了用場,他甩開膀子大幹起來,每天清晨村民們就聽到叮咚叮咚的鑿石聲,一車車方方正正的石塊被運走……

一年後,憨娃的採石場滾動發展起來,效益很可觀,幾十個貧困戶臉上都樂開了花,憨娃看到第一書記每天深入簡出,挨家挨戶走訪,為村民風餐露宿的,本來他就瘦的像杆芝麻桿,如今瘦的像根麵條,憨娃心疼書記,因此,他心裡便有了一個想法,入黨,替這位我母親的“乾兒子”解憂。於是,他寫了入黨申請書,在自己的名字下,按下神聖的手印,便把入黨申請書遞給過去,第一書記給他沏茶讓座,順便問他為啥要入黨,憨娃本來想說:“哥心疼你”,卻神不知鬼不覺地說成:“黨員是貧困戶的救星,我最喜歡。”第一書記站起來拉著憨娃的手說:黨員就是為村民謀福利的,讓你們每個村民都過上好日子是黨員的神聖職責啊。

憨娃入黨的消息一下子成為脫貧攻堅生活中的一段佳話,被傳播的很遠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