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的“巨婴”刘鑫们,下场都很惨

这几天,沸沸扬扬了一段时间的江歌案,以陈世峰在日本被判20年而告终。事后,江歌母亲在新闻发布会后,表示不服判决,并决定回国后要起诉本案的另一位当事人刘鑫。

起因是,留学生江歌是为了保护室友刘鑫,被刘鑫前男友陈世峰残忍杀害,但案发后,刘鑫却毫无歉意,连基本的事发时的细节都闪烁其词。

最重要的是,刘鑫的巨婴举动,惹了众怒:暂住江歌宿舍期间,非但不出房租,还白吃白喝白拿;和男朋友分手,第一反应是让江歌当挡箭牌;惹了众怒后,首先想到的是威胁江母,觉得自己个人隐私被侵犯比自己闺蜜的命还重要……

我们不知道,江歌母亲回国后的起诉可以起到多少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智商和情商都需要的职场里,巨婴刘鑫们,过得都不会如意,甚至下场都很惨。

带妈妈、男女友一起面试 一律不录用

职场“巨婴”的表现之一是,太过依赖,凡是都要有人罩着。

我们公司的hr曾经透露过一则面试潜规则,只要候选人带妈妈、男女友一起过来面试,一律不录用。在我们公司,有过这样的先例。曾经有女生,带着男友来面试。两人在等待室里,嬉笑打闹。女生进去面试后,男生干脆靠着沙发睡觉。Hr姐姐见了,直摇头。虽然女生的简历符合岗位需求,但还是决定不录用。

用hr姐姐的话说,这类人,还没有“断奶”,独立性不强,工作上自然没法独当一面。

职场里的“巨婴”刘鑫们,下场都很惨

在大学生活中,大家做什么事情都集体活动,尤其是女生闺蜜一起吃饭,一起外出,连上厕所都要一起去。大家临到毕业找工作,找一个信得过的人一起面试,给自己壮胆,貌似情有可原。

但青青君却认为,求职这件事情本来就考验的是个人能力。如果候选人连单独完成面试的胆量、能力也没有,还能指望他(她)的职场表现吗?

招聘会上这种情况其实更多。青青君参加过很多招聘会,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年妇女,一看就知道是“妈妈团”,小孩就在旁边,还要替他们投递简历,忙得不亦乐乎。

说得再远一些,就是很多相亲角,最多的是爸爸妈妈们替小孩找对象的身影。让青青君不禁感叹,在中国做父母,没个十项全能,还真心不能当。

遛狗比工作更重要 那你也不要来实习了

以自我为中心,是巨婴刘鑫们遭人吐槽的又一大特征。在青青君的职业生涯中,有不止一个同事带的实习生有这种毛病。

我同事曾经带过的一个实习生小刘,家里养了宠物金毛狗。每天出门遛狗,是小刘雷打不动的每日必修课。

小刘到了我们公司实习后,起初表现不错,但后来我同事发现,每日刚到下班时间,它就急匆匆拎包走人,后来问了问才知道,他要去遛狗,“很赶时间”。

有次,公司有篇很重要的稿件要写,我同事打电话给小刘,通知他立马过来帮帮忙。但小刘的回复让我同事大跌眼镜,“我正在遛狗,没时间”。

职场里的“巨婴”刘鑫们,下场都很惨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几次后,我同事最终决定更换实习生,通知小刘不用再来实习了。

按照我同事的说法,你来我这里实习,肯定要把工作上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办不到,那么就请走人。

其实,青青君觉得,人活得比较自我,总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是整个80后、90后的通病。毕竟从小都被家里捧在掌心上的人,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加不用说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得失了。

现在很多公司都安排群面环节,其实本质上就在模拟真实职场上的团队合作。在这个环节中,很多90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毛病就都暴露了出来:没消化完案例,就跳出来做leader,表现欲太强;小组讨论了没多久,就吵了起来,互相不服气;小组发言语气不婉转,动不动就出口伤人……“合作”的概念太薄弱,不管走到哪,都会吃亏。

管培生想“一口吃成胖子”做管理 那是做梦

职场巨婴刘鑫们,还有一个小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觉得工作就要钱多事少离家近,还不能有半点付出。

现在很多公司都推出管培生计划。这让很多大学生产生错觉:觉得一毕业就能管理团队,年薪百万,嫁给高帅富或者赢取白富美,然后走上人生巅峰。青青君曾经不止一次听到同学应聘管培生计划的唯一理由就是:以后可以做管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的情况是:多数管培生的头几年,都是基层员工而已。即使是轮岗期过了以后,也只有少数佼佼者才能走上管理层。

于是,那种职场新人在职业生涯初期,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屑一顾,不爱做琐碎的事情,一心只想崭露头角的冲突,就屡屡上演了。

职场里的“巨婴”刘鑫们,下场都很惨

曾经就有一则新闻爆出,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但一位已经真正走上人生巅峰的联合利华市场总监告诉过青青君,他在职场的第一年就只做了一件琐碎的小事,设计了几十套促销员的服装。

最后,还是以曾经被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我的助理辞职了》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吧: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作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