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沒骨“最帥畫家”周午生: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

寸頭,說話不緊不慢,內斂秀氣。如果說“畫如其人”,周午生像他所推崇的宋人院體畫和元代文人畫一般,既能讓人感到廟堂氣、富貴氣,又不時散發出文人特有的書卷氣、雅氣。這位出生在內蒙包頭、祖籍河北任丘的畫家,目前是天津美院中國畫學院的副院長兼花鳥系主任,國家“131”創新型人才。或許,只有在他“能攻能破、能狂能變”的沒骨畫裡,才能窺得其血液裡隱藏的與出生城市一脈相承的一絲曠野氣息。

專訪沒骨“最帥畫家”周午生: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

《錦羽承露》 39×60cm

▉ 基因決定——沒骨畫“最帥畫家”

專訪沒骨“最帥畫家”周午生: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

周午生

提及為什麼選擇國畫作為自己的創作道路,周午生依然回答迅速:“沒有為什麼,就是骨子裡從小喜歡,並不是刻意要選擇一種,比如油畫、雕塑、版畫或設計,而是好像基因就決定了我畫中國畫,就是自然而然的。”說完靦腆一笑。誠然,基因不但造就了眼前這位沒骨畫乃至中國畫“最帥畫家”的“帥”,還為其選擇了一條適合終生傾力奉獻的人生道路:做一位中國畫畫家。

▉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專訪沒骨“最帥畫家”周午生: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

“國粹華藝——沒骨畫展”筆會現場

當天,周午生畫了一幅芭蕉和黃色臘梅組成的沒骨畫。談及其立意,他說:“概念裡梅花是冬天開的,但我看到的梅花幾乎都是春天開的,也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吧,經歷了寒冬,才能在春天綻放。也是形容一個人堅韌的品格”,他接著說:“平常人們畫紅梅白梅比較多,我就有意識地避開了,畫了黃色的臘梅。就構圖來說,芭蕉葉子代表面,有潑墨的感覺,意在用水;梅花枝幹代表線;而花呢細小,正好代表點。整體而言,是為烘托一種藝術感染力吧”。如果說“畫如其人”、意有所指,小小卻與眾不同的黃臘梅正好體現了周午生性情的一面:堅韌,不人云我雲。

▉ 院體畫與人文畫的有機結合

有名家評: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周午生用“沒骨法”取代“兼工帶寫”,“變墨法為彩法點染而就”,強調用筆的重要性,“在極似中求不似”,追神韻達妙趣。論及創作沒骨畫獨有的心得和技法,周午生主張一方面要秉持傳統國畫技法,用謝赫的講法,即“骨法用筆”,筆墨講究書寫性、寫意的精神,力求氣韻生動;另一方面則要求工筆畫造型和設色基礎、嚴謹的基本功,讓工筆、寫意為沒骨服務,豐富沒骨畫繪畫語言。

專訪沒骨“最帥畫家”周午生: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

《墜霜秋水》 39×60cm

專訪沒骨“最帥畫家”周午生: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

《貼水浮波》 68×136cm

“我追求的風格大體是:宋人院體畫和元代文人畫的有機結合,我非常迷戀二者。希望別人看到我的畫既能感覺到廟堂氣、富貴氣,同時擁有書卷氣、雅氣。說起來容易,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其中最難的就是:有想法沒辦法實現。比如我特別渴望把書寫性用到沒骨畫的創作中,所以目前在大量練習書法,但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的摸索、練習。”談及今後的創作方向,周午生說:“大的方向還是希望在國畫上有所建樹,不會單純只畫沒骨畫,當然花鳥是主線,對山水也有興趣,希望儘可能眾取所長。”

▉ 當市場與藝術衝突時,堅持後者

很多畫家會刻意疏遠市場與藝術的關係,周午生則認為:市場雖不是衡量藝術價值的絕對標準,但卻是一個重要標準。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一方面體現在藝術作品本身,另一方面則是價格。當然也有一些作品藝術水平並不太高,但市場價值很高。總的來說,希望二者統一。但當市場與藝術發生衝突時,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堅守藝術價值。“一個藝術家創作作品不能被市場帶著走,而是要去引領市場。畫畫的本源還是‘真、善、美’,如果失去心中的這份‘真’,也就失去畫畫本身的意義。”他還例舉了梵高和畢加索的例子,“梵高一生做夢都想把畫賣出去卻未如願,畢加索活著的時候就名利雙收,兩人迥然不同的經歷,卻都是百年不遇的好畫家。所以,最好是學術上有價值,老百姓鼓掌,市場也認可。”

專訪沒骨“最帥畫家”周午生:午生沒骨,一次無聲息的變革

《好事連年》68×136cm

能攻能破,能狂能變,既淡逸又雅正,耐看耐讀,令人反覆琢磨,體味再三。周午生的畫之所以能親近大眾,又遠離世俗,與他的思想、性情、品格分不開。或許正是因為他的“豁達”才能使他的畫跨越古今、融合中西,消弭工筆與寫意的分界,在多種文化的相互滲透中彰顯“純粹”與“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