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效應將使A股上臺階。

胡月曉:3月末時中國降低增值稅率的決定,實際上是對中國A股的一個重大利好,市場明顯低估了此輪降稅對A股運行臺階提升的高度。

減稅效應將使A股上臺階。


在股票市場上,受投資者情緒的影響,對基本面有重要影響的因素變動,常常得不到正確看待:市場低迷時期,投資悲觀情緒佔據主流,利好因素往往不起作用;市場狂熱時期,樂觀情緒主導下的投資者又常常會忽視明擺著的風險。觀當下,3月末時中國降低增值稅率的決定,實在是對中國A股的一個重大利好,從A股上證綜指變動上看,市場實際上低估了此輪降稅對A股運行臺階提升的高度。首先,要了解降低增值稅率1%可減稅多少? 降低稅率公告出來後,市場上多家機構預測將降稅約3500億元人民幣。筆者認為,這很有可能是低估的。2017年全國國內增值稅收入為5.6萬億,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為1.6萬億(絕大部分為增值稅),假設進口環節流轉稅中增值稅比重為85%,那麼2017年全國徵收增值稅為6.96萬億。

減稅效應將使A股上臺階。


2018年5月1日後,考慮到1-4月份繳納比重較低,5月後執行的新稅率影響基本上是全年性的,所有檔次增值稅稅率都將下降1%,如果2018年經濟增長與2017年持平,那麼至少產生6.96*(1+0.069)/(17)*(17-16)=4377億元的減稅效果。其次,筆者以4000億的規模粗略估算降稅對A股運行的影響。上證A股的市場平均PE為17.7倍,總市值為56.0萬億;4000億的流轉稅下降將帶來3000億以上的稅後利潤,將使市場估值增加5.3萬億,即在不提高市場估值情況下,將使市場臺階提高9.5%,也就是300點的空間。這是對降稅對市場運行影響的靜態估算。

最後,中國經濟能否走上“提質增效”的正確軌道,是中國股市能否走出當前持續2年多低迷狀態的基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轉型方向,需要具體的改革措施來保證。從經濟運行體制和宏觀調控的角度,中國經濟綜合改革體系的核心是財稅改革;沒有財稅方面的變革,其它方面的變革都不是根本性的。筆者在前期熱議的房產稅改革探討中指出,對企業的減稅、對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的徵收、政府職能調整等,是一個綜合整體。降低企業成本是提升經濟活力的重要手段。實踐中,真正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只有稅負。從規模上看,流轉環節的稅負佔了中國整體稅收收入的40%以上。從稅收設計角度,徵稅在效率方面的重要原則是——儘量不在經營環節徵收,以免影響效率、扭曲結構、衝擊公平;本來中國以流轉稅為主的稅收體系就面臨改革需求。因此,最有效的“降成本”手段是降低流轉環節的稅.

是否存在“死亡稅率”或“臨界稅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稅收,就會有千萬家企業為中國經濟注入增長動力。“房產稅”和“降成本”(壓縮流轉稅),實際上是不可分離的,都是稅收體系改革和完善的重要內容,兩者都難單獨取得進展,必須統籌、協調進行。引進“房產稅”和降企業稅負,兩者協調進行,使得政府的稅收變化平穩;引進“房產稅”和提高勞動報酬,使得居民部門整體的收支也能達到基本均衡;國民收入中初次分配比例關係改革,提高勞動報酬和降低企業稅負,使得資本方(企業)也不會受到損失。只有做到勞動(居民部門)、資本(企業部門)、政府,三個部門的利益都不受損,全社會才能得到效率提升和結構改善的收益。可見,降低增值稅是中國經濟改革中諸多環節中意在長遠的起始點,將增值稅使中國稅收體系完善朝壓縮流轉稅的正確方向前進了一步。

結合其它稅收體系方面的變革,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改革已在選對了方向後重新“掛擋”,促使中國經濟上臺階的可持續增長動力正在加速凝聚。全景俯瞰中國經濟,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互聯網經濟在經濟、社會領域的全面滲透,一體化的市場體系比以往更緊密,一個充滿競爭和活力的經濟藍圖正在呈現。此種場景下,中國A股走好及資本市場整體的繁榮,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