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之行

8月14日,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了毛主席的故鄉——湖南韶山。韶山位於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處,是毛主席誕生和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聖地。

韶山之行

心馳神往來到聖地韶山

來到韶山,真是人山人海啊!上有白鬍子的老爺爺、白頭髮的老奶奶,下有牙牙學語的小朋友,更多的是成群結隊的青壯年。所有人都心馳神往而神情莊重,秩序井然地參觀著毛主席的故居。

韶山之行

瞻仰毛主席故居

毛主席的故居前方有塊圓形的小池塘,據說,它們就是“龍眼”。從飛機上往下看,毛主席家鄉像極了一條龍,主席的故居是龍頭,兩個池塘自然就是龍眼了。在池塘裡密密麻麻的荷葉中綻放著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它們迎日盛開,或含苞待放。這些數不勝數、千姿百態的荷花不正象徵著毛主席那崇高的精神品質嗎?

毛主席故居坐南朝北,面照綠水,背靠青山。抬頭一看,大門頂端掛著“毛澤東同志故居”金字紅木牌匾,是鄧小平爺爺親筆題寫的。可是鄧小平爺爺沒有署名,他說他在毛主席面前“不值一提”。

進了正門,我們來到了堂屋。它是南方擺酒席和宴請客人的地方。毛主席小時候經常幫父母勞動,用水桶挑水,這兩個大水桶應該是當年的原物。再進去是火堂,是冬天取暖的地方,中間懸著一個掛鉤,俗稱“火堂鉤”,可以用來掛壺燒水,也可以用來煮飯做菜。冬天全家團團圍坐,邊吃邊聊,卻也是熱氣騰騰、幸福祥和呢!可是,1921年春天,毛澤東回到韶山,弟弟毛澤民一口氣講了這幾年遭受的災難,毛澤東毅然說道:“這些不只是我們一家發生的事情,大多數人家都這樣,所以我們要舍小家為大家,做一些有利於大多數人的工作”。後來,在毛主席的引導下,全家人都離開了家鄉,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毛主席一家先後有6位親人英勇獻身,他們是毛主席妻子楊開慧、弟弟毛澤民和毛澤覃、堂妹毛澤健、侄兒毛楚雄和長子毛岸英。

韶山之行

向毛主席銅像敬獻花籃

接著我們來到了毛主席銅像廣場。銅像高10.1米,象徵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0月1日。銅像矗立在廣場中央,氣勢宏偉,真是一人擎天啊。走近一看,毛主席手裡握著文件,穿著莊嚴的中山裝,凝望著遠方,彷彿正在為新中國的發展進步思謀良策。我們的團隊一共53人,49個成人正好排成整齊的七七方隊,導遊小姐姐是領隊,我們3個小朋友一起手捧花籃,莊嚴肅穆地向毛主席銅像敬獻花籃。一起閉目三分鐘:緬懷毛主席的豐功偉績,祈禱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人民幸福。攝影師按下快門為我們留下這珍貴的瞬間照片。

韶山之行

緬懷毛主席豐功偉績

夕陽西下,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