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申請國外大學?我就問你腦洞夠不夠大!

要申請國外大學?我就問你腦洞夠不夠大!

以往在學生申請海外大學的時候,我們總強調不要模仿,堅持創新,有的人當真了,有的人聽聽也就過了。

但是,你確定自己真的知道“創新”這個由於提及次數過多而略顯無聊的詞彙對於申請國外大學有多重要嗎?

師姐今天想來聊聊這個話題,說說隨處可見的Brainstorm,或者宿舍裡的藝術餐廳,哦對了,還有宿舍樓裡的大神塗鴉……反正創新就是從不無聊,只有沒想到,沒有不可能!

一、想申請國外的大學,你知道“創新”有多重要嗎?

單說創新,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像是陳詞濫調,所以我們拒絕講大道理,師姐帶著你從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巴黎國際城大學這四所大學最真實案例中看看“創新”在海外高等教育裡所扮演的角色,故事很有趣,不信就往下讀。

(一)哈佛——從拉丁語到創新標語

對於17世紀時的哈佛而言,創新並不是第一要務,它新英格蘭的第一所學院著重於培養政府工作人員和律師,因此課程設置也比較保守,還會要求大一新生在入校前就掌握拉丁語。

然而近年來哈佛和“創新”一詞幾乎已經融為了一體,不管是文人藝術專業還是理工科專業的學生,都十分強調創新,甚至在學校網站上還特意說明了:“我們的標語就是創新”。

其實不只是哈佛,美國排名很好的知名院校都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維的能力有很高標準,所以師姐認真提醒正在準備赴美讀大學的同鞋們:“如今想要申請頂尖院校,除了成績優秀之外,你恐怕還要先想幾個問題:第一,我是怎樣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在申請材料中(尤其是essay裡)如何體現?第二,我有哪些獨一無二且有意義的想法和行動。”

(二)斯坦福——隨時隨地都可以Brainstorm

要申請國外大學?我就問你腦洞夠不夠大!

說完了哈佛,再來看看另一所名校,斯坦福。要知道,斯坦福大學在2015年秋季學期之招收了5%的申請者,可以說是全美最“挑剔”的一所高等學府了,但這裡的確是實力大咖雲集的地方,比如像PayPal的聯合創始人Peter Thiel,還有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Kevin Systrom,以及紅極一時的“閱後即焚”軟件Snapchat的幕後團隊。斯坦福在很多人心中是當之無愧的 “創新思想者聚集地”,而那裡的學生們也的確很享受這種思想可以發生激烈碰撞的氛圍,他們把一個good idea由憧憬變成現實的過程總結為:“觀察、思考、歸納、建模、創新”,而據學生們說:“斯坦福校園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學生們brainstorm的地方,任何一個平面都是書寫創意的畫布,隨時隨地不拘泥於形式。”師姐聽完表示:“不愧是名校,認真起來的樣子就是這麼霸氣!”

(三)哥倫比亞大學——高材生和他的宿舍美食

要申請國外大學?我就問你腦洞夠不夠大!

前段時間一位來自哥大(Columbia University)的小帥哥火了,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家不僅是個有顏值、有才華的實力學霸,而且人家還超級有想法有創意,講真,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得了啊!

還沒聽說過他的故事的童鞋們別急,師姐給你講一下:這位名叫Jonah Reider的小夥子才剛剛二十出頭,在哥大讀書期間他把自己的宿舍改成了一家餐廳,餐廳地方不大,但不管是食物還是陳設都頗為藝術,竟莫名地營造出了些許親切,甚至略點神秘感的氛圍,就像是一個朋友們私下聚會的秘密站點。

Jonah致力於為大家提供大學食堂裡吃不到的菜,在他的“宿舍餐廳”裡,每天晚上的菜品價格都可能不一樣,人均消費大約在10到20美元,顧客們還有可能吃到免費贈送的開胃菜。另外,如果你喜歡喝一小杯價格實惠的紅酒或者雞尾酒也完全不成問題的!

要申請國外大學?我就問你腦洞夠不夠大!

Jonah對自己這家創意餐廳的定位是:“將食物與藝術、音樂、娛樂以及設計相結合。”除此之外他還補充道:“我們的食物是新鮮當季的,同時這些菜也體現了我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創意。”都說會做飯的男生很討巧,那麼會做飯的實力學霸不知道會不會深得你心呢?

(四)巴黎國際城大學——宿舍樓裡的塗鴉藝術

要申請國外大學?我就問你腦洞夠不夠大!

接下來我們把目光移到法國,被譽為“世界時尚之都”的巴黎自然在創新這件事上也玩出了新高度。

2017年夏天,巴黎國際城大學的學校管理員們突發奇想地決定要在一些宿舍樓上“搞一點創意”,雖然是突發奇想吧,但這之後的動靜可著實不小。

二、高中生的創新,美國大學想通過各類競賽考查什麼?

以上說的都是大學,但其實創新一詞在美國青少年階段就已經非常看重了,比如2017年7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機器人大賽,來自150個國家的高中生參加了這場比賽,而這場比賽的最終目的也是培養國際青少年在STEM學科(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方面的創新思維和應用技巧。

要申請國外大學?我就問你腦洞夠不夠大!

在大賽開始前,每個國家的選手組成各自的team,然後每個team都會領到一個工具箱,而選手們的任務就是用手上這個工具箱裡的工具組裝自己的機器人。Felix Leonard是這個比賽中的一個選手,只有17歲的他對於創新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說:“通過這個比賽,我們學會了在面對難題時怎樣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只要堅持創新和嘗試,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和Felix有同樣經歷的另一名參賽選手表示:“我們在課上學到了很多理論,而在這樣的比賽中大家終於能發揮自己的創意,思考如何把理論技巧應用到實際場合。”

怎麼樣,你是不是也和師姐一樣被這些年紀輕輕的孩子們如此深刻的見解打動了?其實現在諸如此類的國際競賽並不少見,以前師姐也見過不少準備申請美國大學的高中生為了背景提升專門去參加機器人大賽或是商業模擬聯賽,這樣的經歷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學術背景,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個人的創新思維能力。尤其對於高中生來說,學術成就其實並不是大學想要考查的重中之重,而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相比之下才更受大學青睞,因為這些因素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好了,創新的故事和重要性就講到這裡,希望至此也讓更多計劃申請美國大學的孩紙們對自己的申請規劃有更清晰的認知,“創新”早已融入到美國高等教育的文化中,所以在大家的申請過程中,切忌千篇一律或人云亦云,展現自己真實獨特和獨立創新的一面才是申請的王道。

留學師姐:李梓晗

留學計-讓世界與你無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