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在城鄉二元結構的背景下,說到中國的“城鎮化”,不得不提一個安徽人:

他被稱為“中國都市社會學第一人”;

他的著作是中國都市社會學的發軔;

他對中國社會階級的理解,對於中國農村土地、租佃及人口問題的判斷與解釋,影響至今。

他和聞一多、羅隆基並稱為“清華三才子”,

他是胡適最為看重的年輕人之一,

周恩來盛讚他的人口觀點,

蔣介石給他捎信讓他去臺灣,

他曾經被譽為“最超然於政治的學者”。

但最終政治沒能放過他。

他成了著名的“吳門三大右派”。

他就是安徽歙縣人吳景超,

一個漸被歷史塵封、

卻不應該被所遺忘的徽州人。

僅以此文,紀念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1901.03.05-1968.05.07)。

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吳景超

01

中國都市社會學第一人

“三千年之未有大變局”以來,百餘年間,中國的士農工商學,無不在探尋救國圖強之路。中國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吳景超的貢獻,不可磨滅。

早在民國時期,他就主張通過城市中工商業的發展,來吸引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來到城市,繁榮城市經濟,使農民減輕負擔。

“讓農民進城,成為市民。”他似乎提前預見了當下“中國城鎮化之路”。

吳景超在其代表作《第四種國家的出路》中,提出了“發展都市以救濟農村”的理論,推行工業化。

其所著《都市社會學》一書,曾受到中國社會學奠基人之一的孫本文的高度評價:“我國關於此方面著作,以吳景超氏的都市社會學為最早。”

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吳景超著作書影

02

愛國之情懷

吳景超13歲時赴南京讀金陵中學,懷著“讀書救國”的願望,15歲時入清華苦讀八年,出國留美五年。

他不是“留而不歸”,而是急於回國,將“絕技”帶回清華,全身心投入教育興國之路。

學成歸國,吳景超先後任教於金陵大學、清華大學,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發起成立“中國社會學社”。

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吳景超先生(二排左六)

他調研社會現狀,培養社會學人才,推行“城鎮化”,讓富餘勞動力進城,有利實現機械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人民生活,使國家富強。

當年“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發生後,北平很多進步學生被捕入獄,吳景超以清華大學校務長身份,代表清華營救團去同國民政府交涉,營救學生出獄。

圖片來自中國中央電視臺

北平解放前夕,國民政府處於敗落,蔣介石讓人捎信給吳景超,希望他隨同撤走去南方,胡適先生還特地派人送來兩張機票,動員他一路同行到南京,他不但毫不動搖,而且反過來動員胡適先生留下。

他的老朋友、學者傅斯年、梅貽琦等都來動員他去美國執教,均被拒絕,他要在北平迎接解放。他對他們說:

“這是一個變遷大時代,我們學社會學的人,決不能輕易放過,給國家一個機會。”

他動員同事學者留下來,是想給國家做點貢獻。

03

去與留,是耶非耶?

“作為中國第一代的社會學家,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學術開端。作為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首創者之一,他在自己學術生涯的開始階段,就敏銳地選擇了一種雖然剛剛創立但卻有著廣闊學術前景的學科。”

這是著名學者謝泳對吳景超的評價之一。

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謝泳

1949年之後的吳景超,雖年過半百,仍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他比我們年輕講師、助教還讀得快、讀得多。”同事回憶說。

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號召下,吳景超非常謹慎地說了幾句話,但很快成了被批判的靶子。此後更是被作為“鼓吹資產階級社會學理論的重要代表”,成為眾矢之的。

他的學術之路,漸失銳氣。

他的人生之路,逐漸崎嶇。

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吳景超致胡適函

他開始“反思”,在《我與胡適——從朋友到敵人》的一文中寫道:

“由於我自己的不堅定,也由於他的慫恿,我開始了十多年與蔣反動政權同流合汙的生涯,就是我的生命史中最為痛心的事。”

不知道他說這話時,是不是也在痛心。

針對自己鍾愛一生的社會學,他不得已做了《痛改前非,努力成為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的檢討。

1952年,吳景超曾在《新建設》雜誌發表文章稱:“在百家爭鳴的時代,我認為我國的哲學系中,還有設立社會學一門課程的必要。”

雖行文謹慎,仍被人成為攻擊的對象,這是吳景超受到批判最多的一篇文章。

被批判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吳景超想恢復社會學這門學科。

同年,中國高校院系調整,撤消社會學專業。

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劃為“右派”後,吳景超被逼離開講壇,降級、減薪、思想檢討、自我批評、思想改造、集體學習等種種責罰,紛至沓來。

他仍希望發揮餘熱,默默轉向翻譯工作。

“留下來的吳景超,不但沒有發揮出他作為一流學者的作用,而且在學術上再也沒有當年的風采了。”

這是謝泳對吳景超的另一句評價。

他本該是中國社會學一代宗師 吳景超先生逝世五十週年

歙縣南部·石潭村

1968年5月7日,吳景超因癌症去世。死後火化,骨灰由一位堂弟攜返故鄉歙縣安葬。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十三歲就出門遠行的少年,最終長眠於故鄉的山水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