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強東說的“農村太複雜,扶貧都小心翼翼的”?

等是什麼

說到底還是人心: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遇到了很多這樣的事情,不少家長也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家境不好的農村孩子玩兒,雖然這是有些歧視因素存在的,但是這也是和現在農村的情況有直接關係。

朱之文的例子想必大家都清楚,迅速串紅為村裡修路幫助村民,可是如今朱之文在村裡過不下去了,所有村民都說他不好,有人讓他給村裡沒人5萬塊錢沒人一輛小汽車。如今朱之文成了孤家寡人,獲得很苦。究其原因就是村民們羨慕他的出名,羨慕他有錢。所以才會有“他就是修了這一點路”的表達。可是村民們你們不要忘記,人家出名是靠自己的努力,人家收入高也是應得的。別人幫你那是別人的愛心,別人不幫你才是正常。

這種事情還發生在愛心饅頭上,這個大姐愛心饅頭免費送,但是有人對她說不要饅頭讓她給錢。於是大姐不送了,就成為了那些市民口中的“混蛋”、“敗類”

這些人白吃白拿慣了,當人家不給的時候就開始翻臉,這在中國農村和城市都很常見,這就是人心!

誰都貪心,不過有人能控制貪心的尺度,有人能夠明白別人的錢也不是飛來的。可是有些人把貧窮當做自己的理由,公然要求更多,這就是不對的。

劉強東很有錢,但是他也知道扶貧要小心,因為很有可能會讓農村的人養成懶惰的習慣。而在城市和我們的生活中好人也不要亂當,否則苦的也只有你自己。

再說深層次一些,很多人見到比自己差的人就踩,見到比自己好的人就攀附。但是被攀附的人又有幾個舒服的呢?他們也會覺得尷尬也無奈,而且被攀附的人名聲一般不會好了,因為都被那些求他們辦事的人給敗壞了。城市如此,農村亦如此,幫別人真的要小心


另眼看電影

農村這個地方,的確深刻反映了國人的一些心理特質,其背後的文明因子,直接影響到很多人,即使到了城市也是一樣。

那麼農村的複雜究竟在哪裡?為什麼讓很多做好事和慈善的人都猝不及防,都覺得小心翼翼。

首先,複雜的是人的內心,農村裡很多人的心已經不太寧靜,而是太多的考慮自己的利益,各懷各的心事。

每個人看起來是蠻不在乎,實際上是各打各的算盤。有的表面上說的義正言辭,公正公平,其實背後就有自己的小九九。

比如一方面講扶貧要公平,批評有的貧困戶不是真正的貧困戶,可是一說到自己就覺得自己是個貧困戶,卻不想自己也是住的樓房。

這種典型的心理就是貪小便宜和自私自利的心理,在他們看來,每一件好事,自己如果沒有沾到就是不公平的。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他們想要當那個貧困戶,並不是他們沒有脫貧的意志,只不過他們就是想借著貧困這個帽子,多佔一點利益。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有的基層組織的人心很複雜,他們如果在這些扶貧和慈善當中得不到好處,就會背後煽風點火,使得這些慈善和扶貧事業做不下去。

其次,農村人的小富即安和好面子表現明顯,缺乏團結進步的志向。

農村人一方面是很滿足的,家有幾畝田地,種一點,收一點,玩一點,覺得日子過得還不錯。所以只管自給自足,從來不想怎麼樣團結起來,發家致富。

所以有的人就說,你有錢怎麼了,我就是不要你的錢,我就是不要你的幫助,我還不是照樣過日子。

這種思想的背後,有一種就是特好面子,覺得你所做的好事或者慈善是一種施捨。我雖然窮,但也要窮得有尊嚴。

最後,我們一些做好事和慈善的人,也要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做到了真正尊重農村,尊重農民,尊重公平。

有的時候,那些有錢的人,總把自己高高在上,當成救世主,以這樣的心態到農村去扶貧,是得不到農民認可的。

有的還可能借做好事和慈善,有一些私心,給自己也弄一點好處,或者是給自己偏向的人弄一點好處,或者是被一些基層組織的人所利用,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就更不會贏得農民的尊重與支持。


碧翰烽

本人來自中部某農村地區,父母都是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農民。由於參加高考本人定居二線城市,不過每年逢年過節仍常常回農村,所以對農村情況還比較瞭解。對於上述湛江富豪善舉變壞事以及東哥的評論,本人有一定的體會,下面來聊聊這個問題。

  • 事件回顧:

湛江遂溪縣官湖村,企業家陳生籌建129棟共258套別墅,準備無償贈送給村民使用。而這投資2億多元的一期項目即將竣工交付之時,當初按照常駐人口規劃了別墅數量,現在卻有村民提出子女已經結婚或即將結婚,希望再多分一兩套;有戶口早已外遷的原村民聯名寫信,也希望回村分房;甚至有村民表示如果要拆舊房建二期工程,除了按計劃給他們分配別墅,還得支付賠償……目前,別墅還遭到一些人的惡意破壞,十多個窗子被石頭砸壞。

本是扶貧濟困的善舉,最後卻因村民種種的想法出現了矛盾,別墅能否按原計劃分配也成了問題,以致這位鄉賢連續兩年不願回鄉過年。“一回去,每個人都提出各種問題和要求,所以我乾脆就不回去了。”陳生坦言非常困惑。據悉,廣東遂溪縣政府已介入了“別墅分配”風波。

  • 揭秘善舉變壞事的背後

近年來,“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殊不知,“農村路也滑,人心更復雜。”一直以來,農村人就是忠厚老實的代名詞,他們淳樸,本分,善良。

但如今“農村已整改,套路深似海。”

真正融入進去生活,你會發現農村人不淳樸。農村人的確深刻反映了國人的一些心理特質,這些特質直接影響到很多人,即使到了城市也是一樣。是壞麼?不是,只是可憐。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稟實而知禮節。如今,農村雖然收入高了,但是農民整體素質還是偏低,只要與自己利益有一丁點衝突,就容易引發矛盾。為農民做事,好事不念叨好,很多人認為那是應該的。有一點沒考慮周全,牽扯到他們利益,分分鐘翻臉不認人。

跟農民打交道,需要讓農民嚐到甜頭,要讓他們有利可圖,並且必須是實實在在、近在眼前的利益,這是前提,否則任何事情都難以推進。村子內部的人,一旦涉及利益,特別難纏。用盡各種辦法,就是想多佔一尺路,多耕一寸田。

在城市魚死網破這種事情並不多見,大家會考慮做事的成本和規則。但在農村,一切都是簡單直接以及混亂複雜的——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得到,你有的我也不能少。即使到現在,大部分農民的思想也是,佔了別人的我就多了,讓別人佔了我的就少了,幾乎沒有合作的意識。

現在回農村,還有一個現象。農民虛榮攀比心理越來越強,就是越來越愛攀比。隔壁家蓋了一座大房子,隔壁家買了一輛新車,隔壁家孩子找了一個漂亮媳婦,就連春節放煙花、放火炮都要比一比。

實質上是懶漢思想在作祟,都想不勞而獲,得到一些錢物上的補助。精神上的匱乏比物質上的貧困更難纏。物質貧困可能是暫時的,但精神的貧窮卻可能伴其一生。若想扶貧,必先扶志。否則貧困戶將會成為扶不起的阿斗。

沒有攻擊的意思,哪裡都有樸實的人,哪裡也都有不樸實的人。脫貧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奮鬥的,別人的幫助或善舉只是外力而已。由此可見,農村地區的扶貧工作千絲襪縷,異常複雜。扶貧應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真正讓農民提高覺悟,自發行動起來。


創客幫

身為農村人,雖然也想為農民說幾句話,但是不得不面對現實,現在的農村的確很尷尬,即使想要辦好事,最後也很難辦成。

我有一件事記憶深刻,我所在的村子只有一條大道,政府給修的,算是不錯,但是衚衕的路還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根本沒法走,而且現在的房子越墊越高,生活廢水都往路上流,這就導致路面即使不下雨也很難走,由於我的爺爺奶奶在那個衚衕住,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我就想著自己拿出一萬塊錢修修路,畢竟是小衚衕,沒有很長,就是簡單的硬化一下,一萬塊錢已經夠了,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不會有人有意見的,為了防止鄰里矛盾,我去給一個衚衕的六戶人家打招呼,沒想到竟然有兩家人說啥也不答應修路,原因很是荒謬,說是破壞了風水,我說啥也沒用,就是不答應,如果我敢修路,絕對不讓機器從他們家門口過,我雖然氣憤,但還是沒修成路,後來我瞭解到,他們拒絕我的原因竟然是嫌我出風頭,把他們自己的孩子襯的很沒本事,我聽到後只能無奈的嘆口氣。

這件事給我觸動很大,現在的農村確實不一樣了,當然了,城市也好不到哪兒去,你看看那些城市拆遷的,總有一些不講理的拆遷戶。我只是說現在的人把感情看淡了,做事情的時候總是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慮大局,劉強東說農村太複雜,扶貧都得小心翼翼的,這句話很正確,因為扶貧簡單來講,就是免費給貧困戶東西啊,可以說是不勞而獲,這是很讓村民眼紅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只比貧困戶經濟實力好一點的家庭,更加憤憤不已,尤其是有些貧困戶拿了東西,還喜歡到處炫耀,把貧困戶的身份當成一種榮譽,更加助長了村民的不平衡心理。

但是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只要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行的端站的正,就能有效的遏制這種現象。


阿萌有推薦

老祖宗的話千對萬對,沒有不對,其中一句就是“救急不救窮。”還有一句是“鬥米恩升米仇。”

因為窮是從根子上長出來的,是好吃懶做的品性造成的,沒法救。除非你好吃好喝包他一輩子,否則,沒頭。你看他可憐,今天大魚大肉給他吃一頓,明天如果沒有了,他會跟你要,要不著,他怨你。

朱之文就是一個例子。本題的男一號、養豬大王陳生也是一例。

朱之文成名之後,自己掏錢給村裡修路,建水泵站,換路燈,安裝健身器材,可是一些村民並不感恩,反而說朱之文修路應該修到頭;朱之文應該給每家買輛小轎車,據朱之文說,村裡不少找他借錢的,朱之文也都是慨慷解囊,但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

本題這個養豬大王陳生,發財不忘鄉鄰,斥資2億元建258套別墅贈送鄉親,結果,麻煩來了。有嫌灶臺不夠用的,有說人口多應該多分的,有戶口遷到外鄉又回來要房子的,種種矛盾已使陳生兩年不願意回鄉過年。

劉強東對此感同身受,發出了“農村非常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的感慨。

有一種貧困真的扶不起來。有戶村民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給他一筆扶貧款,並具體幫他建項目,結果第二年去看扶貧成果,他依舊窮得揭不開鍋,項目也全部荒在那兒,錢全部喝酒了。他還是村裡一等一的貧困戶,是否還要繼續給他資助?

所以,扶貧也好,捐助也好,真得看人看事,看人是否值得扶,看事是否需要扶。袁立幫助塵肺病人,李亞鵬幫助唇顎裂兒童,幫一個是一個,沒有引起什麼是非。走在各大學的校園,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隨處可見,都是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先生已經鶴去,他的捐助和他熱心教育的功德卻會永遠矗立人間。

反觀陳生先生斥巨資為村民蓋別墅,這些村民在先是否沒有房子住?答案否;這些村民是否值得你為他們去蓋別墅?答案還是否。所以,陳生先生顯然是辦了一件升米仇的事。

不值得的人,不懂感恩的人,就不要為他們付出了。


潘衛霞律師

劉強東說農村非常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我認為這說的太對了!我說說我的看法。

從社會的角度講,人們都說同情弱者,同情貧困的人。因此,看到農村貧窮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伸出援助之手。從內心講,從小就被家長被老師教育幫助他人,我們也願意盡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因此,每當有捐款捐物,我都會積極的去參與。

但是幾件事情讓我對某些貧困的人有了不好的看法。這些人不單是經濟上的貧窮,更是思想上的貧窮,道德上的窮人。

我朋友的家裡是農村的,因為考學出來後在城市工作,並且在事業單位混得不錯,還是中層幹部。他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沒有用家裡一分錢,用得是貧困貸款交的學費,生活費靠自己平時和假期打工賺的辛苦錢。因為學習成績好,情商也高,考上了一個好單位。這個單位工資待遇也不錯。

他家裡還有一個種地的哥哥,沒有分家和父母一起過。家裡比較貧窮。他結婚前每個月都要給家裡寄錢,連他哥哥蓋房子,他也給了1萬塊錢。後來一次回家偶然聽到每個月寄回去的錢,都是他哥拿著,關鍵是一個星期都吃不上一次肉,他就給他哥發火了。他哥自知理虧,卻說老人不能吃油膩,吃太好了容易得病。後來,他有了孩子,還買了房子,壓力一下子大了,考慮到家裡生活條件也好些了,就每個月少寄了200元。第二個月他哥就在村裡散佈他不孝順的謠言!真實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啊!

所以啊,東哥說的話,真是一下子戳中重點啊!


禪壹

農村太複雜?扶貧都要小心翼翼?試問題主,為什麼複雜?何來小心翼翼?

經是好經,讓歪嘴和尚念歪了,作為一個農村人,不是怕你扶貧,而是有些人的扶貧是不扶貧,我們農村人為此上的當不少了,正所謂“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試問要做扶貧的各位大佬們,你們要真心做扶貧,就應該從基建做起,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已經對此種做法司空見慣了,因為我們村就這樣的人一波又一波:

2006年,當時我還是二十幾歲在北京當保安,那時候我們村大面積栽蘋果樹,而我們家川地山地的蘋果樹就有十畝多,縣領導通過招商引資帶來了一大批有錢人,給我們村指派的是陳總,具體長相五大三粗豪爽開朗不為過,可以在我們家吃點玉米糊糊湯,也可以在縣城的蜀香居吃個高級大餐,當然,隨身有拍照的、吃飯前要說幾句聽不懂的話,玉米糊糊就喝幾口,等我們吃完又要拍照,又要讓家裡人說話,我記得那一年的蘋果是0.8元一斤,往常是0.6元,當時用我爸的話說就是“遇上好光陰了”。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年當我們把所有的蘋果全部堆到村廣場時候,一直到翻年春天,只是聞到了蘋果爛的腐朽味,陳老闆自此在沒有見過。

諸如此類,這只是一部分,

人們常說城市人已經百毒不侵,而農村人呢?你給我們好處的同時,我們思考你是否在考慮我們的房子我們的地,苦勞一輩子,別人白送的東西總覺得不心安、不踏實、有所圖,所以心有顧慮,寧可在你沒有做事之前,該佔的占上,該拿的拿上,拿到手的東西才是心安理得,再去聽他們所說的行動了。

說白了,你送一座金山,農村人心不安,住在裡面心有餘悸;你送一個鐵鍁,也許用幾年,用的時候回想起來是大佬某某某送的。

你覺得別墅好還是鐵鍁好呢?


禾老五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複雜,只不過城市的制度約束能力要比農村強罷了。

一、人都是利己主義

利益至上,是人的本性,哪怕劉強東的公益行為,也只不過是在回報農村的背景下,滿足其推廣京東的目的。有句話我們常說,而且是褒義詞,叫“助人為樂”,我們為什麼幫助人,只是為了幫助人而幫助人嗎?以幫助別人為樂趣,就是為了以幫助人的手段來滿足自己快樂的目的。這個快樂就是自己的利益。利益不只是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以,才有了為了名,為了利,這樣的說法,名就是精神層面,利在這裡就是物質。更多的是為了心理滿足。

所以說,無論農村人還是城市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都是趨利的,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百步笑百步。農村人複雜,城市套路更深,只不過不像農村人這麼直接罷了。

二、農村和城市的差距是秩序的建立

有人說農村街道上髒亂差,不是農村人不愛乾淨、不講衛生,很多農戶家裡收拾的也是乾乾淨淨。是因為農村還沒有嚴格的衛生管理制度。城市由於執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制度,才慢慢養成了公共場所講衛生的習慣。早100年前,京城大街上也全是垃圾泥濘,比如著名的《龍鬚溝》。

從一斑窺全豹,城市的制度執行力度要比農村大,法律意識要比農村強,規範程度要比農村深。中國人同情弱者的心理、以及認為農村人文化水平低的心態,讓法律法規在農村總是法外施恩。所以,農村人在徵用土地過程中的貪婪要求不是以法律來管理,而是用人情來說服,不斷答應他們的加價加碼,才撐大了他們不合理的胃口。

由於缺乏法律制度的執行力度,所以,才造成他們貪婪地直接表現,很直接,很直白,直接要,直接索取,不合法的索取。這就是他們與城市人的不同。

城市人為什麼表現的“複雜”,就是因為城市的法律規範、制度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執行力度大,已經有很多前車之鑑,所以,很多人將私心雜念隱藏了起來,如果制度不嚴,他們也會那麼直白的索取,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

三、貧富兩極分化造成農村人一夜暴富的思想嚴重

農村人除了打工、種田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看著新聞、電視劇中的富人生活,誰都會羨慕,但沒有出路、沒有辦法,所以才有一夜暴富、期待天上掉餡餅的想法。他們期待城市人來開發,期待用自己的土地來換取一夜暴富的機會。當有錢人來了,就人人得而拔之,用雁過拔毛的方式來滿足自己“不要白不要,給一百要一千”的貪婪心態。既然你能給一千,我要一萬你也能給。即使是扶貧或者公益慈善,大家只得到接觸有錢人的機會來了,拔毛的機會來了,而且過了這村就沒這個店了。所以,大衣哥給村裡修了條路,有人卻又要他每人給買輛車,不給買就是小氣,不借給錢就是摳門。所以很多暴發戶在村裡與村民格格不入,很難立足。

要扶貧,先扶志;要扶貧,先立規;要扶貧,別送錢;要扶貧,先制貪。


小民談

農村套路深?大京東能玩轉的劉強東卻說,自己對扶貧的村都小心翼翼。別墅真的送不出去?沒那麼簡單,背後有中國鄉村真實的複雜性。

廣東省官湖村,富豪陳生捐2億建258套別墅贈送給鄉親,房子卻送不出去!不是大家不想要,而是大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當初別墅是按照2013年的登記戶數來分配,這麼多年人員發生了變化,有戶口外遷的也想沾光。

就像劉強東說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稍有不慎就引火上身”。這個事情背後,制度設計,配套實施方案,都顯得草率。根據媒體的信息,當初動土分配都是口頭約定,沒有科學徵集民意,沒有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程序不民主。據說,還有一些附帶條件,例如有的要拆除房子才能分配。

雖然這不是政府分房,要兼顧各方利益,但是對於村民,都是一種分配。富豪太任性的處理,讓人性的惡激發出來。

好的制度設計,就是要激發人的善和追求效率,這個事情倒是給眼下中國正大力展開的扶貧工作提了醒,要深入民情,不要好心辦壞事。

另外,回饋家鄉,直接送房子的闊綽,真的有助於老鄉的生活改善嗎?好吃懶做的人不能更被縱容了?平均主義,不如獎勵積極向上的農民,或者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形成一種領路效應,激發大家的生命活力,才能提高生活質量。

不知道這位富豪現在是否後悔當初的舉動?眼下,看他們能否用智慧來化解危機,我們拭目以待吧。

其實劉強東之前在河北當名譽村長,扶貧的村莊,因為他說給每個小學老師發工資一萬元,也造成了類似的村民攀比心理,所以劉強東看到這個活生生的教材,也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模式,是否也會有後遺症?

喜歡南瓜博士的文章,就關注我的號吧,一起呱呱。


南瓜博士劉楠

我是從零開始創業,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農村貧困問題一直是我們國家努力想解決的問題,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地方依然是越扶越貧的狀況。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很多人的習慣思維中,一直把“扶貧”和“送錢合二為一”。

這種不成熟的扶貧思維,讓很多貧困的農村把貧窮當成資本,巴不得“貧困”的帽子戴的更久一點,更大一點。

扶貧變相成為了農村很多人的生活保障,他們甘於現狀,不願意改變現狀,有了很大的不勞而獲的心態和坐享其成的惡習。

所以扶貧不能簡單的送點東西送點錢,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



扶貧貴在精準,只有從思想上讓農村貧困人員擺脫以貧為榮的思想,找準扶貧的“重心”,挖出農村貧困的“窮根”,精神上的扶貧更勝於款物質上的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