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的滾鐘口竟然藏著明朝時的寶貝?

滾鐘口原名小西口,又叫小口子,位於銀川西,是賀蘭山山口之一。這裡風景宜人,氣溫涼爽,是一個絕好的避暑勝地。因此,歷朝歷代的達官貴人都曾在這裡修建避暑山莊。可你知道滾鐘口名字的來歷嗎?


賀蘭山的滾鐘口竟然藏著明朝時的寶貝?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坐了天下後,為了加強邊境防務,派第十六子慶王爺朱旃來寧夏駐守。朱旃來寧夏後,努力平息邊患,百姓安居樂業。朱旃有一次到小西口後感到這裡確實是避暑的好地方,就命人在此地方建了一所莊院,裡面亭臺樓閣、清泉流淌,盡顯王府氣派。

建成後,朱旃突然想到,父皇當初不過是一個小和尚,後來能夠平定天下實乃是天神佛祖所賜,於是就又建了一座寺院。建成後,朱旃念父皇當初化緣用的是一個缺了半邊的瓦缽,又打造了一個紫金缽供奉在寺廟的地宮裡,一來紀念父皇那段和尚生涯,二來當做鎮寺之寶。又請了一個叫慧智的高僧,讓其主持寺務。

賀蘭山的滾鐘口竟然藏著明朝時的寶貝?

這紫金缽為何是鎮寺之寶呢?原來這缽它口寬八寸,底寬六寸,高五寸,厚六分,盡顯皇家氣派,說價值連城也不為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紫金缽的事被越傳越遠。

這一天從外面來了一個叫厄渡的和尚,這和尚生得高大生猛、體胖腰圓,手持粗大的禪杖,見到了慧智長老後要求掛單常住、誦經修行。慧智長老一生閱人無數,一見厄渡就知他不是真心掛單,就說:“大師如果是誦經修行就先住下,掛單的事再說吧!”厄渡聽慧智長老讓他住下,也就不再提掛單的事了,安心留在了寺裡。

賀蘭山的滾鐘口竟然藏著明朝時的寶貝?

話說厄渡原本是一個小昭廟的喇嘛,聽說這裡有鎮寺之寶便起了盜心,才混入寺中。為了得到長老的信任,每天除了誦經拜佛還上山採藥、下山背糧、劈柴生火、打掃寺院,好不勤快。見寺院裡的人們漸漸少了戒備,厄渡開始默默尋找地宮入口。

轉眼間厄渡在廟裡呆了一年有餘,還是沒有找到地宮的入口,他就想從慧智長老那裡打探口風。一天晚上,他進到慧智長老的禪房,先是談經論道,後又閒話連篇,慢慢地扯到了王爺供奉的紫金缽上。

賀蘭山的滾鐘口竟然藏著明朝時的寶貝?

慧智長老一聽立刻警覺起來說:“厄渡呀,鎮寺之寶那只是以訛傳訛。心中有佛,佛就是鎮寺之寶。”厄渡一看長老守口如瓶只能暫時放棄。慧智長老待厄渡走後就叫來弟子圓通,讓他盯著厄渡。

厄渡沒有放棄尋找地宮入口的位置,有一日,他忽然有所悟,會不會在佛祖的蓮花座下?他等到夜深人靜時,悄悄進入正殿,在蓮花座下摸來摸去,尋找進入地宮的機關。忽然,他感覺有個地方咯手,用力一推,就聽見腳下有一塊石板緩緩移動的聲音,出現了一個三尺見方的入口。

進去後,地宮裡一片黑暗,厄渡打著火鐮照了照,發現地宮有兩間房大小,周圍全是石壁,正中有一高臺,高臺上鋪著米黃錦緞,錦緞上果然擺放著一個熠熠生輝的紫金缽。厄渡顧不上細看,拿上紫金缽就準備離開地宮。誰知他剛出地宮,就聽見門外有人大喊:“抓賊!”衝出去一看,眾人已經列好陣勢,等著在捉拿他。

賀蘭山的滾鐘口竟然藏著明朝時的寶貝?

原來,圓通自長老吩咐後,一直暗中盯著厄渡,待他一進地宮,立即通知眾人。此時的厄渡一看沒了退路,只好憑武功蠻力以死相拼,以便奪路逃跑。

慧智長老高聲道:“圓通,帶人守住下山溝口,其餘眾人圍住厄渡,不要讓他逃脫。”轉而又對厄渡說道:“你乃佛門弟子,本應心無雜念,誰知你心不存善盜我寺中之寶。我勸你留下寶物洗心革面!”厄渡回道:“我從異地而來,歷經一年有餘,目的就在於這鎮寺之寶,今已到手豈有交還之理。你今天放我走倒還罷了,如若不放定與爾等拼個你死我活。”

慧智長老聽後嘆了口氣說:“眾人聽好,紫金缽乃鎮寺之寶,絕不能被盜走,必要時可開殺戒!”眾人聽長老說完個個揮刀舞棍向厄渡撲來。厄渡雖武功高強,無奈兩手難敵四拳,只能慌不擇路向鐘樓奔去。他看見大鐘突然有了主意,想把大鐘摘下自己躲在裡面,等眾人尋他不見轉到別處時他再出來尋機下山。

賀蘭山的滾鐘口竟然藏著明朝時的寶貝?

誰知他剛把鍾摘下來還在用力挺舉時腳下一鬆,連人帶鍾一起滾下鐘樓。鐘被石牆一擋便立了起來,將厄渡扣在了鍾裡。眾人尋來,發現厄渡被扣在了鍾裡。慧智長老隔鍾說道:“你現在交出寺寶,還為時不晚。”卻不見回應,眾人掀開大鐘一看,厄渡已是七竅流血、氣斷命絕。

當日,厄渡被埋在後山。慧智長老帶眾弟子將紫金缽重新供奉在地宮中並封死入口。為警示後人,慧智長老將小西口改名為滾鐘口。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