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動助推大平安 小服務促進大發展

如何將基層社會治理與農村扶貧攻堅結合起來?白銀市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去年7月,白銀市印發通知,在會寧縣郭城驛鎮、翟家所鎮試點工作基礎上,結合白銀市基層農村社會治理工作實際,在全市開展了以“強化小宣傳、排查小隱患、調處小糾紛、提供小服務、整治小環境、體現小關愛”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基層治理“六小”活動,形成宣傳引導、糾紛調處、風險控制、權益保護、利益平衡、秩序維護的法治型社會治理“六個機制”的有效途徑,切實提升農村綜合治理能力,確保農村改革發展穩定。

為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毛卜拉村兩委班子多方籌措扶貧資金20萬元,為毛卜拉村井兒川沙化道路2.5公里。施工期間,群眾個個主動前去幫忙,完工後的井兒川村道路給村民出行及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村民個個拍手稱讚。

毛兆芳是毛卜拉村精準扶貧戶、低保戶,由於子女不在身邊,又年齡偏大,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個人孤苦無依。村兩委班子瞭解情況後多次慰問,並與縣信訪局共同給毛兆芳送去了大米、麵粉以及衛生工具。

“小服務,辦大事,村裡的服務真的服務到家了!”短短十八個字,道出了毛卜拉村村民的心聲。

據瞭解,白銀市各社區、村委會依託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通過現場辦公、上門服務等方式,將綜治維穩、社會保障、衛生養老等各類服務項目納入“一扇門”,落實村委值守制度及村民事務代辦制度,讓廣大群眾享受到了“小事不出村、急事大家幫、難事有人管”的優質、高效、便捷服務。

2017年4月,毛卜拉村七社村民貝福龍與貝福明,因為父親去世前將家裡承包的1.5分土地沒有分配清楚,兄弟二人為此幾番爭執,僵持不下。為了不傷兄弟情誼,二人找到了村上的群眾評議說事理事會。評議說事理事會耐心細緻地給雙方做工作,給兄弟二人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他們聽後都臉紅地低下了頭,貝福明將土地讓給了哥哥貝福龍,最終此事成功調解。

“村上以‘群眾評議說事機制’為抓手調處小糾紛,使村民間的關係和睦了。” 周保平所說的群眾評議說事機制,即群眾評議說事理事會,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理事長,其他村班子成員、德高望重者、村民代表、法律政策明白人、法(警)官等為成員,採取“村民說事、集中議事、集中辦事”三步工作法,繪製流程圖,規範說事程序,讓村民說出“建議”,講出“需求”,道出“怨氣”,提出“困惑”。

“平時在群裡與村民間的交流中,會發現一些糾紛隱患,通過鎮、村建立的五級調解制度,將小矛盾及時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郭城驛鎮副書記王寧說。

白銀區顧家善村把隱患排查作為維護全村安全穩定的有力抓手,延伸網格化“觸角”,採取“一組兩員三排查”的方式,實行動態信息“一月一報”、敏感信息“專查專報”、緊急信息“隨查隨報”、重大信息“急查急報”,隱患問題常態化排查。全村今年以來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社會治安“零發案”,以一村一戶的“小平安”,促進了綜合治理“大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