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宮女們都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一說舊時代的宮女、女官、女兵,動輒下場“十分悲慘”,不是命運“蹂躪”,就是主子“凌辱”,再不就是生活“摧殘”,語不驚人死不休,搞得一個個馬上就活不下去的感覺。

清朝滅亡後,宮女們都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咱們說,古代的宮女在封建時代的宮廷中,地位比主人當然是低下,尤其是到了明朝這個階段。但清朝建立以後,一是吸取了明朝宮女們起義反彈的教訓,另外宮女們也都是招的本民族女子,所以說宮女們的宮中生活待遇還是比較過得去的,相對前朝的終身制,他們實行了更為人性化的“退休制”。年紀大了可以出宮嫁人,你不嫁人也沒人管你。

清朝滅亡後,宮女們都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清朝未亡前,宮女們“退休”後,也遠比其他滿族社會女子有前途,因為其他滿族女子也沒有什麼正經職業,滿族人就是靠吃勞保、吃瓦片兒(租房)生活,逼到走投無路,才做點小買賣小手工什麼的換點嚼穀(生活費)。而宮女們作為皇家特訓服務生畢業後,她們的“特服”技能得到的是社會上的廣泛認可,上層人家也願意聘請她們繼續開工,本身服務又好,人前也有面子。甚至某些宮女們在宮中還掌握了一些特殊技巧——對古董文物的鑑定眼光,在琉璃廠之類的古玩一條街上混碗飯吃都不難。

清朝滅亡後,宮女們都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1911年底,清帝遜位,宮中來往的大臣少了,為了節約成本,自然要淘汰一些太監宮女,年紀大的先走一批。小皇帝仍然還在宮中,自然需要別人伺候,因此,繼續招聘新的年輕宮女,小宮女們也知道大清威嚴不再,進宮除了掙工資,也跟著太監們學習苦練偷古董的技能。

清朝滅亡後,宮女們都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1923年,存放寶貝的建福宮燃起一把大火,溥儀一怒之下大裁員,又趕出宮一大批太監宮女。

1924年,輪到溥儀自己被馮玉祥派鹿鍾麟趕出宮了,中國封建帝王時代的最後一批太監宮女徹底解散,融入民間。

清朝滅亡後,宮女們都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辛亥革命時,社會尚有排滿傾向,民間的滿族女子日子也不會好過,相比她們,宮女們在宮中至少是享受了難得的安定。

我很喜歡的女作家葉廣芩寫過一部小說《豆汁記》,小說中的主人公莫姜,就是在壽康宮侍奉瑜妃的。出身鑲藍旗的莫姜人長的不漂亮,但是懂禮數,性情溫和,做得一手好飯菜,跟溥儀最後一批出宮後,在老太妃的安排下,嫁給了御廚劉成貴。倘若不是“老混蛋”劉成貴自己窮做,日子也還是過得去的,後來莫姜來到“葉格格”家,也算是有一個不錯的棲身之地。

清朝滅亡後,宮女們都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