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的“巨嬰”劉鑫們,下場都很慘

這幾天,沸沸揚揚了一段時間的江歌案,以陳世峰在日本被判20年而告終。事後,江歌母親在新聞發佈會後,表示不服判決,並決定回國後要起訴本案的另一位當事人劉鑫。

起因是,留學生江歌是為了保護室友劉鑫,被劉鑫前男友陳世峰殘忍殺害,但案發後,劉鑫卻毫無歉意,連基本的事發時的細節都閃爍其詞。

最重要的是,劉鑫的巨嬰舉動,惹了眾怒:暫住江歌宿舍期間,非但不出房租,還白吃白喝白拿;和男朋友分手,第一反應是讓江歌當擋箭牌;惹了眾怒後,首先想到的是威脅江母,覺得自己個人隱私被侵犯比自己閨蜜的命還重要……

我們不知道,江歌母親回國後的起訴可以起到多少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智商和情商都需要的職場裡,巨嬰劉鑫們,過得都不會如意,甚至下場都很慘。

帶媽媽、男女友一起面試 一律不錄用

職場“巨嬰”的表現之一是,太過依賴,凡是都要有人罩著。

我們公司的hr曾經透露過一則面試潛規則,只要候選人帶媽媽、男女友一起過來面試,一律不錄用。在我們公司,有過這樣的先例。曾經有女生,帶著男友來面試。兩人在等待室裡,嬉笑打鬧。女生進去面試後,男生乾脆靠著沙發睡覺。Hr姐姐見了,直搖頭。雖然女生的簡歷符合崗位需求,但還是決定不錄用。

用hr姐姐的話說,這類人,還沒有“斷奶”,獨立性不強,工作上自然沒法獨當一面。

職場裡的“巨嬰”劉鑫們,下場都很慘

在大學生活中,大家做什麼事情都集體活動,尤其是女生閨蜜一起吃飯,一起外出,連上廁所都要一起去。大家臨到畢業找工作,找一個信得過的人一起面試,給自己壯膽,貌似情有可原。

但青青君卻認為,求職這件事情本來就考驗的是個人能力。如果候選人連單獨完成面試的膽量、能力也沒有,還能指望他(她)的職場表現嗎?

招聘會上這種情況其實更多。青青君參加過很多招聘會,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年婦女,一看就知道是“媽媽團”,小孩就在旁邊,還要替他們投遞簡歷,忙得不亦樂乎。

說得再遠一些,就是很多相親角,最多的是爸爸媽媽們替小孩找對象的身影。讓青青君不禁感嘆,在中國做父母,沒個十項全能,還真心不能當。

遛狗比工作更重要 那你也不要來實習了

以自我為中心,是巨嬰劉鑫們遭人吐槽的又一大特徵。在青青君的職業生涯中,有不止一個同事帶的實習生有這種毛病。

我同事曾經帶過的一個實習生小劉,家裡養了寵物金毛狗。每天出門遛狗,是小劉雷打不動的每日必修課。

小劉到了我們公司實習後,起初表現不錯,但後來我同事發現,每日剛到下班時間,它就急匆匆拎包走人,後來問了問才知道,他要去遛狗,“很趕時間”。

有次,公司有篇很重要的稿件要寫,我同事打電話給小劉,通知他立馬過來幫幫忙。但小劉的回覆讓我同事大跌眼鏡,“我正在遛狗,沒時間”。

職場裡的“巨嬰”劉鑫們,下場都很慘

類似的事情發生了幾次後,我同事最終決定更換實習生,通知小劉不用再來實習了。

按照我同事的說法,你來我這裡實習,肯定要把工作上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辦不到,那麼就請走人。

其實,青青君覺得,人活得比較自我,總愛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是整個80後、90後的通病。畢竟從小都被家裡捧在掌心上的人,很難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加不用說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得失了。

現在很多公司都安排群面環節,其實本質上就在模擬真實職場上的團隊合作。在這個環節中,很多90後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毛病就都暴露了出來:沒消化完案例,就跳出來做leader,表現欲太強;小組討論了沒多久,就吵了起來,互相不服氣;小組發言語氣不婉轉,動不動就出口傷人……“合作”的概念太薄弱,不管走到哪,都會吃虧。

管培生想“一口吃成胖子”做管理 那是做夢

職場巨嬰劉鑫們,還有一個小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覺得工作就要錢多事少離家近,還不能有半點付出。

現在很多公司都推出管培生計劃。這讓很多大學生產生錯覺:覺得一畢業就能管理團隊,年薪百萬,嫁給高帥富或者贏取白富美,然後走上人生巔峰。青青君曾經不止一次聽到同學應聘管培生計劃的唯一理由就是:以後可以做管理。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的情況是:多數管培生的頭幾年,都是基層員工而已。即使是輪崗期過了以後,也只有少數佼佼者才能走上管理層。

於是,那種職場新人在職業生涯初期,對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屑一顧,不愛做瑣碎的事情,一心只想嶄露頭角的衝突,就屢屢上演了。

職場裡的“巨嬰”劉鑫們,下場都很慘

曾經就有一則新聞爆出,在一次電視臺策劃會上,主任對一名實習生說:“麻煩你開完會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我請客。”結果該實習生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

但一位已經真正走上人生巔峰的聯合利華市場總監告訴過青青君,他在職場的第一年就只做了一件瑣碎的小事,設計了幾十套促銷員的服裝。

最後,還是以曾經被廣為流傳的一篇文章《我的助理辭職了》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吧:

“所謂的職業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麼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裡學的專業有關。大多數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

從22歲大學畢業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成了怎麼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現新事物的內在規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律並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為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